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炎的X线表现与病理分析(附50例分析)

时间:2022-08-09 05:18:29

胃窦炎的X线表现与病理分析(附50例分析)

胃窦炎或称慢性胃窦炎,是一种原因不太清楚而局限于胃窦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长需做钡餐或胃镜才能确诊。病理变化多数只局限于黏膜层,也可先从黏膜层起病,然后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收集X线、及病理资料比较完整的胃窦炎患者50例,做X线与病理对照,以进一步了解其X线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男48例,女2例;年龄24~65岁,多数40~60岁;无合并症6例,44例有合并症,分别为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复合性溃疡7例(1例伴有胆结石),慢性胰腺炎1例。经X线随访3~8年13例,8~10年5例,1例随访至第5年时癌变。

对50例经固定的病理标本的胃窦黏膜、肌层及扩约肌作肉眼观察,并测量幽门扩约肌,距幽门1cm处幽门肌,及标本上切端肌层的厚度。在组织学检查时测量了胃窦黏膜肌层的厚度。50例中病理诊断为重度浅表性胃窦炎35例,轻、中及重度萎缩性胃窦炎分别为7例、5例、3例;其中8例伴有轻度浅表性胃体炎,X线及大体标本均无明显异常发现。

X线与病理对照结果

胃窦黏膜:胃窦炎的病理变化多数只局限于黏膜层,但也可先从黏膜层起病,向胃壁深层逐步发展,病变以小弯显著。在20例有较好充盈相及黏膜相的X线照片与病理对照中,16例病变范围X线与病理标本一致。黏膜病变主要为黏膜皱襞增粗及颗粒增生:一般认为胃窦黏膜皱襞宽度>0.5cm为增粗,是诊断胃窦炎的重要依据。本文有不同程度的显示黏膜皱襞的X线片46例,其宽度>0.5cm 36例,余10例黏膜皱襞未见增粗,但略有僵硬现象。标本上见有数目不一、粗细不等的黏膜皱襞22例。其差异为X线显示一般粗大的黏膜皱襞,标本上仅看到黏膜平坦或伴有颗粒增生;真正粗大的黏膜皱襞X线与标本所见可一致。镜下这种粗大的黏膜皱襞可有幽门腺增生及间质水肿。这种X线与标本不一致的原因,除与黏膜病变的程度有关外,还和黏膜皱襞形成的机制有关,因为离体标本黏膜肌层张力消失,皱襞则不能形成。X线显示有息肉样透亮区表示有颗粒增生21例,标本则37例。颗粒直径0.5~1.3cm,2例伴有息肉。此种颗粒可多而密集,或小而稀疏,镜检为腺颈上皮增生及肠腺化生性增生。其中13例间变,1例重度间变并癌变。标本上的颗粒增生之所以较X线所见为多,这可能因细小而稀小的颗粒增生在X线片上不易显示,个别显示为花边样黏膜皱襞。另外,由于标本固定后组织收缩,而使颗粒明显突起。胃小区粗大。

胃窦轮廓:在胃窦炎时胃窦轮可光整,但常因黏膜皱襞增粗而在大小弯形成数目不等,宽狭不一的切迹,一般以小弯为多见。本文单独见于小弯8例,同时见于大小弯18例。小弯显示有双重边缘6例,其中个别病例也可见于大弯,表现外缘密度低,内缘密度高的阴影,估计为黏液分泌过多所致。胃窦波浪形或锯齿状的轮廓比较少见。前者可能无力的收缩运动的结果,后者则可为黏膜糜烂。幽门前区小弯的局限性平直,弧形凹陷或指压状切迹等变化也较常见。

胃窦运动及形态、病理变化:正常胃窦收缩具有静止期,收缩期,假憩室期和完全收缩期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在长期实践中,对收缩运动的观察以判断胃窦是否正常颇为重要。本文结合透视及X线片所见,显示胃窦收缩差5例,舒张差22例,舒缩均差17例。少数病例的舒缩功能虽然接近正常,但在收缩期胃窦不呈球型而呈一椭圆形的花瓶样囊袋,使幽门前区园肩变窄或消失。全部病例的收缩运动皆失去其正常规律。将胃窦炎与病理诊断类型对照,见表1。

从上表看,胃窦炎的黏膜病变并不与其壁层病变成绝对的正比关系,鉴于黏膜变化在X线、胃镜及病理上的不一致,X线对黏膜的显示有时也有困难,我们认为可按X线胃窦形态分型,即分为收缩运动失常型和狭窄型胃窦炎两类。前者主要为功能性改变。后者主要为器质性病变,表示病变已侵犯肌层。这种分型虽不完全与病理诊断类型相符合,但可反映出病变的轻重,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当然在诊断时仍应密切结合黏膜皱襞变化情况,特别要重视黏膜颗粒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阴影的出现,因它可导致癌变。

幽门管:有人认为幽门管增宽为胃窦炎的X线征象之一。本文有10例,其中有7例有手术记录。这些病例幽门括约肌多在1.0~1.45cm。个别病例的厚度虽1.0cm以下,但其幽门肌厚度几乎与括约肌厚度相等,因此幽门前区狭窄与幽门管狭窄常有相互关系。在X线片上幽门狭窄表现为幽门管伸长,达1.5~1.8cm(正常1cm);个别病例因幽门前区同样狭窄而无法确定幽门管的长度。幽门管的宽度可正常或狭窄变细以至于不能在X线片显示。个别病例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幽门管口呈一钻石型充盈缺损阴影,这是括约肌肥大征象之一,也可为胃黏膜脱垂所引起。至于在十二指肠球底部两侧的半月型压迹,本组病例中未见到。

上一篇:齿状突骨折多排螺旋CT诊断 下一篇:腺苷脱氨酶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