社会舆论对刑事判决影响的若干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10 02:22:14

社会舆论对刑事判决影响的若干问题分析

摘 要 “邓玉娇案”、“药家鑫案”、“吴英案”等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舆论判决”的话题又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公众的舆论监督以及知情权诚然重要,这也得到了法律界的普遍支持。

关键词 司法独立 罪刑法定 公众舆论 刑事审判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邓玉娇案”其实是个很普通的案件,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介入致使其备受关注,湖北省巴东县法院一审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免予刑事处罚。法院作出的判决可谓顶着很大的舆论压力,法官能否在这种情形下坚守自己的公正,独立的行使司法权。会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吗?这一在社会公众舆论压力下做出的判决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一、独立适用司法权的全面剖析

分析此问题前,笔者首先一个抛出问题,任何审判都要符合司法公正。何谓司法公正?如何保持司法公正?诚然,学界对此争论不止。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全面理解司法权的独立适用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此法条是对司法机关的行使权力的独立性规定,从法条的本身含义来看,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法律赋予其审判以及监督的权力,那么也就是说,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司法机关才能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但在现阶段,行政干预司法,司法腐败,执法难的问题不断暴露,导致公众对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才生怀疑。由此可见,一个合法的司法结果的作出,只有在遵循法律的规定的这个大前提下,才会是有效的。

二、罪刑法定原则对于审判权独立的导向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之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此条刑法上可谓是“帝王原则”。在这个大原则之下,司法权的独立行使必然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我国古有“出礼入刑”之说。即刑罚的执行要服从礼的约束。从这里可以看出,也是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成长以及成熟的发端。因此,我国的司法审判活动必须在立法者规定的“圆圈”范围内独立的行使。一切审判都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邓玉娇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关于邓玉娇的行为到底是特殊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是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所以要想更好实现罪刑法定就必须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实际国情的法律,并且尽可能作出详尽的法律解释,那样一切行为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三、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社会舆论是指公众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社会舆论问题首先得出宪法规定的对于公民的政治权利来说,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人权重要体现,也是人们表达对某一事件的好与坏,美与丑的独立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不受他人非法干涉以及剥夺的,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媒体的发展逐步完善,来自民间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响亮。这种声音更多的是来自公众舆论,新闻舆论以及网路舆论。司法的发展需要社会舆论的理性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能有效的预防司法腐败同时有助于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的和谐当然,这些声音的尖锐或平和与否。都是对于我国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笔者也坚信,一个好的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只有在全面听取正反面的建议,才能更好的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辩证分析社会舆论监督对刑事审判的影响

刑事审判,不仅包含着审理这一环节,亦然也包含着判决这一重要的结果。随着公众舆论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声音介入到了刑事审判之中,成为了影响某些公众熟知的刑事案件的重要因素。法官在审理的过程中不得不参详民间舆论的观点。从而对案件的审理结果做出倾向于民间判断的可能性。当然,这里对民间的判断不做出任何对与错的评价,单就法官依照法律独立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审判权,法官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来办理。由于现阶段存在若干行政干预司法,司法腐败,法官职业道德缺失等情形,尤其产生的不公正判罚,所以我们不反对社会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审判人员在收到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也要坚守法律的阵地,一切案件的判决都是要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的而不能因为公众舆论的干预来改变判决,不能让舆论影响变成舆论判决,那样违背了社会舆论监督原来的本意。

五、结语

“邓玉娇案”反映出社会公众对案件审判的强烈关注。针对其行为定性也反映出社会舆论对其影响。社会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以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干涉到刑事判决中,这种影响是否会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判决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法官只有坚持司法的独立,守住社会舆论的对案件影响的底线,仍然会做出不产生民意冲突同时又公正合理的判决。

参考文献:

[1]李荣.影响刑事判决的法官情感因素及其制约.河北法学,2008(4).

[2]范以锦.“舆论影响”不等于“舆论判决”.今传媒,2009(9).

[3]江玲玲.网路舆论对刑事判决影响的思考.青年记者,2011(12中).

上一篇:论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下一篇:试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