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养老资源供给问题探究

时间:2022-08-09 02:03:31

吉林省农村养老资源供给问题探究

摘 要:农村养老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核心是农村养老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协调。目前来看,吉林省农村仍多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家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养老资源的供给缺乏稳定性,这使农村养老面临很大的挑战。鉴于此,重点阐述养老资源类型、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养老资源供给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需求;养老资源供给;吉林省

截至2013年底,吉林省共有老龄人口412万,占总人口的14.9%,养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12年末,吉林省农村人口为1 434.8万人,占全省人口53.11%,农村经济发展较慢,生活环境较差,因此,农村养老是吉林省养老问题的关键[1]。农村养老仍然多以家庭为主,集体、社区的建设落后且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农村养老需求的日益增加,养老资源从数量、质量方面都很难满足需要。研究吉林省农村养老问题,对于推动吉林省养老保障制度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究吉林省养老资源供给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

农村养老资源是指一切现有和有待开发的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保障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资源。基于农村养老需求内容的分类如下:(1)农村经济资源。主要是指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生活资料,包括老人的自我劳动收入、自我养老储蓄、子女供给的养老物品、集体提供的养老补助以及国家提供的养老金等,以货币和实物两种形式存在。(2)农村服务资源。主要是老人因年龄大,身体状况下降而带来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要。

二、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村家庭养老资源的供给现状

随着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大改善。吉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 530.41元增长到2012年的8 598.17元,增长了2.4倍,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03年的1 815.57元增长为2012年的6 186.17元,增长了2.41倍。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3年的44.02%下降为2012年的36.67%;人均住房面积由2004年的19.78平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24.71平方米;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汽车从2003年的0.94辆增加为2012年的5.81辆;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小型拖拉机从2004年的32.31辆增加为2012年的51.06辆。这些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同时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汽车和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拖拉机的数量上升比较明显,说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农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农村社会养老资源的供给现状

2003年,吉林省作为全国四个新农合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正式启动了新农合试点工作。2007年覆盖到全体农村居民,现已进入全面巩固和发展时期。2012年,全省67个统筹县(市、区及开发区)共有1 328.17万农民参合,较2011年增加了26.12万人,在乡农业人口的参合率达到了99.07%,做到了在乡农村居民应参尽参、应保尽保。2003―2011年,全省累计筹集新农合资金81.09亿元,累计支付补助资金72.23亿元,资金使用率达89.07%。2012年度,全省共筹资366 198.75万元,截至11月底,全省共支付补助346 860.59万元,点基金总额的94.72%。2012年1―11月份,全省67个统筹县(市、区)受益农民达660.69万人次,受益面为49.74%。其中,住院补偿110.3万人次,住院率为8.3%;普通门诊补偿488.99万人次,慢病门诊补偿61.11万人次,门诊率为41.42%。与2011年同期相比,住院率提高1.24个百分点,门诊率提高5.86个百分点。

(三)农村养老资源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养老资源需求很大,供给缺乏。吉林省农村养老资源需求很大,养老资源供给面临压力。吉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31.5万人,占总人口的8.49%,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有1 481.7万人,占总人口的54.39%,若按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8.49%的比例计算,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约为125.8万人,从以上数据看出,吉林省农村蕴含着很大的养老需求。另外,老龄化速度加快,使得老年人数累积很大,加强了养老需求。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10年将提高到13.13%,比2003年提高2.59个百分点;2020年将提高到21.35%,比2003年提高了1倍。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2010年将达到8.33%,2020年将达到14.12%。届时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及以上老年人。202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到本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43.4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32.49%,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到达重度老龄化阶段。

2.家庭供给能力弱化,社区服务不够。受到传统的养老思想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村养老资源供给不足。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家庭中孩子数量减少,子女外出务工等使得家庭养老的供给能力弱化。同时受土地所有权制度、农产品价格和成本的变化,土地对农村老人生活的保障作用弱化了。以长春市合心镇新农家村为例,受调查者共计52人,其中务农和子女供给几乎占了全部,而老人子女中务农共有34人,占到65.38%。在调查老人生活情况时,够用有余的老人共计22人,勉强够用以及困难的共有30人,分别占42.31%和57.69%。另外,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观念和意识不到位,就养老服务的提供而言,在农村基本是一片空白。新型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并不健全,基本的健身娱乐设施很多村里面都没有,实地调查的长春市合心镇新农家村、四平市平溪乡泉沟村、公主岭六家村中的社区基本服务设施都很缺乏。

三、增加吉林省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养老目前更多的还是社会化问题,政府要更多地进行整体的布局和建设。(1)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要切实积极办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使保障制度确实起到“无保有保,该保能保,能保优保”的作用。同时加大养老方面的财政投入,适应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障的标准。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到养老保障的工作中,发挥民间商业组织的作用,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2)加强养老保障立法工作。法律是各项规章制度运行的强有力保证,加强养老立法工作,有利于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吉林省各级政府要在中央制定的养老法律框架下,结合地区实际,完善地方法律法规。

(二)社区方面

农村社区主要起到养老资源的补充性作用,更好协调好政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1)社区加强完善基础服务建设。笔者认为,社区设施建设主要围绕生活、医疗、健身、心理等方面展开。社区要组织人员关心老人日常生活,组织成立医疗卫生室,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建设合理的系列的健身设施,并且组织人员指导老人健康安全地健身。(2)营造氛围,创建社区养老文化。加强农村社区的敬老养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多种激励方式为农村老年人养老提供道德支持。积极倡导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加大对社区敬老养老的舆论宣传力度,以各种形式开展弘扬传统养老美德的活动,形成尊老爱老的社区文化氛围。

(三)家庭方面

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基本方式,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一方面,提倡老人自我供给,自我养老。农村老人只要不到体衰乏力时,老人大都会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特别是,农村自身有技艺的老人,可以做一些手工活,比如编竹篮、藤椅等,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接触更多的人,减弱自身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加强子女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子女多忙于事业,缺乏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子女要尽量利用节假日的时间陪陪老人,跟老人说说心里话,加强情感交流。

四、结语

本文着重从农村养老需求、养老资源供给等方面分析,并对养老资源供给提出对策建议。养老需求主要有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前者是养老保障基础,后两者是养老生活内容,笔者从政府、社区、家庭三个方面,对养老资源供给提出自己的建议对策,努力促进养老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

上一篇:公司并购及其效应分析 下一篇: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