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例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9 04:22:31

95例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

摘要:总结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9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临床

1一般资料

本组95例,男111例,女78例;年龄16~70岁,平均35.5岁;病程2~25年,平均5.6年。全部患者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入选标准:依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临床分型为:I型1期5例,2期34例,3期6例;II型1期10例,2期67例,3期41例;III型26例。

2方法

结合病史、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制定相应的手术及麻醉方法。术前7d口服头孢克洛0.375g,2次/d,或罗红霉素0.15g,2次/d;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伯克纳)喷鼻每侧鼻孔2喷,2次/d;术前5d晨起顿服泼尼松30mg(12例有激素禁忌证者除外)。手术过程:全部患者术前30min静点止血敏1g。麻醉师监测下局麻者162例,术前给予哌替啶50mg、氟哌利多5mg镇静止痛;全麻者27例。两种麻醉均用1%地卡因16ml、1‰肾上腺素3ml混合溶液浸润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每3min左右更换一次,共2~3次;用1%利多卡因20ml加1‰肾上腺4滴对钩突及上颌窦自然口周围黏膜行局部浸润麻醉。按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操作,用电动微切割吸引钻(美国Xomed公司)切除息肉,用钩突刀切除钩突,根据不同病情开放相应病变的鼻窦。鼻中隔重度偏曲者先行矫正,对病变中鼻甲进行部分切除。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毕用涂有红霉素眼药膏的止血绫贴附创面,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术腔。

3术后处理

术后24~48h取出油纱条。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钠或阿奇霉素7d,泼尼松30mg晨起顿服5d,鼻腔雾化吸入治疗2次/d,术后6d出院。出院后口服头孢克洛或罗红霉素1周,氨溴索3个月,伯克纳喷鼻3个月,生理盐水清洗术腔2次/d。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出院前1天吸净鼻腔、鼻窦内的分泌物和积血,清理血痂;出院第1个月1周左右复查1次,第2个月每两周复查1次,3个月以后每月复查1次,鼻内镜下清理术腔。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镜检查黏膜部分水肿或肉芽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结果

95例鼻内镜鼻窦手术治愈80例(84.1%),好转21例(11.1%),无效9例(4.8%),总有效率为95.2%。手术并发症12例,其中眶纸板损伤1例、鼻腔粘连9例,窦口闭锁3例,无严重眶内、颅内并发症。

讨论

麻醉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组95例鼻内镜手术中,162例选择强化局麻,降低了手术费用,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完整地切除钩突,有利于上颌窦、筛窦手术的顺利进行。前筛区因紧邻筛前动脉、筛板及眶纸板等重要的结构,发生在前筛区的并发症最为多见,因此,开放筛窦时要在中甲附着缘外侧进行,防止损伤脑板。扩大上颌窦口时,直径约为1(上下径)~1.5cm(前后径),以免发生窦口闭锁,同时开口不要过度向前,以免损伤鼻泪管。冠状位CT对了解钩突上端的附着方式有一定帮助,可以指导寻找额窦口,我们的手术均为DrafⅠ型及Ⅱa型,术中注意了筛前动脉及脑板的保护,无损伤。开放蝶窦时避免外侧壁的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损伤,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中鼻甲是鼻内镜鼻窦手术的重要解剖参考标志[3],应尽量保留。同期对引起鼻腔、鼻窦功能的偏曲鼻中隔进行矫正。

本组95例行鼻内镜手术者中,未出现大出血、失明、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

辑委员会.全国鼻科学术会议纪要.中华耳鼻咽喉科杂

志,1998,33:134

[2]马有祥,于德林,邢志敏.内窥镜鼻窦手术1268例临床

分析.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35:29-31

[3]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95

[4]颜永毅,边学,张增,等.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孔的处理

体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219-222

上一篇:佛冈县2006-县城末梢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导乐分娩对孕妇产前情绪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