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的思考

时间:2022-08-09 10:19:16

对于我国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1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壮大,我国对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性重复征税是同一课税权利主体或者不同课税权利主体,对不同纳税人的属于统一税源的不同课税对象的一种重复征税,其典型表现为对股息的重复征税。何减除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成为我国现阶段税制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重复征税 所得税 股息红利

一、我国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所得税基本可以归为古典制公司所得税,即对于公司的全部所得征收公司所得税,公司分配的股息不能从公司所得中扣除;股东从公司取得的股息还要作为投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以纳税人每次实际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从中扣除任费用。然而,根据税法“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股份公司的利润和股东个人的股息都是出自于同一经济渊源,对其不同纳税人(公司和股东)属于同一税源的不同课税对象(利润和股息)征税,造成了经济性重复征税。如果股东仅为自然人,那么重复征税仅为双重征税;如果股东还包括法人股东,那么法人股东还需就其收到的股息再次缴纳企业所得税,从而出现同一税源多次缴税的情况,严重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和经济效率原则。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国家的主体投资主要依赖于国有投资,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的现象也较少存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股份制经济不断壮大,经济性重复征税的问题也愈显突出,对于我国正常的税收环境秩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税负加重

股息重复征税造成实际税负提高。假设企业有100万税前利润,并且全部用于分配,那么被课征一次企业所得税和一次个人所得税后,实际上股东所得的仅剩60万元(即100*(1-25%)*(1-20%)),税收负担率高达40%。过高的税收负担无疑会降低私人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严重制约民间资本投资。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由于利息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相当于用于支付公司债务利息的利润免交所得税;而股息所得要被重复课征,因此较高的税收成本使得企业在融资时更倾向于债务融资而不是权益融资,或者尽可能减少权益融资。这样会严重导致企业资本弱化,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

3.易导致避税问题

较高的税负一方面无形之中刺激了证券交易的投机行为,同时也不利于增强个人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税负,企业采取减少甚至不分配股息的手段而逃避纳税。在个别地区,甚至还出现了个人投资者不向企业投资,而改为借款给自己的企业,借款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加大了税前扣除数额,从而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不利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新的所得税发颁布实施之后,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和对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按50%计入个人应纳所得税额。这表明了我国对于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的重视。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基本是大型企业,对于其他中小型的非上市公司来说,没有享受到减除重复的优惠,上述不利影响仍然大量的存在在我国市场中,亟待解决。

二、目前各国解决经济性重复征税的办法及利弊分析

1.归集抵免制

归集抵免制是指全部应纳税的公司利润按规定征收公司所得税,然后按其税款部分或全部的归属给股东,对股东收到股息红利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可允许抵免其归属的公司所得税。其抵免比例越高,愈接近全部抵免制;抵免比例越低,越接近独立课税制。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步到位,较为彻底的消除了重复征税问题。但是其也缺点表现为调整范围大,计算复杂,手续繁琐,在实际中可操作性较低,征收成本过高。目前在英国、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较多采用。

2.分率制

分率制是对公司的分配利润和留存利润实行两种不同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对分配的利润按较低税率征税,对未分配的利润按较高税率征税。其优点在于只需调整企业所得税而无需调整个人所得税,变动较小,操作性强,比较容易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并且也有利于鼓励个人资本对股份制企业的投资。但是该制度只能适度缓和而不能彻底消除重复课税。目前,曾实行分率制的国家(如德国、日本)都已转型,因此它更适合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

3.扣除制

扣除制是指公司计算应税所得时,可就其已付股利的全部或部分、或特定百分比,视同费用扣除,以余额作为应税所得额,计算缴纳公司所得税。股东分得股息时,应将股息收入并入当年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扣除制原则中股利准予作为费用的减除比例越高,越接近全部扣除制;减除比例越低,越接近独立课税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但在实践中由于其对税收制度的要求相对严格,缺乏可操作性。此外由于其允许股息全部或部分作为费用税前列支,这势必会刺激公司为获取最大税后利润而尽可能多地分配公司利润,易导致公司资金周转不便,减弱公司再投资能力。

4.免征制

免征制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公司阶段,仅对留存收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分配利润免税,个人正常根据股息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公司对于全部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个人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把从公司收到的股息红利从应纳纳税额中全部扣除。在这种制度下虽然可以彻底地消除股息重复征税的问题,但是必然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另外在我国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尚未施行,易造成个人的偷逃税问题。

三、适合中国的减除方法

随着市场和股份公司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解决我国股息重复课税的问题已是大势所趋。以上的四种国际通用做法都是各有利弊,我们必须在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原则指导下,选择一种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所得税制,逐步缓解直至消除所得的重复课税。

笔者认为,从近期考虑,我国比较适宜采用分率制的方法。而从远期来讲,在将来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课征制时,可改为归集抵免法。

1.从近期考虑

若采用归集抵免制或扣除制,则要求对每一位股东的每笔所得根据股息来源、占股比例等条件分别计算;为了实现真实准确的原则,还需要严格审查各企业、各股东的纳税资料。而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和股东的个人所得税绝大多数分属不同的税务局征收,税收制度还有待发展,征管水平比较落后, 所得税缴纳尚不规范,个人财产登记制未建立,银行存款实名制尚不健全,大大增加了税收成本和难度。若采用免征制的方法,虽然可以较为彻底的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却必然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不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若实行分率制,第一,只需调整企业所得税,变动小、操作性强、便于征管、成本费用低。第二,不会对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比较容易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第三,能够吸引个人资本长期留存企业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鼓励个人资本对股份制企业的投资。因此,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来说,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

2.从长远考虑

从长远来看,实行综合课征制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必然方向。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发展、征管水平不断提高、个人财产登记制的施行和银行存款实名制等配套制度的相对健全、各地税务机关信息资源共享化的实现、税收体系不断完善等一系列条件的成熟,在处理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的问题上,可实行抵免制。其原因是:首先,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民间投资比例上升,股东的股息收入已成为颇为可观的税源。如再采用分率制,则无法彻底消除重复征税问题,不利于实现税收公平和经济效率。其次,征管手段的不断现代化、信息化、共享化,为归集抵免制下真实反映纳税资料、降低征税成本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国强.中国税收.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苏志甫.公司股息重复征税问题浅析.2004(11).

[3]黄凤羽.浅谈免除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上海会计.2006(9).

上一篇:管理经济学与企业的管理决策――以李宁公司为... 下一篇: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