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勇气号”火星探测车引路的上海男人

时间:2022-08-09 06:58:59

给“勇气号”火星探测车引路的上海男人

在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设计中,有一个被称为给“勇气号”引路的中国人,他的具体工作就是负责“着陆地区测图定位”,负责研制出能配合新登陆机器人的软件,增加测图的准确度,让机器人在火星上选择最佳行走路线并准确定位。他就是李荣兴,出生在上海南市区 (今为黄浦区)的小街里,人们称他是草窝飞出金凤凰,老街区蹦出“勇气号”引路人。

在“勇气号”火星探狈项目的实验室中,李荣兴的眼睛紧随着摄像头转动,而我们的镜头却慢慢地转移了方向,昔日的南市区与繁闹的南京路相距不远,但是风格却大相径庭。这里是老上海最典型的生活区域,简单,拥挤,杂乱。崎岖的路面让人格外的认真走路,一家垃圾收集站几乎是记忆中最醒目的“建筑”。转了几个没标志的弄堂,生活杂物洗晒的棚艮填满视线。我们的镜头终于延伸到了李荣兴曾经生活的阁楼。

第一段勇气:

瞒着父母去考大学

十几平方米的老式住宅,光线暗暗的,一张阁楼,使得房间非常的低矮,这是最典型的上海南市区老城厢风格。一张有年头的五斗橱倒是占据着显眼的地方,好像在告诉人们它的不一般的历史。

母亲管毓秀满脸骄傲地说:“瞧,这就是他那时做的。他做过碗橱、写字台,做一个像一个。”

母亲说的他,就是李荣兴,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尖端研究的中国科学家。

评价李荣兴,父母异口同声“好学”二字。只要他接触到的事物就都能引起他的兴趣。小学时吹过笛子,喜欢绘画,初中时又喜欢上刻章,还对木工发生过兴趣。

当时李荣兴的家庭收入很低,他所有的喜好都不可能经过专业的培训,于是李荣兴就取材于图书馆资料。他经常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徐家汇图书馆,一看就是一天。南市区俱乐部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谈起自己的儿子,李荣兴的父母亲有很多骄傲的事例。虽然如今家里经济条件很好,但是这张“勇气”工程师当年的杰作,被父母亲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我们也奇怪,他好像什么都好。”

的确,我们所看到的关于李荣兴所有的记忆都是完整的作品,可是,即便天才也不可能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看到他的成绩,就会让人自然重现他奋斗的艰辛过程,可是李荣兴却从小就习惯于自己承担这种过程,从不给别人添麻烦。而且,用父亲李春谨的话说就是:“他不喜欢吹嘘,不到肯定的时候不会告诉别人”。

顺着这样的承诺,镜头推入了学生时代的李荣兴。

李荣兴3兄妹中学毕业时刚好赶上大潮,和其他人一样,他们被挡在了继续正规教育的大门外,而且被迫要选择不同的生活。按规定,每个家庭都只能有一个子女留在上海工作,其他的必须离开,或者到外地,或者到农村。姐姐为了能让家里唯―的男孩子李荣兴留在上海,能有好的发展,便决定放弃自己的机会,主动要求到崇明农场。因为姐姐的个人牺牲,李荣兴得到了最好的选择,要么进入二流工厂直接做正式职工,要么到技校学习,毕业后可以分配到当时一流的国营工厂中华造船厂。喜欢学习的李荣兴最后选择了进入技校。但是,和其他人不同的事,他并不是只想在技校混到毕业,然后成为一名有“金招牌”的工人,对于他来说,读书、当科学家是他从小地梦想,已经中断了他的学习,如今有读书的机会,他当然珍惜。

在技校学习期间,其他同学都过得相当轻松,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为难的功课要去钻研,只要掌握了基本技能,就万事大吉了。可是,李荣兴的理想却不仅仅在此。大学,在他的心中已经扎下了根,对于这样一个坚定而执著的人来说,放弃理想则意味着放弃生活。就这样,李荣兴开始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殊学习生活。

在别人悠闲的说笑时,他在读书,在别人毫无压力的玩乐时,他仍然在读书,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社会上蔑视文化的背景下,她仍然在读书。一个六七平方米的阁楼见证了他求学的路程。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给了李荣兴一个实质的动力,他开始加倍地努力学习。每天晚上读书的时间在不断地延长,甚至到午夜仍然毫不倦怠。分分秒秒,对李荣兴来说是那么的珍贵。因为,他毕竟失去了高中的求学机会,而这个大学梦,则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于李荣兴的技校学习,父母亲一度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人家的学习那么轻松,可你却还是如此辛苦,甚至要熬到深夜?”对于父母的疑问,李荣兴从不做直接回答,逼急了,他就重复一句话,“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其实,他不肯跟父母说自己的计划,除了不愿吹嘘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现实原因。当时,中华造船厂可谓是上海最好的企业之一,能进这样的企业,在任何一个家庭都应该是满足的了。更何况,李荣兴能有这个机会还得益于姐姐为他做出的个人牺牲。家庭的经济压力,是相当需要李荣兴工作的,从技校毕业,进入正规企业成为正式员工,开始赚钱贴补家用,这个景象已经在每个人的心中定形了,谁都没有去想过会有另外的情况发生。因为如果放弃这样好的机会,代价实在太大了。但李荣兴的“我是我”,却胜过了一切。

记得距离高考还有3天的时候,李荣兴决定做最后的冲刺。为了复习,他跟技校请假回家,可是,不是周日,在家复习的李荣兴又引起了父母亲的疑惑。

“你怎么没去技校啊?”

面对父母的疑问,李荣兴仍然不想在这个时候起什么波澜,无奈下,他只能编个谎话来支持自己的计划:“厂里停电,放假3天”。聪敏的他就这样搪塞了父母亲的追问。

然而,第一次恢复高考的时间恰好定在春节前夕,这段时间每家每户都格外的忙,李荣兴家也不例外。母亲听说儿子放假倒也蛮开乙,便叫他帮忙做家务,把自己的衣服洗掉。可是,谁又知道这个时候的李荣兴心中的焦急,他不能说出拒绝的理由,只好央求母亲“过几天再洗吧”,偏偏母亲完全不理解儿子的异常反应,有些生气于儿子的不懂事,在这种情形下,李荣兴只好去洗衣服了。但是,时间,洗衣服浪费掉的时间对李荣兴来说简直是一种揪心的疼,焦急,无奈,梦想的不确定交织在一起,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眼泪模糊了他的眼睛……

直到看到同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一刻,父母心中的疑惑才彻底揭开。这一刻,李荣兴放弃了在当时比什么都珍贵的上海户口和国营企业的金饭碗,但是也是在这一刻,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诞生了第一个大学生;但是这个有勇气的上海小伙子,自己都无论如何不可能想到的是, 27年之后,他将成为“勇气号”的引路人。

第二段勇气:

初中时就开始了铭心刻骨的爱情

田珏,李荣兴全职太太。

李荣兴和妻子田珏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小学时他们就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在班里都是积极分子,身居正副班长的两个人因为“工作”原因便有许多相处的机会,就这样,熟悉起来了。同学们一起玩的时候,就会有人拿他们两人开玩笑,不过,那个时期,大家还都是孩子,拥有的只是单纯的感情。

初中毕业后,李荣兴进入了中华造船厂技校,而田珏却被分配到了崇明农场工作。虽然暂时失去了联系,但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却是惊人的相似。李荣兴考取同济大学后不久,田珏便写信托李荣兴帮助她补习功课,以备再一次的高考。这一封信,其实就使他们后来的爱情走上了高速公路。就这样,在日后的相处中,两个人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对对方也多了一份欣赏和牵挂。终于,在两个人都冲破了命运的考验后走到了一起。

对李荣兴来说,田珏早已成为了他最有力的支持。因为对大学生活的陌生,以及兴趣的广泛,李荣兴初上大学时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而且,以他当时的成绩是不可能考得上研究生的。这时,是田珏鼓励了他。田珏读的是电视大学,而李荣兴如果再继续平淡地发展就极有可能分到外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田珏经常刘李荣兴说:“你要是分到外地工作,我们怎么办呢?”

“为了我,你也要考研!”

在爱人的执著支持下,李荣兴憋足干劲,最终成为了班里唯一一个研究生。

李荣兴准备去德国的时候,两个人还尚未决定结婚,但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出国规定,两个人还是草草办了婚礼。结婚两个月之后,李荣兴便赶赴德国。新婚的田珏每天都思念着丈夫,终于半年之后,田珏也追随丈夫去了德国,照顾他的生活。后又辗转到夏威夷、加拿大,最后来到了美国。这个国外工作的过程并不轻松,压力重重,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家庭的事情也愈发多了起来。到美国后田珏先是在电话公司做了一年,后来又在一家小公司任职。但随着李荣兴事业的繁忙和两个孩子的成长,田珏最终决定全力协助李荣兴做全职太太,当好丈夫的后盾。

在田珏眼里,李荣兴对工作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其实早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李荣兴就已经拿到了副教授的终身教职。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他只用了3年就升了教授,田珏为丈夫考虑,经常劝他:“可以轻松一点了!”

可是,李荣兴总是说:“这样做人就没意思了。”

按照在北美大学工作8年即可有1年学术假的惯例,符合条件的李荣兴本可以在今年去香港科技大学教书。“不过他实在是喜欢上了火星这个项目,所以一门心思扑了上去。”

说到这里,田珏的脸上现出了骄傲的笑容。

关于李荣兴的个性,田珏似乎颇为他感到庆幸:“他不是很喜欢说话,不过一直是笑眯眯的。有时很呆板,比方说不愿送什么东西。不会主动为了什么目的请人家吃饭。只要他觉得对的事,他都会去做。

青梅竹马的爱情使他们的生活极尽自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过程,但却恰是这种平淡说出了那相濡以沫的深情和一股温馨的气氛。这样的爱情,谁又能不羡慕呢。

第三段勇气:

给“勇气号”一根行路拐杖

如果说李荣兴工作中的幸运是建立在其自我标准化的人生奋斗上的,那么,李荣兴生活中的幸运也许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幸运了。

李荣兴的父母虽然是普通工人,但是对孩子的尊重却在李荣兴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在的阶段,上海的中华造船厂的正式工人意味着什么,李荣兴却决定放弃这样一个好机会,在当时哪个家庭恐怕都会起一定的波澜,然而,当李荣兴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他们面前时,父母却在惊讶过后,觉得理所应当:“我们支持他的选择!”

李妈妈甚至懊悔自己逼儿子洗衣服的事情,她总是摇着头说:“当初真是不应该啊,要是早知道,我不会让他洗的呀。万一当时他没考上大学,那我要后悔死的。”

除了自然,我们看到的恐怕就只有幸福了。

进入大学校园的李荣兴虽然也非常体谅父母亲,但是,每个月30元的日常开销,已经占到了这个家庭全部收入的四分之―,对此,父母始终表示全力支持。无论多忙,父母每个月都会给李荣兴烧―顿饭送到学校,这顿饭里面有他最喜吃吃的而全家都难得吃上―次的排骨,妹妹李荣芳半开玩笑地说:当时就觉得上学真是好啊,还可以吃上排骨。”

虽然是玩笑,但是,孩子那最单纯的一点点妒忌,恰恰突现了这样一份亲情的真切、珍贵。

记得有一次,从没有进过大学校园的父亲拿着家里刚做好的饭菜来送给儿子,心里想的就只是让李荣兴快点吃,于是,迷迷糊糊地闯进了正在上课的教室里去。他说,直到他站在了儿子身边李荣兴才发现自己的父亲。父亲没有觉得丢人,因为他看到了儿子的承诺,从那次以后,全家就更力口支持李荣兴了。

不过,李荣兴现在实在太忙了。有一次回国,全家都极其兴奋地早早在机场等候,而对李荣兴来说也真的是好久没有回家了。终于,航班到达了,当看到父母翘望的身影时,激动已经变成了所有的感情。然而,就在一家人兴高采烈准备回家的时候,手机响了。接好电话,李荣兴不得不抱歉地对父母说,这次又不能回家了,一个重要会议等着他去开,车已经在机场门口等候了。他边说边搀扶着父母走出机场大门,坐进了等侯多时的汽车里,匆匆赶来的妹妹还没跟哥哥说句话,就听说哥哥又要走了。

“真是的,等了那么久,就在车上说了两句话就又走了,太忙啦。”

妹妹在说起来这件事的时候还是有点小脾气呢。那次,李荣兴只把到机场接自己的父母亲送回家就又直奔虹桥机场,连家都没回去看看。

可是,李荣兴无时无刻不惦记着亲人,不论多忙他都会打电话回来叮嘱父母保重身体。所谓血浓于水,真隋不变。在这样和谐的家庭中似乎格外温暖。父母亲曾同赴加拿大居住一年半,两次赴美国居住两年左右,在与父母相处的有限时间里,李荣兴也竭力地抽空陪伴两位老人。每个周末都会带父母亲外出钓鱼、交瞄,妈妈虽然埋怨路上花费的时间太久,但老人脸上洋溢出的那回忆的微笑却在诉说着所有母亲共同的幸福。

对于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能够进入世界最尖端的NASA“美国宇航中心”,当然是莫大的荣誉,但是这份荣誉的背后肯定就是他的卓著的成就。李荣兴,这个中国最普通的工人家庭的儿子,却以自己最不普通的成就一起参与了征服火星的伟大事业,他和养育他的父母亲同样骄傲。

上一篇:你的“自由”带走了一个孩子的生命 下一篇:第N+1个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