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PK肯塔基

时间:2022-08-09 10:51:29

传统美食 重振盛名

人生的不同时期,会处于不同的境界,只有善于突破,才能有所提升。林炳生在做豆浆生意前,有人叫他去海运公司,他没有去;卖了 3年缝纫机,职位从普通业务员干到美资企业的中阶主管,有一天突然提出离职。后来,他又卖过钢琴、做过房屋中介。1983年,正在做房屋中介业务的林炳生,听说台北市区一家豆浆铺转让,对方要价 60万元新台币。他跑过去一看,这家前店后厂式的豆浆铺,破破烂烂也就 100多平方米。但是,和豆浆铺一起转让的还有“永和豆浆”的注册商标。就是这一点,让推销员出道的林炳生一下子心动了!

永和是台北县的一个小市镇,隔着新店溪,以中正桥与台北市相连,面积仅有 5.6平方公里,是全台湾面积最小的市镇,人口却高达 22万以上,每平方公里的人数超过 4万,密度居全世界之冠。永和豆浆的渊源,要追溯到 20世纪 50年代。迁台后,一群祖籍大陆远离家乡的退役老兵迫于生计,聚集在台北永和中正桥畔,搭起快餐早点的小棚,磨豆浆、烤烧饼、炸油条,形成一片供应早点的摊铺,磨出的豆浆新鲜,营养香浓可口,做出的烧饼油条,色泽金黄松软酥脆,生意十分红火,永和地区豆浆店的名气逐渐传播开来,传遍台湾全岛。

在台湾,四海豆浆、世界豆浆,源自永和老兵的豆浆店,最著名的为中正桥头的“世界豆浆大王”。然而,这些传统小吃,全部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随着老兵们的相继离去,产品质量常常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岛内各地自称源自永和的早餐店越开越多,永和豆浆的影响已日渐式微。在人们的印象里,永和豆浆与街头巷尾的豆浆摊贩毫无二致。永和中正桥头的豆浆店,从许多家渐渐稀落成了一二家。

年轻的林炳生,从小喝着永和的豆浆,吃着永和的大饼、油条长大,对它们的日益消褪尤为惋惜。“一定要重振永和豆浆的盛名,让传统美食发扬光大”,“一定要以工厂化作业方式,让豆浆的质量有保证”,“一定要用品牌来经营这一产品”!这三个“一定”,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学所说的“战略定位”,它成就了林炳生“永和豆浆”遍地开花的业绩。

先进管理 耳目一新

林炳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同样是豆浆,规模化生产和小本生意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为了区别于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豆浆产品,林炳生决定以“永和”为品牌,专心经营豆浆事业。“永和”两个字,不仅是重振永和豆浆、发扬传统小吃的初衷,也代表着中国人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朴素心愿。永和豆浆先进的系统管理,让人一目了然,进货、销售、库存管理,节节相连,成本控制尽在掌握之中。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更加快了人才的培养。从进货、生产,到销售的专业化、标准化,现场作业简单化,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林炳生将现代管理的一整套复杂的理念,融化成具体可操作的工作程序,打造了一条完整的豆浆产品产业链。

永和豆浆加大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推出更加环保、新颖、安全、美味、营养的豆类制品,服务于广大消费者。永和口号:将永和建设成为一个长远的、具规模的餐饮食品公司。永和豆浆的经营理念是:品质、诚信、创新、成长。随着市场需求日益个性化、理性化,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生产的每个环节、工序研究,提高质量,也围绕生产补充了多项制度,使产品一次达标过关,既保证质量又保证生产效率,在更高的层面满足市场。

林炳生有一种特别的敬业精神。他说,业为己任,以人类健康事业的不断推进为我自己成功的唯一判定标准!他将企业建设成为具有规模、长远的餐饮食品公司,是企业在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基础上的又一次升华。目标管理是对企业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对目标的加强,企业在激流中会更加出色、有活力。

“永和豆浆”采用严格的管理与独特的配方,配合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用瞬间灭菌工艺和最新除腥、脱臭技术,既保留了大豆中原有的天然营养成分,又具有豆浆特有的新鲜口感。永和豆浆食物简单方便,适应现代生活节奏。例如,取出永和豆浆一小袋,加适量 55度热水冲调即可饮用。除了热饮之外,还可以加入冰块或冰镇饮用,给人凉爽的感觉。

“永和豆浆”,炸 200根油条换一次新油。香酥油条是一种新的油条制法,用特制“香酥油条精”为主要调料,配以面粉、鸡蛋等多种食品原料制成,成品具有色泽金黄、外焦里嫩、松泡膨大、柔韧有劲的特点,营养价值也较普通油条有所提高。这种油条在制作中不加明矾,因此不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铝。

走出中国 迈向世界

本着“发扬传统美食,提供健康饮食,传播中华文化”的理想,永和于 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业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永和宗旨――永远的朋友、和乐的家庭;永和情怀――中国风,台湾味,两岸情;永和追求――让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浆。创始人立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吃发扬光大,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设备,开发出保质期长、品种名目繁多、适合不同人群的系列豆浆产品,将历来现做现卖、摊点销售的鲜豆浆,放到商场、超市、便利店销售,使人们不到豆浆店,也能喝到鲜美可口的豆浆。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为了适应顾客消费便利的需要,公司从单纯的销售豆浆产品,提供店堂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到各式中式小吃,成功地探索出永和豆浆的崭新经营模式,将商品生产与店堂服务融为一体,以中式快餐连锁店的形式,经营永和豆浆。让顾客在窗明几净、环境舒适的餐厅,从容不迫地品味豆浆、油条的醇香,完全告别街头巷尾买油条、喝豆浆的不便与无奈,实现了消费习惯的“革命性”转变。

1999年,“永和豆浆”推广到中国大陆,第一家永和豆浆店开在上海浦东地区。近年来,永和豆浆,成绩辉煌,发展之快,令人瞩目。现在,“永和豆浆”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身影伴随两代人成长。全国500家“永和豆浆”餐饮门店,遍布上海、北京、深圳、武汉、西安、南京、天津、成都、济南等城市,成为一条亮丽风景线。

多年前,、登陆中国,“肯德基”“麦当劳”迅速以 1300多家店面,占领中国快餐市场。随后不久,台湾永和豆浆现身内地市场,向“洋快餐”发起挑战,强力打造全球中式餐点连锁第一品牌。从创业初期,仅为300万元的经营收入,到如今超过 2个亿的经营业绩,遍及大江南北的永和豆浆,正引领中式快餐闯世界。,

“豆浆PK肯塔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2012年,永和豆浆注重品牌建设。面向未来,走出中国,迈向世界,明确提出:符合低碳经济潮流的营销战略,在国内率先推行“低碳概念”,永和豆浆将“环保、健康、养生、文化”融为一体,向世界展示一个崭新的“绿色”形象。企业只有在环保浪潮的趋势中,改变以往思维,从全新视角审视“从绿到金”的伟大意义,才能在新一轮的低碳时代取得成功。

林炳生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中国风,台湾味,两岸情,永和豆浆早点也喝,晚点也喝,让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浆。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走过品牌竞争的硝烟,打造“豆浆”产业链,塑造中国式的饮食文化品牌,“永和豆浆”要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21世纪,林炳生的中式快餐要走向全世界舞台,他要让中华美食给中外消费者带来美味和健康。

上一篇:春季的波动肌报告中!! 下一篇:四个第一流“快鹿”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