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跌倒处爬起

时间:2022-08-09 04:26:26

摘 要: 课堂是学生、教师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教师一起成长。教师应认识到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学生的认识有误区,还是自己的设计有纰漏,必须首先对这些错误加以分析,透过错误来反思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基于此,本文作者首先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着重从允许出错,正确引导;反思错误,究其根源;立足课堂,在错误中成长三个方面对错误资源的利用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 初中科学学科 错误资源 反思教学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个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基于以上认识,我对科学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来反思教学进行了探索,旨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品质,并改进教学行为。

一、产生错误的原因分析

通过研究教学,我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本知识和技能不熟练造成的错误。

由于缺少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常常出现差错,影响学习成绩。

【例1】唐家山堰塞湖因“5.12汶川地震”形成,威胁下游数十万人的生命安全,堰塞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力作用 D.海浪作用

许多学生选择B,只是从表面理解,认为是由于雨水冲刷形成,而忽略了实质原因――因为地震才有堰塞湖现象。

2.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

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又有它的消极的一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特别是科学学科的特点是从生活在来,在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时候,受负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就会产生错误。

【例2】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有推动。这时,汽车受到的()。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相等

C.推力大于摩擦力 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在解题中许多学生往往会借鉴生活经验,认为我没有推动它,肯定是我的力太小了,而选择A 答案――推力小于摩擦力。

3.粗心马虎造成的错误。

心理学指出,粗心马虎是指学生自己理解且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出现的错误。由于缺少学习责任心,注意力分散,一些学生粗心马虎。有些粗心的学生对比较容易的简单的问题,自认为比较有把握,掉以轻心,心理上不重视,麻痹大意,缺少认真审题思考,结果不该错的地方出现差错。

【例3】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这个题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学生如果能仔细对照等号两边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情况,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可是在实际做题时,不少学生由于粗心,看到C答案就迫不及待地填上了。

4.在知识迁移过程中不能相互照应而出现的错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前面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也会产生干扰。

【例4】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几种气体,其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是(省略了铁架台等仪器)()。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①②⑤

在没有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学生考虑向下排空气法只能收集①⑤两种气体,而当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以后,碱石灰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它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就选择①②⑤,并没有综合考虑,忽略了要同时符合前后两个条件。

5.在答题过程中畏难心理造成的错误

现在科学练习中的题目,有的内容很长,而有的前面会冠以很现实、很前卫的科学信息知识,使学生如坠云里雾里,昏头转向。如果题目再设置几个陷阱,许多学生立马就“缴械”了。

【例5】实验室有一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无机试剂。小宏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见下表:

请你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一看到又是实验,又是表格,还要设计验证,不知从何着手,最后就给空着交上来了。

二、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

1.善待出错,正确引导。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我在教学中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其次,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我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我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科学的信心,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2.反思错误,究其根源。

(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面对错误,很多教师虽然对学生进行分析,但因为担心影响教学进度,一带而过,因此错过了很多知识补救的良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尤其是大多数学生出现相同的错误。这时,教师除了寻找学生身上的问题外,更应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或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特别是每一次测试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更应重视,认真分析出错原因,及时更正。例如,在八年级一次单元检测考后,我对学生的试卷作如下的统计。(摘录部分学生)

通过这张统计表,我很清晰地看出学生每道题的出错率,然后根据这张表研究大多数学生哪些方面还掌握得不够好,哪几个人对哪些知识点还不懂,再制定纠错计划,把学生的错误题目放在周练中再次出现,这样通常学生就会有备而来,解决曾经不能解决的难题,同时也督促学生对自己的存在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有更强的学习信心。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样,让学生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也能促进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使深刻的思维品质得以养成。反思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活动,是科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他们明白为何出错,这样才能使学生以后避免重蹈覆辙。在刚开始时,学生的自我分析大多是“我粗心”、“我马虎”等笼统性话语。这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你是粗心了、马虎了,但粗心、马虎在什么地方呢?结果学生找出了一大堆问题,如题目读错了、条件没有考虑完整了、科学知识记不清楚了……看着这么多的“粗心”与“马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来解决:让学生尝试着做题时把关键字词做上标记,引起重视,为彻底纠正错误再把题目以口头形式复述理解一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目,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学生意识到实验过程中加了盐酸,所以无法确定氯离子来自于盐酸还是氯化钠,所以无法确定NaCl是否存在。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分析的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在练习后,我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错题用剪刀剪下贴在纠错本上。利用这纠错本,学生既能找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又能随时提醒自己改掉考试时不良的应试习惯。

3.立足课堂,在错误中成长。

(1)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视野也比较狭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错误,采取一定的手段,在为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由于学生的出错,教师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在讲课之前,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进而能够在讲课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以作业的设计为例,可以设计出考查不同知识点或对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例7】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答了例7后,我接着让学生思考以下题目:

①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后,滤纸上留下的固体物质是( )。

A.Fe和CuB.Fe和CuOC.只有FeD.只有CuO

②将铁粉、铜粉、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与适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滤纸上留下的固体物质是铁和铜,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③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铁片,观察到铁片上无任何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不溶物一定是铜

B.不溶物一定是铁

C.不溶物中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通过变式练习,才能在以后碰到新的与教材不同或在完全不同的情境时,识别题目中的条件,迅速作出正确的行为反应,解决新问题,而不致产生错误。同时,进行变式练习后,学生能很好体会到什么叫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

(2)利用错误资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学习错误之后,不能简单地公布正确的答案就算了事,而应从错误本身入手,引导学生将错误答案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进而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过程,即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结果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二者有冲突,进而主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由于有了认识冲突的存在,学生能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来验证自己的各种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切忌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顺应”他们的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A.碳酸钙B.生石灰 C.熟石灰D.纯碱

学生碰到了这道题,考虑到要除杂质盐酸,只能与盐酸反应,与CaCl2 不反应,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就只能加熟石灰。

我没有立即作出判断,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一开始都觉得很正确,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开始不“安分”了;“这不对,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如何知道加熟石灰到什么时候?如果过量,就会有新的杂质熟石灰;如果量不够,就不能把盐酸除完。主要是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大家都觉得不对了。那么正确答案该是加什么试剂呢?学生再次观察题目,寻找答案。分析得出只有碳酸钙才能满足条件。

学生在这样的纠错过程中,亲历错误的产生,并对错误进行验证,然后经过探索得到正确答案,感悟道理,明白方法,体验成功。

(3)公开错误资源,促进交流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或保护出错学生的自尊,常常采取为他们隐瞒的策略:隐瞒出错者的姓名,无意识中也回避了出错的原因,而不采取公开讨论的方法。正是这种隐瞒,让学生增加对错误的耻辱感,从而无法坦然面对错误。如果说,分数是学生的隐私,但错误完全可以公之于众。所以对学生典型的错误,完全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予以展示,让学生一起进行深入探讨,这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9】下图是“快长高”补钙剂商品的含量标签图。根据信息完成下列题目。小王同学为测定其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4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40.0克,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47.8克(不含烧杯质量,假定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求: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根据这个学生的解答,我设计了如下思考问题,请全体学生讨论回答:

(3)请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学生分析:由于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之差。他理解成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去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学生分析: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他没有把4片儿童咀嚼片的质量计算在内。

学生分析:由于二氧化碳的质量的计算错误,儿童咀嚼片中的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出现连环错误。……

学生完成了(1)(2)后,再解决(3)就很容易,从错误走向成功的快乐感,是最激动人心的。这正是课堂错误资源化所追求的境界。

(4)利用错误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要意识到“错误资源”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创造的契机。所以,面对课堂中的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以这些错误资源为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化的境地,让学生体验其中,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生成。

【例10】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中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学生完成后,错误主要集中在①、③中观察到的现象。许多同学的答案是“铁丝表面有气泡”。

“铝丝表面有黑色(或白色)物质析出”。对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实验室的材料现场进行验证,让学生看到除了金属表面发生的变化,而且溶液的颜色也在发生变化,当铁丝放入盐酸时,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当铝丝放入溶液时,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这样,科学探究不再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只要教师充分利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必要时给学生以感官刺激,就会有较理想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科学教师都可能遇到与上面这个教学中的实例类似的情况,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教师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地包办代替,将正确的结论呈现出来,而不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让学生利用错误资源开展探究活动的良好教学契机就会错过,学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更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综上所述,学习错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价值的。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由于反抗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同时还是依靠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加以实现的,这或许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所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2]薛法根.错误的价值[J].江苏教育,2005.2B.

[3]丁利娟.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J].小学教学参考,2006,(18):41.

[4]汤云芹.错误是金[J].华章(教学探索),2007,(4):4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地方师范院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下一篇:捕捉实验“意外”,促进课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