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壮大和发展山西文化产业

时间:2022-08-09 10:41:2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壮大和发展山西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276-01

摘 要 金融危机既给山西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又给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山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拉动本地消费、以消费促结构调整的有效方式,是消化和留住本地巨额流动资本、吸引外部大资金进入我省理想的资本聚集地。要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三大战略构想,以科学发展的思维,以文化产业的强势成长,为山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山西面临的形势,把握我省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特点,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山西新型支柱产业,显得十分急迫和重要。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文化产业

一、科学分析形势,抓住难得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产生了严峻的影响。传统的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影响,遭受外贸萎缩、消费需求减弱、产能过剩、产业升级转型等压力。在低碳经济步入国际社会后,山西经济持续发展的亮点在哪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这是山西上上下下急需回答的重大问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几次金融危机,虽然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机遇。实践证明,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恰好为产业转型提供了一条出路。

那么,我省具备这种转型和发展的条件吗?答案是十分肯定的。首先,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次,文化消费的大市场业已形成。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近几年的旅游热、文化市场热的现状,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文化消费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前景广阔。再次,我省背靠京津,沟通南北,特别是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山西的地缘优势表现得更加突出,为各地往来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晋旅游、观光、度假,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山西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牢牢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以壮大和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山西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型,使我省经济快速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山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科学转型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作为重化工基地和煤炭大省,多少年来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转型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三块短板”的问题,而根据山西自身特点,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头戏是必由之路。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对山西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产生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

其次,发展文化产业,可创造消费并拉动消费。消费的不断增长,反过来又会拉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形成消费和生产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由于文化产业的反危机特性,和山西文化资源的特殊优势,在后危机时代,拉动消费、提高消费水平,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最终消费品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只要我们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多、更精彩的文化大餐,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文化精品、文化消费的富集地、洼地效应就会很快表现出来,随之消费的资金流,将一改过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涓涓细流汇山西,促进和带动山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可消化和留住本地巨额流动资本。从去年开始,我省进行了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几千座小煤矿被兼并、整合或收购。成百上千的小矿主,手拿成百上千亿资金,在寻求出路。只要政府引导,政策上加以扶持,这批巨额资金就可投向我省的文化产业,将带动和崛起一批民营骨干文化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山西的资金流向和资本构成格局。

第四,发展文化产业,会进一步促进山西改革开放,吸引外部大资金进入我省。山西的文化产业,既符合低碳经济的需要,经过三十年的初步发展,又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形成产业集群的条件。可以说,天时地利我们同时拥有。只要加大宣传招商力度,加之必要的政策扶持,一定会引来大批有识之士,外来资金会源源进入。总之,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可先人一步,率先走出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天地,就可带动和促进山西经济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三大战略构想。

要加速发展山西文化产业并将其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就必须解决体制问题,改革制约发展的现行文化体制。当前,制约山西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政事政企不分,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难以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二是事业性文化单位因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无法在市场融资,形不成规模,市场占有率低;三是按行政区划管理经营的文化单位,不能跨地区、跨行业合作、兼并、重组,形不成统一的市场体系,限制了资本、产品等要素的流动。

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害在于现行体制,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若干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破解档手难题。同时,要立即着手制定出台符合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配套政策和法规,从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基地园区建设等方面,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的思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三大构想”上狠下功夫,埋头实干,我省的文化产业必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为山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之痛及对策.法制与社会.2007(03).

[2]蒋方才,李教春,郭润祥.文化创造财富 产业支撑发展.学习导报.2006(02).

[3]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开阔视野 创新机制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2006―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经贸导刊.2007(03).

上一篇:我国传媒产业融资问题浅析 下一篇:桥港经济背景下财经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