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案例分析

时间:2022-08-09 11:35:14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案例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演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赢得竞争的优势。本文以A公司为例,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介绍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并依据人力资源特征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现状盘点 存在问题 未来管理措施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择等内容进行的职能性计划。本文以A公司为例,对人力资源规划编制进行说明和分析:

一、公司简介

A公司现有资产总额29.6亿元,在册职工5000余人。设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生产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等59种100多个型号的产品,年销售收入25亿元以上。

二、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盘点

1、员工岗位结构分析

目前公司领导有7人;中层领导干部232人,占员工总数4.5%;一般管理人员(含党群系统)608人,占员工总数的11.87%;工程技术人员509人,占员工总数的9.95%;生产工人3762人(其中辅助生产工人818人,维修工人947人,分析人员361人,包装人员273人),占员工总数的73.5%。

2、员工年龄结构分析

35岁以下的员工有983人,35~45岁的员工有2370人,45岁以上的员工有1765人。员工年龄结构分布极不合理,年龄偏老化;

3、青年员工学历结构分析

目前公司青年员工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为375人,占青年员工总数的38%。青年员工是公司的未来,他们的素质代表了公司未来骨干员工的素质,从现有人员数量和质量上看,都无法满足公司战略目标转移和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对公司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的调研及综合分析,初步确定,公司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困境是:

1、人才流失,不能有效吸引人才

为留住人才公司曾提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可现实并非如此,一是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现有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造成了中青年人才的严重流失。三是公司在招聘人时缺乏科学的标准,错误的认为能力越强越好,学历越高越好,也正是这种择人标准为人才流失埋下了隐患,也为公司带来投资成本的增加;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公司后,公司难以提供令其满意的薪资待遇和成长发展环境,也就难以使其在公司安心工作。

2、员工工作动力不足,心气亟待提高

去年初我们对公司青年员工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员工满意度不理想,反映出的不仅是劳动报酬、人际管理、劳动条件等直接因素,还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方法问题:

(1)公司的薪酬体系是沿袭以前摸索出来的一套机制,主要是考虑内部环境的平衡和整体激励,没有体现高、中、低级人才的收入差距,人才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的体现。

(2)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对员工业绩评价系统无制度支持及约束,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起不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严重挫伤了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公司现在运行的“工作标准”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作为员工发展、激励、考核与调整的基础性工作;与之相配套的岗位设置、定编定员等基础性工作不完善。

(4)公司无成型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成长与发展无计划,没有自上而下的反馈沟通机制;员工升迁途径单一,除了行政管理职务的升迁外,没有其它的通道。

3、员工职业素质亟待提高

一部分员工因年龄、文化程度、技术能力等自身因素,以及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他们:

(1)工作主动性处于较低水平,员工的等待工作行为、被动接收工作比较明显 ;

(2)工作中缺乏创造性;

(3)工作态度,特别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还是让人担心;

(4)缺乏工作情绪性,在工作中体验到高涨的情绪和紧张感不够。

公司生产一线员工以中技学历为主,还有一部分只有初中学历。虽然公司对生产一线员工的学历要求不是很高,但公司的质量直接和一线工人的技术密切相关,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的学历偏低,需要通过培训进行改善。

4、员工年龄老化,急需培养后备人才

通过人力资源盘点显示,公司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令人堪忧。

在未来十年,公司员工平均每年将以200人左右的数量自然减员(退休),这期间还没有计算每年因各种原因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数,如果现在不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到2018年开始公司人力资源将无法满足未来生产的需求。

5、岗位设置不合理

目前公司一般管理人员、维修、分析人员及辅助人员偏多。一线生产骨干、科研开发、工艺、电气、仪表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公司核心能力人员应予增加。

前几年公司曾经请咨询公司帮助做过岗位体系设计,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不完善。各职位在公司中战略定位并不是非常清楚,有些职位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或存在的必要不是非常清楚。导致现在管理、职能序列中存在职位过多,职责不清或不合理的现象。

四、公司未来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公司要实现战略的成功转移与持续发展,必须重点解决人才问题,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公司一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不搞终身雇佣制,人力资源的激活需要一定比例的淘汰率作支撑;另一方面公司要全力实施后备人才梯队计划,有针对性的引进外部人力资源,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使公司走出困境。

2、进一步完善“工作标准”体系,优化岗位结构。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及业务发展趋势,通过对原有“工作标准”的疏理,使公司岗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以适应公司发展要求。未来将逐步加大一线操作技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岗位的比例;逐步压缩一般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分析人员的比例;将根据实际对后勤、保卫岗位采用对外承包形式。

3、建立科学、合理、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公司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原有的工资制度,真正建立与业绩紧密联系的薪酬体系,使员工既有压力,不进则退,又有外部推动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

(1)薪资水平必须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性,要了解市场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建立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具有竞争优势的薪酬体系。

(2)建立员工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福利。福利项目设计得好,能给员工带来较大的方便和满意度,可以增强人才对公司的忠诚度,还可以提高公司在社会上的声誉。

(3)加强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的长期激励,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效能。公司在吸引人才方面还可以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激励政策,通过将个体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统一起来的办法,让每个员工都是公司的所有者,从而在公司内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4、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培训发展机会。员工培训是公司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培养员工忠诚度、凝聚力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工作技能、知识层次和工作效率都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全面提高公司的整体人才结构构成,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未来几来员工培训应达到的目标是:(1)达成对公司文化、价值、发展战略的了解和认同;(2)掌握公司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要领;(3)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关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4)提升员工履行职责的能力,改善工作绩效;(5)改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洪蕾.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建设与实施程序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吴少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控制与评价[J].中国商贸,2010,(08).

上一篇: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及防治 下一篇:沟通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