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钱花在哪儿

时间:2022-08-09 07:22:17

消费习惯,是种很难捉摸但又的确存在的经济现象,销售者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不断被刷新和重写的脚本。不久前,世界最大传播集团WPP了一份名为《2013年中国消费趋势》的报告,其中提到了中国消费者在2013年的十大消费趋势,让你对号入座看清楚自己的消费习惯,明白自己的钱究竟花在哪儿。

为安全的感觉买单

2012年,当很多中国人讨论《舌尖上的中国》里各式令人垂涎的美食时,“据说一个中国人死了,倒在地上,拍扁了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挖苦和自嘲,也在网络上流行,这源于中国人多年来对食品安全根深蒂固的焦虑和不安。在微博上,有关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评论,仅过去一年就增加了近10倍。

为安全买单,是2013年中国的第一大消费趋势。过去5年,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于各种保险,花更多钱买有机食品。在赝品、假货充斥的中国市场上,消费者愿意为了一种安全的感觉付钱。

微消费走起!

热播电视剧《男人帮》中不计其数的植入式广告,让电商网站“京东360”在2011年末着实火了一把,也让“微”字成了引领2012年消费市场风潮的一个流行词前缀。

微电影、微图书甚至微消费,对消费者来说,“微”意味着更方便快捷、经济实惠,且随时随地能无障碍进行的购物体验;而对销售者而言,它意味着推广产品时更精准的目标市场定位和全新的商机。

除了“京东360”“淘宝”等较传统的电商网站,“1号店”“糯米网”等折扣网站和团购网站的兴起,让消费者能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商品。虽然每一件都省钱不多,但胜在积少成多。还有一些新型网站如“360团”等,可以为淘宝买家提供现金返利。

微消费的兴起,还带动手机支付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增长。截至2012年6月,使用手机支付的网民数量已达4440万人次,比2011年末增长46%。

与此同时,“拉卡拉”时代也正在降临,中国移动计划在商场、地铁、公交、校园等地安装100万台无线POS机。苏州网友“GaoTim”感慨道:“临睡前手机一不小心开个淘宝,一不小心按两下,小手一抖,几百块就出去了。”

“文艺范儿”消费

许多曾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正放下身段走进民间,娱乐着普通大众。这让中国消费者对富有文化气息的娱乐休闲活动,产生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丰富的文化消费品也成为大城市的魅力所在。2011年底,上海大剧院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推出打折票,迎来了从未有过的购票长龙。

“文艺范儿”是许多中国青年想要戴上的一枚徽章。他们热爱艺术、美食和旅行,随身携带单反相机,也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品位”和“考究的生活”。当品牌超越产品和服务,传递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时,往往更容易吸引中国消费者。

一张名为“吃货眼中的中国”的地图,在网上流传甚广,包括北京烤鸭、新疆大盘鸡和四川火锅。“如何成为一个美食家”,似乎已成为中国时髦消费者的必修课。

成为“驴友”或“背包客”,是中国消费者发展文化气质的另一途径。观赏美景,体验地方文化,光顾古色古香的宾馆、主题咖啡厅或出售古玩的小店,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和艺术的渴求。很多旅游企业经营者和酒店,还通过微博账户来吸引顾客。

“下一代人”最费钱

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父母,最不吝惜的就是为子女花钱,这让越来越多孩子在更早的年龄,“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传统成人消费品的世界。

用最新款手机的绝大多数是小孩儿,越来越多孩子痴迷于“被咬过一口的苹果”。过去5年,15岁~19岁的年轻手机用户数量逐年增长,2008年时为66%,而2012年则高达91%。

每年迅速增加的文化教育支出,昭示着中国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因为他们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央电视台调查显示,孩子教育占家庭支出总额的比例已近50%,越来越贵的“养孩子”模式,正蚕食着家庭预算。

北京网友“静观心语”在微博上,曝光了孩子的“十一”计划,仅课外班和家教,开销就超过4000元。许多父母送孩子出国上学,甚至送3岁孩子去上国外幼儿园。

华丽丽的单身贵族

随着“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由单身贵族带来的商机也出现了。由于不需背负家庭责任,愿意享受生活,不管是不是白富美、高帅富,他们都乐于打开钱包,给自己买个乐子。

“单身文化”和“单身效应”的增长已吸引了很多关注,进而在微博上引发热议,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单身开销更大。比如,单身者更经常去看电影,更愿意去居住地附近的便利商店而非平价大超市,迷你电饭煲、单人一日游、单人游戏、一人用咖啡机等专为单身定制的商品,也正进入市场。

情侣有情人节和七夕,在中国,单身者也有自己的节日——11月11日光棍节。过去两年光棍节里,中国最大电商淘宝网推出了光棍狂欢节,大量商品打5折,并免费送货,2012年该日营业额高达191亿元人民币,成了全球营销时代的传说。

怀旧牌打出复古风潮

2012年,诺亚方舟一票难求,电影《泰坦尼克号》3D版同样如此。复古是新时尚,因为消费者能从消费记忆中,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记忆的力量”掀起了一波席卷全中国的怀旧风潮。

一些核心现代但形式复古的产品,让消费者享受到一种怀旧的感觉,从而心甘情愿地花钱购买。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军鞋,在国内外时尚界深入人心,水手服、海魂衫等复古元素也大行其道。一批“80后”小时候喜爱的小零食、饮料重新上市,以怀旧为主题的学子餐厅、80后餐厅也越来越火。

过去几年,关于复古和怀旧的讨论,在微博上已持续增长,2012年更是飙升10倍。

万能的“超级中间人”

哈尔滨市的“蔻-Couch”在网上提问,“万能的微博谁能帮忙代购蒙奇奇的项链和手链?”浙江杭州的网友“yz_helen”想找“熟悉或有经验的童鞋”帮忙,为自己即将出国的女儿找个靠谱中介。

从奢侈品、化妆品、电子产品,到奶粉、眼药水等生活必需品,任何在国内不太容易买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海外代购实现。由于较低廉价格和良好的供货能力,代购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代购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除了代购潮,“超级中间人”的存在也让很多人进入“拼”时代。拼车、拼饭、拼读,无所不拼。从最初在论坛上偶尔自发组团,到如今精打细算成为一种新生活时尚,其中受益最多的,自然是新兴的专业运作的“拼客”网站。

玩转跨界“混搭”

2012年,“跨界”“交叉”已成为新的热词,环顾四周,你会发现跨界元素无处不在。

明星和名人通过亲密私人关系建立固定群体,从而比“单打独斗”收获更多关注度和影响力,如台湾明星黑人在2009年成立的“爱生活”组织。

漫画、游戏与现实物理世界的碰撞,让2D和3D无限融合,不但满足了2D粉丝的需求,还常在广告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消费者可以在社交媒体或会员制网络平台上,自己的信息或娱乐需要,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方便满足自己的需求;销售者也可利用在网络上捕捉到的“消费路径”,以促进离线消费的实现,如“线上+线下”的相亲模式,更加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摘自《城市快报》)

上一篇:我和我的孤独一起睡去 下一篇: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