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新思想在高校管理中应用

时间:2022-08-09 09:53:53

公共管理新思想在高校管理中应用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发展模式以行政化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形势,存在诸多弊端。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导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高校的自扩大,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丰富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并主动积极地提升自我素质,调整自我角色定位,不断创设教学条件,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最终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公共管理;新思想;高校管理

高校管理转型关系着我国科研实力水平,也关系到我国 未来人才队伍的培养。因此,结合新公共管理新思想,构建更加具有学术活力的高校,是高校管理改革的方向,必然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公共管理新思想概述

上世纪70 年代,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开展新公共管理运动,目的是针对现实中的政府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新思想和新管理模式。从理论上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对传统行政与管理的一种新的解读。对于公共管理新思想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放手给专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程序性向注重绩效发展,采用并重视企业式的管理风格,管理原则由行政为主向“人格化”发展,管理范围由微观向宏观管理发展,管理手段上要从“人治”向“法治”力向发展,重视输出控制,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措施等。公共管理的新思想是从管理方式、管理重心、管理原则、管理手段等层面上的创新,公共管理的新思想重在加快职能转变与角色转变,这种新的公共管理思想对于高校管理同样适用。

二、高校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

1.教育思想趋近民主化

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在高校的专业培养、道德约束等环节,要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不能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忽视道德教育的发展,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下,德才兼备才是高校的教育思想的重点同时作为高校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扩大创新领域

2、领导管理机制民主化

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导下,强化内部领导管理机制的民主化,要求不断加大教职工的民主参与管理意识,提升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范畴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教职工民主参与意识,可以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的民主化,也能避免校长权力的扩大化,保证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教育管理思想多元化

高校管理主体单一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上认为高校是行政的私人领地,而行政单一的结果就是干预过多,进而导致“突出德育,淡化专业”这种思想近午来流行。在教育发展瓶颈的今天,要想高校管理真正创新必须纠正高校的行政导向,使高校真正变成传播文化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公共管理要求政府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作为高校管理同样适用,行政指导不再应用于日常教育,不再过多干预教育理念。

4、高校管理能绩化

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内部管理评价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不应只是重视对高校硬件设备的投入和评价,更注重对软件的投入和评价。管理涉及人力资源的管理,所以,高校管理中不可忽视人的作用。

5、管理评价体制社会化

在传统的高校评价体制中,高校自我评价的标准、范畴、结果都难以实现公平化和合理化的推动,这也导致高校评价体制饱受垢病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导下,在高校评价体制中,要不断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和广度,提升高校管理创新的内涵,丰富高校评价体系的参与主体,推动多元化的高校评价制度在评价过程中,要从单纯对结果的重视,转变为向过程转变,提升评价的机动性、动态性和发展性

三、运用公共管理新思想促进高校管理

1、制定高校发展规划

公共管理新思想要求必须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高校管理者也是如此,应成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设计师。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办学条件等诸多限制因素,导致很多高校中,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偏重于协调者的角色,只注重眼前的环境与冲突,忽略了高校长远的发展与进步。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导下,管理者角色应该不断丰富,不能单纯是协调者,而应该成为高校发展规划的设计者,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综合评估,为高校未来发展提供扎实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预判和设想,同时提升高校老师的前瞻意识,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管理过程中,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管理者要对高校当前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全而的评估和规划,包括教师现状,学生现状,高校未来发展力向和计划。管理者要有对高校发展前景的明确设想和规划,要对教师如何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有一个明确的引导,与整个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步调一致。

2、管理者应成为职业型管理者

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导下,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培养职业型的管理者所谓职业型的管理者,就是要求管理者的R敌院椭耙敌栽谔嵘管理者水平的过程中,要侧重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必须要求他们具备某一个专业的特殊技能,有与从事特定职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必须接受必要的专业养成教育和训练;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专业能力;培养他们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还要求他们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团队。管理者是高校发展方向的掌控者,为了更好地督促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求高校管理要注重自我修养和示范作用,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不断强化自我管理,加强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

3、管理者要成为教育环境主宰者

要想在高校舆论环境建设上有所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做好自身的示范作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体现高校舆论中的主旋律;其次,必须注重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通过管理机制的完善去强化高校舆论,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作为教学的带头人和高校的管理者,要克服高校低能效的缺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条件,为高校积累资源。所以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有教育家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经济头脑和经营才干,开源节流,把自己放在资源策划者、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管理者要优化教学手段并提升教学条件

在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指导上,高校管理者不能仅仅是协调者的角色,而应该主动参与,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时代,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处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邵学,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探究[J],教育管理,2017(02)

[2]周湘林,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的高校管理模式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3)

[3]侯小波,浅析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去行政化[J],中国轻工教育,2011(06)

[4]黄志远、刘艳,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5]姜峰、钟维悦、邓卓星,学校社会工作对创新学生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启示[J],经济师,2010(08)

[6]刘海燕、刘树新、陈新叶,促进高校管理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上一篇:桥梁建设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下一篇: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及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