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时间:2022-08-09 05:52:58

论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摘 要:我国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及配套法规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在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止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过程中,已产生了现实法律不能满足网络发展需要的矛盾,特别是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保护,迫切需要修改、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

关键词:驰名商标;网络环境;不正当竞争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262-01

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其方便、快捷、廉价和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因特网的兴起加速和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了经营者从事电子商务必须的媒介。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邮件的普及、国际信息网的运用与电子商务的开展,以及尔虞我诈的虚拟商场、不择手段获取商业利益的情形使得驰名商标时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例如利用网络的优势,随意窃取、泄露或使用上网企业与个人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关于驰名商标的资料信息;更有甚者,有些人基于不正当的目的,恶意对驰名商标进行抢注,使得驰名商标的持有人在网络上不能正常使用该商标,造成一定的利益的损失,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对驰名商标的侵害。这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严重制约和危害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也给我国的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保护提出严峻的挑战。

驰名商标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精心培育、使用而形成的信誉卓著、广为消费者所熟知的著名商标。因此,世界各国对驰名商标采取了特殊的保护原则,在保护范围上打破了驰名商标本身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将其商标的保护范围延伸到所有的商品类别和服务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6条之2款规定:“1本联盟各国承诺,如本国法律允许,应依职权,或依有关当事人的请求,对商标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认为在该国已经属于有权受本公约利益的人所有而驰名,并且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商标构成复制、仿制或翻译,易于产生混淆的商标,拒绝或取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些规定,对商标的主要部分构成对上述驰名商标的复制或仿制,易于产生混淆时,也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及我国尚未加入的TRIPS协议有关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都没有明确延及到域名抢注上,但各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采取了特殊的保护立场和原则,即只要以不正当的目的使用权利人的驰名商标,阻止和妨碍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的正常使用,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和混淆,就可能构成对驰名商标专用权的侵害。

网络抢注驰名商标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解决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1)适用主体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只适用于经营者的行为,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网络环境下从事电子商务或其他营利性活动的网站、个人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上都是没有障碍的,但一些公益性网站或不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个人网站如果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是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原则,现有法律并无明确规定。

(2)适用范围。传统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只在一国领域内具有效力,至于互联网上《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地域范围,一般认为,至少在两种情况下的行政机关和法院可以行使管辖权:一是网站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注册登记所在地;二是实施侵权行为或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但由于互联网缩小了地理距离,可能会出现在国外设立网站或注册域名而向国内提供服务的现象,以逃避国内《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和管制;或者利用各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非同步性,在国外的网站上主要针对外国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两方面都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盲区。

(3)责任承担。对于恶意抢注驰名商标,现有法律上的保护不是非常完善,特别是侵权赔偿额的计算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规定了民事责任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即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或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这一规定对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致损害赔偿同样适用。但在审判实践中,计算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权赔偿额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网络驰名商标的保护时力不从心。

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保护,针对我国网络立法无法短时间出台,当务之急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关于网络经济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以应付日益增多的纠纷与诉讼,改变法律适用混乱的局面,促进法律理解与适用的统一,为网络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大洪主编.反不正当竞争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209.

[2]葛伟民.网络效应:互联网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6.

[3]雍琦.法律适用中的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90.

[4]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210-211.

上一篇:《旅行社条例》对根治我国旅行社行业问题作用... 下一篇:CISG中根本违约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