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时间:2022-08-09 08:42:56

普职融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摘 要:依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高中阶段的教育将会从普职二元分离的结构,发展为普、职、普职融通并存的三元结构,再到普职融通一体化的一元结构。

关键词:普职融通 职业教育 综合教育体系

“普职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间为解决专业师资缺乏、场地及设施等不足,本着资源共享、共育人才之目的,让学生走出校园,跨地域学习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整合区域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打破长期以来普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在实施真正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施真正的人才共育,构建终身综合教育体系。

一、当前社会教育背景下,“普职融通”存在的必然性

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上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发展的二元结构,这种普职分离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生的发展。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要学习普通文化知识,也都必须要面对将来的职业生活。而当前社会的现状是经过高等教育的人选择工作的时候一般情况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学员却能找到很好很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看来,职业教育塑造的人才似乎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人的发展是需要全面向前的所以“普职融通”的存在是必然的。

从普职融通的价值上分析,它主要包括对社会的价值和对学生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体系的完善;二是有利于提高社会人口的质量;三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对学生的价值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防止部分学生过早定向;二是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可促进学生的适性发展。

二、针对“普职融通”模式的具体探索

以张家港为典型例子,张家港市区直属学校曾启动“普职融通”高中生补课,在这次补课中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种喜欢的特色体验课程,学习体验这些动手实验的课程,在其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练习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享受了整个制作的过程,探索到了自己以前并没有接触的技术。这次“补课”活动成为了探索“普职融通”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

为此,开展“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一是观念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职业意识、择业观念和职业规划能力,改变中学生只有盲目的升学意识的现状;二是课程方面,充分利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在进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同时和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等进行积极密切的合作互助,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环境和学校实训实习环境,以培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三是学校方面,制定合作计划和内容,加强与同在一个教育园区内不同种类院校之间制定活动方案,明确具体活动内容,让学生了解职教、了解专业,参与实习实训,拓展思维,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三、“普职融通”模式所面临的困难

普职融通虽然开始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刚刚起步,仍存在不少困难。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智育独尊思想的影响,学校重升学而轻技能培训的观念还很严重;部分家长和学生轻视一般职业技能工作者而不愿接受普职融通;普职融通自身的发展也还不够完善,所以“普职融通”的办学模式要发挥其最大功效,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实现普职融通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实现普职融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重普轻职”的教育观念阻碍普职融通的发展;现行的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不利于普职融通的推进;实现普职融通的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要求较高。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普职融通”办学模式就会有活力,就会有光明的前景,学校也一定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实。

从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国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构建普职融通路径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二是实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证书制度;三是建立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升学渠道;四是开设“普职融通班”和推进综合高中制度;五是促进不同主体之间在普职融通办学上的有效合作;六是建设普职融通课程群以及充分利用已有普高的技术课程。

四、“普职融通”办学实施具体方式

引导观念变革和价值判断,扫除“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认识障碍。在“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大力引导观念变革和价值判断,提高对这种新式办学模式的正确社会认知和理解,从人的意识层面接受“普职融通”办学模式。

肯定人的发展潜力,因材施教,铺就学生多元化发展道路。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有其自身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但是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和方向又是不尽相同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是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式办学,恰当的运行和推进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学生在其自身的基础和兴趣下获得相应的提升、发展;同时,可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挖掘,并成为其发展和成功的奠基石。

五、结语

"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是多元人才理念在基础教育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它依据"多元智能"的理论,倡导让教育适合每一个人,而不是让每一个人来适合教育,因此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成功运用,可以使每一位学子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各有前程。

参考文献

[1]王光勇. 中职校“普职融通”模式探究[J]. 机械职业教育,2013,01.

[2]崔建平. “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3]金毅伟. 普职融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维度[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4]徐斌. 关于普通高中“普职融通”办学的思考[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8.

[5]张泽科. 普职融通:开创综合高中发展模式[J]. 教育科学论坛,2011,11.

上一篇:数字化时代的插画艺术课程浅析 下一篇:论闽南手机游戏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