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工作调报告

时间:2022-08-09 07:39:08

登记工作调报告

我县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从**年开始的,目前登记管理工作已经进入了经常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逐步成为各事业单位的自觉行为,但是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也感到这方面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予以重视解决。

问题一,许多部门和单位对这项工作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认为它们单位并不搞经营活动,发登记证书能起什么作用?有的单位担心在登记后被推向社会,难以生存;有些主管部门担心事业单位取得法人资格后不服管、不好管;有的不按时参加年检,经多次催促后,也是敷衍了事,年审资料不全。如何纠正这些模糊认识。首先要认清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事业单位法人作为《民法通则》规定的四种法人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独立承担着民事责任,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就是要使它们设置有据,运行有法,施才有地,从而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从源头上防止鱼目混珠,使那些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不得以法人身份进入市场,从而减少扰乱或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现象的发生。对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绝不仅仅是核发一个证书,每年进行一次年检,而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适应我国经济溶入全球经济并同有关国际规则接轨的重要政府行为,是推进事业单位依法运行,充分发挥作用的一项保障工作,也是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内容。其次,对于事业单位证书的作用问题,我们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比如城管大队意外事故,发现民事讼纷时,有关部门就来核实其是否实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可否自行承担民事责任,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活生生事例,对于加深广大干部群众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与公安、工商、税务、银行、财政、技监等部门协调配合,办理相关事宜,必须凭有登记证书,从而大大增强了各单位参与登记工作的主动性。

问题二,在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过程中,我们发现极个别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申请登记,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同时,还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证书,比如农技推广中心、粮油开发公司等在编制部门尚未开展登记工作,就到工商部门领取了企业法人证书,以解决自己的生存需要。事业单位“双法人”的存在,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我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一个单位只能有一种法人,不允许在同一个单位中出现两种法人。而事业单位中出现的“双法人”,不但不合法,而且形成了两套业务范围,这无论是从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公平竞争的角度考虑都是不公正的。对此,我们与工商部门协调合作,对有经营性活动的自筹的事业单位,凭编制部门核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达到企业化管理标准能划为企业的,或者彻底改制买断的,编制部门撤销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收回事业法人证书。比如水利设计事业单位,在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时,它们属于事业性质,不需办理企业法人证书,只需办理营业执照,继续保留其事业法人资格。

问题三,政事不分现象仍然存在,县直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实现政事公开,仍然依附于主管部门,财务不独立,资产关系没有理顺,无法纳入登记管理,有的虽然放宽条件进行了登记,发放了法人证书,但实际上也给今后的工件带来了一些隐患,因为它本来并不具备法人资格,真到了出啥事的时候,发证机关不是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吗?这种现象既不符合改革的要求,也不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规律。应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和力度,积极推进政事公开和事业单位社会化,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使事业单位走向社会,进入市场,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如果事业单位已经具备了法人资格,毫无疑问,登记管理机关应该为其提供保障服务,让它进入市场有合法的“身份证”、“通行证”,如果它们仍然依附于主管部门,编制部门既不能强行让它们独立出去,也不能让其拥有一定的自有资金,现在这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事业机构还有进一步膨胀的趋势:上面对某一事情重视,下面就要求设置相应的机构,行政机构设不成,就设事业机构,事业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就继续依附于主管部门。这为登记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应当理清职能,实现政事公开,该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要上收,该事业机构承担的职能也不要过于细化,有些可由一个机构承担的就不要再设置另外一个机构,上级业务部门也不要拿资金来要求下面设置相应机构。

问题四,乡镇站所规模小而全。现有在乡镇的事业站所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上级部门系统分设的,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难以发挥作用。20**年机构改革时虽将农技、农机、畜牧、农经合并成农业服务站,文化、广播电视合并成文化广播电视站,劳动、企业合并成企业劳动站,但由于这些事业站所原来的人事管理部门不同、业务主管部门不同、经营渠道也各自不同,机构表面上合在一起,而实质上仍然各自为阵,“貌合神离”,整合优势没有发挥,一些站所仍然是一个机构一个人,有的甚至有机构没有人。为了减轻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和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使乡镇事业站所具备法人资格,必须对乡镇现存的事业站所予以整顿和改革。20**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新的事业机构并没有实施到位,运转仍维持原样,党委政府因经费困扰,迟迟没有真的下决心。现在的关键是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发展农业产业化这个大局出发,转变观念,完善乡镇为农服务新体系,只要党委政府下大决心,上下认识统一,工作到位,支持乡镇缩短新老机构的磨合期,新机构的生机和活力就一定能充分展现,真正成为独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法人主体。

此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还有如何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组织章程,验资证明如何做到完全合法、自身队伍素质如何进一步提高等等诸般问题,鉴于各种客观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确需有个过程,我们要准确把握理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内容,仔细推敲逐条逐句,通过不断学习,做到依法开展登记管理工作,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升登记工作水平。

上一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 下一篇:事业登记管理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