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时间:2022-08-09 05:32:17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弱,所以必须借助老师的帮助来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G623.5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所以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品德、较高的审美、强健的体魄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以及和数学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要肯定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对于周边的一切新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充满好奇心。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有探索的动力,进而才会发明创造,促进社会的进步。所以,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出现好奇或者疑惑的问题时,教师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想法,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当在生活中发现好奇的东西的时候要大胆地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索。另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班级中,经常会有几个数学成绩不好又害怕学习数学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及时地帮助他们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感,让他们不再畏惧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数学水平,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薄弱点,从而对症下药,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数学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适当地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而对数学学习水平较强的学生适当地提高要求,以此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当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加以表扬,学生得到表扬后会出现愉悦的心理,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便会往优秀的方向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周边的事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超市买卖东西的场景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用具,像小尺、笔记本、橡皮擦、笔等,把它们标上价格,然后请学生上台扮演买文具的人和卖文具的人,从而进行加减法的训练。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习惯。另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当学生有什么不懂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进行疏导,使学生可以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同时,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干涉学生思考的角度,让学生可以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自由地调节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

俗话说,“学贵有恒”,意思就是学习一定要与恒心。所以,学好数学光靠学习兴趣、情感是不够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数学是由一个一个难题构成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攻克难题的过程。如果,学生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不怕困难挫折,可以持之以恒,坚持到底,那么,学生将会不断进步。反之,如果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那么,学生将一无所获。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恒心,通过不同的难题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学生养成遇到难题不畏缩、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做题目的时候,把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或者是和数学有关的知识积累下来,在一单元结束的时候,利用这些积累下来的难题和数学知识为老师出一套题。为老师出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长期坚持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坚毅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题”的训练,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认真、仔细的做题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因为,在做应用题的时候,学生必须要仔细地观察题干,认真地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肯定和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从而促使学生向优秀的方向发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最后,教师要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精神,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t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5).

[2]王春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3]徐燕刚.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04).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良好氛围的构建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