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雄: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

时间:2022-08-09 03:06:48

魏国雄: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

“银行家50人松原论坛”立足地方经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种很好的论坛形式。初次来到松原,第一印象是这里山清水秀,气侯宜人。通过孙鸿志市长对松原介绍,使我们了解到松原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是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对于金融业来说也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这块土地蕴含着很大的投资价值,丰富的资源将对未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让一些高污染的、高能耗的产业破坏了这里的自然风光,一定要把这方水土保持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出售资源取得的。有些地区经济靠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带动,为了发展经济,把别的地方不让发展的产业作为好项目引进,生态环境给经济发展让路。这种发展模式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实现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不具备可持续性,当前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就已经充分暴露,有些地方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因此受到影响。松原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腾飞阶段,近五年每年的GDP增速都在20%以上,这非常可喜,同时这种发展又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走牺牲环境换发展的老路,愿将松原首先建设成为一个绿色松原。

谈到发展地方经济,总要说到金融的支持。确实如此,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现代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现代金融,同理,金融的发展也需要以经济为基础。金融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大家评价金融机构的作用说它们通常都只是锦上添花,这里面多多少少包含一点贬义,换一个角度理解,我认为这句话也有道理,金融的作用就是锦上添花,这个锦就是经济,就是我们为经济发展而做的战略规划,只有看到这个锦,金融机构才会来添花。“雪中送炭”对不对?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绝不是商业性金融的主要功能。政策性金融可以“雪中送炭”,这是由其有别于商业性金融的特殊使命决定的,我们的政策安排通常就是先让政策性金融做好基础性的开发工作、织好锦,商业性金融再跟进来、添好花。不同的金融机构有其不同的职责,大家分工明确才能共同发挥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关乎经济的稳定运行,因此从商业性金融自身发展的规律看,在某种程度上它一定是锦上添花的,并且只有这样它才能履行自身的功能,促进经济金融的共同发展。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东北地区曾经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国60年来的历史上写下过浓重的一笔。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东北地区较之东部沿海一带,发展得相对滞后。我认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将很可能出现一个轮回。东部地区经济可开发空间逐渐缩小,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如土地、资源、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大,并成为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一极。在东北重新崛起的这一过程中,如何运用好金融资源,十分值得我们研究。现在经常讲一句话: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意味着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政府要搭好台,只有台子搭好了,企业和银行才有表演的舞台。特别要注意的是,搭这个台不能急于求成,台子搭不结实,企业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必然高企,经济发展也无从谈起。当然,政府搭建的这个台,需要政府、企业、银行等多方共同维护。

地方政府在利用金融资源发展地方经济上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本地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机构多了自然就会加大对本地经济支持的力度。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何利用金融资源,政府最应该考虑的可能还不是引进新机构,而是要把现有的金融机构、金融资源利用好,维护好现有的金融机构的运营。从松原的情况看,四大行目前在这里都有分支机构,交通银行也即将在这里设立机构,政策性银行之一的农发行在农业领域也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即便在未来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松原,上述这些机构也仍然是松原金融的主体。因此,政府要打造一个金融业繁荣的松原,首先应着眼于改善金融环境,现有金融机构在松原的运行状况直接反映了松原金融环境的好坏,也是政府搭建的台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个台上,现有的金融机构的表现,对后来者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前面的表演不好,后来者也会心存余悸,缩手缩脚。

因此,打造金融业繁荣的松原最根本一条是要先建设一个信用松原。我们看到,在经济总量排名上,松原在东北地区41个城市中排名第八,位置较为靠前,但是如果按照金融总量排,松原能排多少位?如果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排,又能排在多少位?以往东北地区往往被看做是金融资源低产出、高风险的地区,主要的表现是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较高,当然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但撇开历史因素,是不是还有一些新的原因,怎样看待这些新问题的产生,未来又如何防控再产生新的不良资产,站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局上,地方政府应当也有所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所关心的金融机构对本地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从工商银行的角度看,虽然在松原的不良贷款总额不算大,但由于不良贷款比率较高,导致工行在松原的分支机构在业务发展上受到一些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为其业务发展扫清障碍,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度,使银行轻装上阵。这虽然看似是银行内部的事情,但由于不良贷款成因较为复杂,其背后不乏政府的因素,不良贷款处置环节也较多,如果单靠银行自身努力,事实证明效果是很有限的,这里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带动多方面共同努力。厘清问题,共创信用松原,需要政府在处理历史问题乃至新问题上要创新手段,帮助金融机构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进度,帮助协调银企关系,尽快营造一个信用良好的金融环境。只有把信用环境建设好,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有保证,金融资源才会源源不断地投入。

当然,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需要多方共同携手努力,这是建设现代化松原,改善松原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非常重要的基础。要建立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良好的协调机制,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比如根据松原本地的经济特点,对于一些资源型产业,如油、气、风力等,所需资金投入较大,应发挥好大银行的作用,良好的协调与互动才能营造地方、银行和企业的多赢格局。除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还要有一个健康的企业群体。健康的企业群体需要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发展地方经济,不但要引金融资源,更要引企业资源,而引企业重在引企业家。为什么有的项目在别的地方做得很好,换个地方就不成了,企业家的素质差异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此外,除了引大企业、建设大企业,还要培植本地中小企业群体。中国工商银行一直非常重视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目前已经建立1000多个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占全行47%的贷款量。但是客观的说,中小企业贷款在东北地区投放得较少,其中的原因有信用环境问题,有中小企业群体基础薄弱问题。很多人担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出了问题要被追究责任。这里面存在一些误解,如果一家银行没有一笔不良贷款,并不能说明这家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就是高,也许可以说这个银行太保守了。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出现不良贷款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将风险控制在银行自身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且建立一套不良贷款的快速处置机制。不良贷款处置速度的快慢主要在银行自身,但也需要当地多部门共同参与,需要地方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东部地区不良贷款的绝对额可能并不比东北地区少,但这两个地区重要的差异在于东部地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较迅速,不良贷款的损失也就比较小。银行内部对于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基本上遵循的是这这样一条原则:主观故意严惩不贷,工作失误批评教育,客观因素不予追究。所以出现不良贷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悬而不决,在相互扯皮中丧失最佳的处置时机。最终还要归结到地方政府要把台搭好、搭牢,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人进行更多更好的表演。绿色松原和信用松原的打造必然会造福地方经济,必然成就一个金融业繁荣发展的松原,以此作为保证,未来松原经济必然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

上一篇: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监管法制改革新动向 下一篇:孙鸿志: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