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后应用头孢菌素致双硫醒样反应7例

时间:2022-08-09 07:01:21

饮酒后应用头孢菌素致双硫醒样反应7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因泌尿系感染或呼吸道感染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7天,6例发生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1例于停药3天后发生。使用抗生素:头孢哌酮钠3例,头孢曲松钠2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唑啉钠各1例,剂量为成人常规量。饮酒后0.5~1小时发病,其中饮白酒4例(50~100ml),饮啤酒2例(500~750ml),饮红酒1例(约50ml),其中3例既往嗜饮。

临床表现:①类醉酒样反应:7例,面色潮红,运动失调,重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②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和体征:7例,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紧张焦虑,神志清楚。③精神异常,胡言乱语,幻觉1例。辅助检查:心电图,7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偶发室性早搏,1例广泛ST段压低。1例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双硫醒反应发生快,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可累及多个系统,常易误诊。曾拟诊双硫醒反应2例,酒精中毒3例,心肌炎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例。经详细询问病史及辅助检查,排除上述疾病,最后确诊为双硫醒样反应。

治疗经过: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②建立静脉通路,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钾镁极化液,病情较重者可用纳洛酮0.4~0.8mg稀释于5%葡萄糖50ml中缓慢静脉注射,15分钟后将纳洛酮2.0mg稀释于5%葡萄糖500ml中静滴。纳洛酮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并促进乙醇在体内转化,有催醒作用。低血压患者快速静滴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③对症治疗:呕吐严重者可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

结 果

5例患者经治疗0.5~2小时症状缓解,2例经治疗5~7小时症状缓解,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心律、血压正常,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消失,ST段一过性压低恢复。

讨 论

双硫醒样反应主要表现为脸色潮红,心动过速,出汗,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1]。临床发病急,症状无特异性,易被误诊。

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服药后一旦饮酒,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出现“醉酒状”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出汗,胸闷,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在临床上用于慢性酒精中毒的戒酒药物。由于双硫醒和甲硫四唑结构相似,在母核3位上有甲硫四唑侧链的头孢菌素有发生双硫醒样反应的可能[2],而不是所有的头孢类抗生素均会发生。含甲硫四唑侧链的头孢菌素也能抑制肝脏内乙醛脱氢酶,因此使用这类药物同时饮酒可导致体内乙醛浓度增高,发生双硫醒样反应。除头孢菌素类药物外,甲硝唑、灰黄霉素、呋喃唑酮、格列苯脲、苯乙双胍、甲苯磺丁脲及抗凝剂等常用药在饮酒后亦可致双硫醒样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乙醛脱氢酶一旦被抑制,常需4~5天恢复,故停药4~5天内饮酒仍可发生反应。一般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后饮酒者出现“醉酒状”反应,诊断并不困难,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5~7天后饮酒仍可发病,部分患者不能准确提供用药史,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们曾拟诊酒精中毒、心肌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我们体会要详细询问病史,只要能确定症状发生与用药和饮酒相关,饮酒量不足以致急性酒精中毒,排除一些易混淆的疾病,尤其出现难以用疾病解释的临床表现时,即可拟诊双硫醒样反应。提示临床用药一定要告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双硫醒样反应要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忠琪,周宏灏,许树梧.全科医学临床药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799.

2 杨藻宸,江明性,吴富华.医用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12-821.

上一篇:病理诊断工作中的误诊原因 下一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3例脑电地形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