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互动与激趣

时间:2022-08-09 01:38:2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互动与激趣

摘 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开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需要思考怎样才能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恰当的提问,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动教学;激发兴趣;师生互动;数学语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学方式有所改善,而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居主导地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匮乏交流,语言、情感、精神沟通更是缺失,这种状态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如今要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教师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形式,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改变这种状态的最佳方法必须是师生双向互动。

一、以疑激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的乐趣

许多学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甚至厌恶和害怕数学,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意识、巧妙地用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旧知识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他们通过做一做、摆一摆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让学生通过直接经验活动的形式掌握知识。如,讲授“千克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先掂一掂,感觉一下一袋盐500g的重量,再感觉一下两袋盐1000g的重量;还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根香蕉的重量,再估计一下1kg的香蕉大约有多少个……在此类活动中学生手脑结合,使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学生透过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看到了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化的科学世界,让自己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美中求趣是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在课堂中交流是重要的基本交流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喜欢感受到事物的美,都有一种对美的追求。数学里充满着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形式美和解法美等等。学生对一些奇异、复杂、深奥的数学问题豁然开朗时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奇感、愉和成功感,从而陶醉、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在数学美的世界里享受数学学习的种种,将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爱。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首先从欣赏的角度出示了几幅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剪纸艺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推动学生踊跃发言,增强学生交流的勇气,在这种引导中,促进教学的互动;以亲手剪出树叶,蝴蝶等图作为观察对象,引入“对称”知识,并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心渴求,允许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学生讲讲自己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来激发学生探索对称现象的心理,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三、鼓励学生多用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应多教育学生怎么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把思维过程跟多动脑子、多说话结合起来,达到进入深化的理解知识中。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除法初步认识”的含义,我首先在桌子上摆放9根铅笔和3个文具盒,让学生怎么把9根铅笔平均分放在每个文具盒中。通过让学生直观感知,理解“平均分”的意思,并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把9根铅笔平均分在3个文具盒中,每个文具盒中有3根。”充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用数学语言,提高理解应用题的题意的能力和思维逻辑性的发展。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学中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师生的互动。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从而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通过创建健康的课堂互动环境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水平,争取他们的合作,让他们在一个温暖、民主、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尽情地施展拳脚,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参考文献:

张兴华.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孝婷,女,1989年3月出生,大专,就职于青海省海西州蒙古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柯柯镇新民完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上一篇:《苗岭的早晨》欣赏课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