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心镇发展战略探究

时间:2022-08-10 01:55:06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心镇发展战略探究

摘要:中心镇是指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我国对中心镇的研究始于2000年,大致经历了四个研究阶段,反映出短短十余年时间内中心镇从开始建设、快速发展、发展壮大、以及“强镇扩权”后公共权力的约束和引导的发展历程,未来对中心镇的研究将从东部先进地区延伸至西部欠发达地区,研究方法将会从取样分析转变成省域单元大数据分析。

关键词:中心镇;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涵义

中心镇是指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中心镇是小城镇中区位较优、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吸引辐射能力、发展前景广阔并能与省、市、县(市)城镇体系有机融合的城镇。中心镇不仅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广大农村的中心,还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小城镇群的中心。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镇,目的是在县以下层次选择并确定能带动一片地区发展的增长极核。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指出“要优先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城镇,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起,遍地开花,搞低水平分散建设”之后,中心镇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明确了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思路。山东、江苏、河南等省还单独以省委或省政府的名义发文,对中心镇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重点放在支持中心镇发展、完善中心镇的功能、壮大其发展规模、强化其区域中心地位、提高其辐射能力,从而带动其他小城镇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城镇化进程较早,对小城镇的研究较多,但由于国外发达国家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和管治体系,因此在小城镇发展上没有划定中心镇,从而几乎没有“中心镇”研究。国内近十五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小城镇”研究的兴起,中心镇的研究逐步增长,反应出短短十余年时间内中心镇从开始建设、快速发展、发展壮大、以及“强镇扩权”后公共权力的约束和引导的发展历程。

1、2000~2003年

中心镇的作用、意义、加快建设途径大讨论阶段研究认为中心镇能带动其他小城镇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能够通过自身的极化效应吸纳周边乡镇的优质资源集中配置,形成组团式小城镇群的龙头,是小城镇集约化发展的突破口,是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有效举措。关于如何加快中心镇建设,普遍认为应以“工”兴镇,也有学者认为中心镇的发展有赖于产业聚集。

2、2004~2006年

中心镇的战略选择、空间布局大讨论阶段研究认为选择中心镇普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SPSS、GIS等技术手段确定,选择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涉及经济发展、城镇规模、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几个方面。河北省选取镇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镇区人口、镇区人口占镇域人口比重、大中城市影响度、交通网络便捷度和区域资源拥有度等9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做出小城镇综合实力排序,进而优选中心镇;江苏省以前所选的重点中心镇大多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导致选取的重点中心镇空间分布严重不平衡,认为重点中心镇的选取标准主要基于两大准则:一是看该中心镇的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能否带动其周围乡镇的发展;二是看其地理位置是否为周边地区的中心,中心镇的确定考虑了一定的地域平衡因素,因而其分布应该是相对均衡的(比如一个县域可以选择四、五个中心镇,地域上兼顾了东、南、西、北各个片区),也有学者认为应遵循总量控制与分区遴选的原则、逐步筛选与优先考虑原则、择优精选与动态发展原则。

3、2007~2010年

中心镇发展趋势及对策讨论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小城市化”的现象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问题和对策。关于中心镇“小城市”化的原因,有些学者认为是城乡聚落向高层次形态结构演变的客观规律。关于中心镇“小城市化”的战略意义,有些学者认为能彰显城镇规模效应,符合东部发达省份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阶段需要,有利于为城市区域化发展提供新空间,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新载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突破。关于中心镇“小城市化”的途径,有的学者认为应培育主导产业集群,提升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有的认为应发展专业镇;有的学者认为应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设高效率的基础设施,注重文化保护和城市特色营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的认为应优先发展、壮大规模,培育产业、延伸服务和优化环境等;有的认为关键在于自身经济基础、辐射和服务能力的增强;有的认为应“扩权强镇”,有的认为应创新机制体制。总之,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心镇“小城市化”的核心是培育产业增强发展动力,同时应突破机制体制限制做好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态配套建设。

4、2010至今

中心镇机制体制改革讨论阶段研究主要围绕中心镇“强镇扩权”进行四方面的探讨。其一,对“强镇扩权”改革的动因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前乡镇政府管理模式与体制存在职能定位僵硬、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能弱化、责任缺失等问题是“强镇扩权”的现实动因,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对市乡、县乡责权不平衡、不对称的一次自觉回应行动。其二,对“强镇扩权”改革绩效的探讨。大部分学者对改革的绩效持乐观态度。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忧虑,认为“强镇扩权”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行政机构膨胀、行政成本剧增,甚至可能重蹈西方国家的“行政国家现象”,有的认为法制化程度不高,公众参与不足等,指出地方政府改革应审慎对待“强镇扩权”。其三,对乡镇治理体制改革的探索。研究认为“强镇扩权”所代表的纵向分权模式要向以解除管制为特征的横向分权转变,存在理论逻辑与实践困境,包括权力与利益冲突困境、治理碎片化困境、社会参与困境。其四,关于“强镇扩权”后如何规范公共权力运作的研究,学者认为应科学分权、合理确权、公开用权、有效制权,突出“规范、透明、精细、为民”的特点,有的认为应全面解析财税和投融资、户籍和社会保障、职权、土地等具体维度,对重点中心镇体制机制改革进行系统设计,从而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共利益方向。

三、研究趋势展望

1、研究的空间范围将从东部先进地区扩展到西部欠发达地区

目前,我国对中心镇的研究空间范围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先进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研究较少,西部山地区域更是空白。我国西部地区肩负着“城乡统筹”的国家使命,近年来,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仍处在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2012年11月党的十提出新型城镇化理念,相对于过去30年,从城镇空间布局来讲其更强调平衡发展空间,扭转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促进县域单元的本地城镇化。中心镇是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是发展县域经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平衡推进县域单元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着力点,在此背景下开展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心镇研究能有效丰富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理论,并有效填补国内空白。

3.2 研究的方法以取样分析为主逐步转变为省域单元大数据分析为主

进入2012年,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

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中心镇量大面广,在当前阶段,依托官方统计渠道尚无法建立省级单元以上的数据库,因而目前我国有关中心镇的学术研究普遍以取样研究为主。

结语

中心镇的发展需要一定有要素作为发展支撑,同时,在发展前要设计出一条适合本镇本区域发展的新路径。并严格按照路径进行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荣荣,肖蕊,梅文馨.唐山市重点中心镇发展要素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23).

[2]乔冰,杨明文.以中心镇发展为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欠发达县域城乡一体化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3]张全跃,嘉兴市中心镇与小城市发展对策探索――以中心镇发展为例[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6).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土方造型在园林施工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