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自闭?

时间:2022-08-09 11:50:46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自闭倾向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64-02

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环境影响的多样性,总会有少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更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容易被家长、教师忽视。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学习有关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协同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注到小杰,是在一次主题班会课上。当时我正在提问题,学生们一个个将小手举得高高的,目光热切地看着我,期望老师能把回答的机会留给自己。突然,安静的教室里发出了一声尖叫声,接着是“哇哇”的哭声。我放眼一看,声音是从第四组发出来的,只见小杰两手在同桌小龙的脸上一阵乱抓,小龙的脸上瞬间出现了几道血痕。我赶紧冲下讲台,紧紧地抱着小杰,用力拉开他的手。小杰在尖叫,小龙在“哇哇”地哭,课堂秩序一下子乱了。我只能把他们俩带到办公室,先让其他老师看管着,下课后再处理。这一节我精心准备的班会课只能草草地收场了。在办公室里,小龙委屈地哭着说:“我只是拿了他的彩色笔,他就抓我。”而小杰此时却平静极了,两眼看着自己手上的彩色笔一声不吭。

我很纳闷:小杰是非常安静的孩子,这个班的课我已经上了两个月了,几乎没有注意过这个孩子,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反常的表现呢?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会关注“两头”:一头是成绩拔尖的学生,这些学生非常讨老师喜欢;一头是调皮顽劣的学生,这些学生很令老师头疼。处于“中间”的孩子因为不惹事、听话,老师几乎不用操心,相对很少关注。而小杰更是一个令老师“无视”的孩子,他外形微胖,动作迟缓,几乎不与同学交流,也不与同学玩耍,上课也总是安安静静,表情淡漠,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看着这个安静得令人觉得异常的孩子,我脑海中突然闪出了一个词:自闭症?我一下子蹦出这样的想法,并感到很内疚:小杰现在才一年级,要是有自闭倾向,可要趁早进行心理疏导,否则后果可就严重了,许多有自闭倾向的孩子由于错过了最佳的心理疏导时间,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呢。

通过接下来对小杰的观察,我发现他从不跟同学玩耍,哪怕有同学主动找他,他也只是漠然地走开,最大的兴趣就是拿着彩色笔在图画纸上画画。还别说,小杰画得还是有模有样的,给他什么他都能描出几分模样来,但是别人不能动他的彩色笔,否则就是一副拼命的样子。他每天都一个人静静的,慢慢的就再也没有同学搭理他了。

那一天小杰他们班上体育课,我想看看小杰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于是紧跟着体育老师李老师到了操场。这一节体育课是接力比赛,学生们分成两个小组,在操场上奔跑着。欢笑声、加油声让操场热闹了起来。小杰在李老师的旁边站着,没有参加,可是也没有离开。我心里一动,对小杰说:“小杰,你想参加比赛吗?”小杰点了点头,小声地说:“我可以吗?”我鼓励地对小杰说:“你可以的,去呀!”这一次,小杰没有走开,他接过了同学递过来的接力棒。李老师说这是小杰第一次参加体育活动,平时他基本上是一个人站在一旁漠然地看着。接力跑时,虽然他的动作有点笨拙,但是跑回来后他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和李老师,于是我对他说:“小杰,你可以做得更好,再来一次吧。”那一节课,小杰不再像以前一样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一旁,而是参与到活动中,他虽然没有和我们说什么话,但是看我们的眼神不再那么漠然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杰,我约谈了小杰的爸爸。小杰的爸爸说,小杰小时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特别粘妈妈,可是5岁那年,妈妈离开家不再回来以后,小杰变了,一开始是吵着要妈妈,可妈妈一直没有出现。奶奶总是对小杰说妈妈不要小杰了,妈妈是一个坏女人,等等。后来小杰不再找妈妈了,可是整个人也变了,变得每天呆呆的不哭不闹,不爱说话,只喜欢拿着妈妈以前送他的彩色笔在图画本上画画,再也不吵着要出去玩了,往日活泼可爱的他从此换了一个样子。小杰的爸爸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开始因为小杰哭闹烦心,后来小杰安静了,他以为小杰已经适应了没有妈妈的日子,所以也没有太在意。

听了小杰爸爸的话,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杰这么在乎他的彩色笔,为什么那么爱画画了。我向小杰的爸爸反映了孩子在校的情况,希望他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老师一起想办法让小杰尽快走出这种自闭的状态。小杰的爸爸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连忙答应一定配合我,并说一定会多关心孩子。

我认为小杰出现反常表现的起因就是妈妈的离家,他最依恋的人突然消失而导致的。一个人如果遭受精神打击又得不到抚慰,往往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再精巧的教学设计,再独到的教育策略,如果遇上紧闭心扉的学生,也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而我们要给小杰安全感,让他感受到爱与温暖,打开他的心扉。我想,可以利用班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鼓励,让他感受到集体给他的关爱,消除他对外部环境的漠视。

刚好这个学期学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我班正为此而努力。我想,利用小杰对绘画的热爱,使他有机会和同学们合作,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把一项绘画任务交给了小杰。然而,小杰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我多少有点失望。没想到第二天当我刚踏进教室,小杰就拿着一幅漂亮的画走到了讲台上,并将画交给了我,一脸期待地看着我。我惊喜不已,我还以为小杰不会接受我给他的任务呢,没想到他虽然嘴巴不说,却用行动来回应我,原来他也是希望有人关注他的。

接下来几天,小杰都交来作品,每次收到作品,我都会用赞许的口吻对小杰说:“你的画真漂亮!你真捧!”这时我发现小杰脸上有了开心的神色。我让班级绘画小组把小杰的画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把班级文化角装扮起来。那一幅幅美丽的画一下子改变了同学们对小杰的看法,拉近了同学们与小杰之间的距离,我感到小杰已经不那么排斥其他人了,虽然他不会一下子走出母亲出走带给他伤害的阴影,但是他已经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了,他的脸上已经开始有腼腆的笑容了。

一个学期过去了,学校组织户外活动,学生们拿着大包小包的活动用品,高高兴兴地出发了,我也大包小包地拿着,跟在同学们的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小杰来到我身边,小手伸到了我的面前,说:“老师,你累吗?我帮你提。”我心里一阵感动与欣喜:小杰懂得关心别人了,这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情呀!他不再冷漠地封闭自己,拒人于千里之外了!我相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小杰一定能从母亲出走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变得活泼开朗。

同时我感到很内疚,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只是关注特别优秀和特别调皮的孩子,往往会忽略一些看起来很乖巧、处于中间的孩子,觉得他们安静、听话,不给老师惹事,是最“省事”的,可是这也恰恰是对这一层次的孩子的最大的不负责任,我们对这些孩子的缺乏关注,往往造成了这些孩子的自卑懦弱,有些孩子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与外部环境隔绝,由于没有及时发现,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喝农药自杀,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虽说是一个特别的例子,但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关注,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也许就能够影响孩子一生。

(责编 秦越霞)

上一篇:因“问”设“问” 促发思维 下一篇:培智学校生活化教育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