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真挚情感,打造感人境界

时间:2022-08-09 11:57:52

表达真挚情感,打造感人境界

[摘要]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久而弥香,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读来味同嚼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只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才能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营造出感人的效果,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感情真挚 倾注真情 细节描写 提升要诀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不论语言多么优美脱俗,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那它就像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难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纵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情感时,常常是表现手法单一,一叙到底,缺少形象生动的描写、精辟深刻的议论、真挚热切的抒情,感情平淡乏味,读来味同嚼蜡。中学生自身经历大多普通平凡,加上紧张的学习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无暇也无心去观察、体味身边琐事。由于感受不深,所以很难写出真情。于是他们只好“为文造情”,致使虚情假意泛滥成灾。有的学生虽说对某事有着较为强烈的情感体验,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表达感情出现失度、造作的现象,从而削弱文章的表达效果。还有的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情绪消极,情感颓废,这些东西写进作文,即使感情再真挚、再强烈,违背了积极健康的原则,又怎么能获得肯定呢?

《语文课程新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那么,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独特体会呢?

一、写真实情感,抒真切感受

只有倾注了真情,文章才具有实感。只有先感动自身,才能感动别人。写真实的情感,文章才能绽放出迷人的感情之花。鲁迅先生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只能是水。”在作文中要让学生明白情感真实的要义,不能滥抒感情,甚至抒发虚假的情感,令文章情感度大打折扣,鲜有感染力。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放眼生活,大自然的种种风物都会在我们心中荡起情感的涟猗;敞开心扉,生活也会为我们披上一件陆离的情感外衣。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时时品尝,内心的喜怒哀乐我们常常体会。生活的种种感受明确了,具体了,深刻了,真切的感受才会在胸中荡漾,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笔端涌动。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某市的一篇优秀考试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菜筐上,用那辆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单车载着我,在泥泞不堪的田间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倾注了真情,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二、拟相应情景,多细节描写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那就是说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有一段描写在雨后竹林里嬉戏玩耍的片段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雨珠“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洒落下来,滴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带来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三、求感人效果,用有效手段

感情的抒发,应能有效的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动人的艺术境界。要获得感人的效果,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一是直抒胸臆,在文章中直接表明自己的爱憎,这种抒情手段直接袒露,由于感情浓烈炽热,可获得很强的感染力。一是间接抒情,寄情于人,托情于物,融情于景,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写作中如能注意隋景交融、情理辉映,那么情感的抒写一定会获得感人的效果,文章也一定能迸发出迷人的魅力。

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应“表达真情实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考量文章水平的重要依据,以下方面可作为提升的要诀:

1.突出词语的感彩

人的诸多感情,都是可以借助情感鲜明的词语,生动贴切的表现出来。喜爱之情,我们选用褒义词来表达;憎恶之意,我们可以选用贬义词来表达。还可以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这样,除了准确地传情达意外,还会使文章产生一种独特的色彩。

2.发挥表述的传情功能

议论、抒情可以帮我们直接抒发思想感情;采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对抒感也有直接功效;而记叙则常常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要表达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3.凸显句式的表情特性

从语气语调上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式各有所长,能充分展示不同的情感。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倒装句和特殊句时时点缀,关键句反复咏叹,就可以使情感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这样一来,生活各种情感体验都能得到精妙的再现。

4.突出修辞的寓情特色

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尤其能有效的帮助我们表达情意,抒写感受。如比喻能使情感表达生动形象,增添亲和力;排比句是情感表达更具气势;夸张则能充分渲染人的主观情意,做言过其实的表达,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作文说到底是学生心灵倾诉和思想表达的场所,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文字化。著名特级教师方仁工认为:“作文要有真情、有本色,这是作文的高境界。”“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勿卖弄”,这才代表了学生体悟世界看待人生的情感方式。学生作文中的“真”,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

上一篇:追根溯源,文言文为何难得高中生青睐 下一篇:让情感带着翅膀飞入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