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星邮轮:前世今生(Ⅰ)

时间:2022-08-09 08:44:48

电影《泰坦尼克号》是否仍深留记忆,无论是杰克和罗丝凄婉的爱情、沉没时宏大的场面,还是一个个感人的细节都让你心中无限唏嘘,让人不自禁回想到它的缔造者――波士顿白星邮轮公司(White Star Line of Boston Packets,常简称为“白星邮轮”或WSL)。1869年,白星邮轮并入大洋洲远洋运输公司(OSNC)旗下,之后几经易主,坎坷的命运运如同“泰坦尼克”号一样短暂却波澜壮阔。

金矿中升起的“白星”

白星邮轮于1845年由约翰・皮尔金顿(John Pilkington)和亨利・威尔逊(Henry wilson)在利物浦创立,隶属于英澳皇家邮政特快邮轮公司(BritiSh&Australilan Ex Roval Mail Packets),运营英国至澳大利亚航线,黄金是其主要货物(19世纪世界淘金热兴起,主要集中在大洋洲、巴西、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非、美国加州和佐治亚州等地;澳大利亚淘金热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地淘金热的繁荣使航运业迅猛发展,在1850年代初期,只要你有不错的船只,再运营澳大利亚这条航线,几乎没有不成功的。

起初,皮尔金顿和威尔逊主要靠租赁邮轮进行远洋贸易,并没有购买运输船。白星邮轮包租的船只都属于三桅飞剪型快帆船,其中包括“爱荷华”号(lowa)、“泰勒”号(RMS Tayleur)、“蓝色夹克”号(Blue Jacket)、“白星”号(White Star)、“红色夹克”号(Red Jacket)、“艾伦”号(Ellen)、“本・勒维斯”号(Ben Nevis)、“艾玛”号(Emma)、“美人鱼”号(Mermaid)等。“泰勒”号是其中最大的远洋运输船,1854年1月第一次远航时不幸在爱尔兰附近的Lambay岛失事。这是白星邮轮历史上发生的第一起大型船难,巨大的阴影笼罩着白星邮轮公司,几年后才缓过劲来。

1853年,亨利・威尔逊之女与一位名叫詹姆斯・钱伯斯(James Chambers)的年轻人缔结连理。钱伯斯在远洋运输方面具有极强的能力,成为白星邮轮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伊斯梅家族的兴起

在白星邮轮的业务蒸蒸日上时,日后见证白星邮轮辉煌和没落的伊斯梅家族也开始起步。1857年,19岁的托马斯・亨利・伊斯梅(Thomas Henry Ismav)经过努力奋斗,渐渐间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他遇到了退休船长菲利浦・奈尔森(Phillip Nelson)。二人成为朋友,决定联手进军航海业,从事船舶经纪人行业。五年后,二人合作破裂,托马斯・亨利・伊斯梅在利物浦成立了伊斯梅远洋运输公司(T.H Ismav and Companv)。经过几年迅猛发展,伊斯梅远洋运输公司凭借自身的实力站稳了脚跟,成为一家备受推崇的企业,伊斯梅的腰包鼓了起来。人有了钱就会想做一些投资,托马斯・伊斯梅开始购入白星邮轮的股份。此时的白星邮轮在皮尔金顿、威尔逊和钱伯斯三人的共同拥有和管理下,经营得风生水起,订单得到及时处理,邮轮运输进度按时运转,船队继续扩张,运输业务已拓展到印度。1861年,皮尔金顿决定退休,和兄弟一起转向与远洋运输不相关的其他行业,拥有白星邮轮51%股份的亨利・威尔逊引入新伙伴约翰・加宁翰成为公司另一大股东。

伊斯梅收购白星邮轮

皮尔金顿和威尔逊的第一大竞争对手是詹姆斯・贝茵斯(James Baines)旗下的黑球邮轮公司(Black Ball Line)。一开始他们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几乎争得你死我活。但最终,他们的竞争逐渐降温,互相租赁对方公司的船只开展业务。1863年,为了拓展市场,白星邮轮与黑球邮轮、神鹰邮轮(Eagle Lines)三者合并,合并后的集团命名为东方远洋航运股份有限公司(Liverpool,Melbourne and O riental Steam Navlgation Company Limited)。

此时,白星邮轮的实力已颇为雄厚,但船只却逐渐老化,速度缓慢。这些老旧船型都是三桅飞剪船,采用铁和木材组合而成的复合型船体,从英格兰到澳大利亚的旅程常常需要花10周才能走完。皮尔金顿、威尔逊和钱伯斯迅速意识到,在竞争愈趋激烈的航运市场,要想维持优势地位,势必要补充新运力。之后,白星邮轮购买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皇家标准”号(Royal Standard)。然而,公司的合并和新船的加入并未给公司业务带来多大起色,集团效益呈螺旋形下降。“皇家标准”号在设计上存在几个缺陷,主要的问题在于这艘船的动力明显不足,最大速度只有6-8节,很容易被满帆状态的三桅飞剪帆船超过。为了自救,白星邮轮退出了合并,并决定集中运营北大西洋航线,即利物浦至纽约航线。这段时间白星邮轮的前途非常暗淡,威尔逊不得不将资产抵押给利物浦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Liverpool),以便获得资金扩充北大西洋航线的船队。但利物浦皇家银行于1867年10月遭遇财政困难,白星邮轮欠下52.7万英镑的巨额债务,濒临破产。

对此,钱伯斯指责威尔逊“滥用金钱”,所有花费超出了公司的承受能力,威尔逊的船队扩张步伐太过急切,致使公司的成功付诸东流。在此紧要关头,屋漏偏逢连夜雨。白星邮轮公司停泊在印度的一艘移民船发生漏水事故,负责调查此事的当地官员指出,事故原因在于船舶的适航性和安全性能太差。此后,白星邮轮两艘船被银行收回,有几艘船已经摇摇欲坠,急需维修或更换,另有两艘船搁浅后被遗弃。白星邮轮的船队需要全体更换。当时,世界航运业已人才济济,竞争力日趋激烈,三桅式飞剪船渐渐过时。单单在速度方面,三桅飞剪船就无法与更快、更强、无需风力、更独立的蒸汽船相竞争。而另一方面,塞缪尔・库纳德(Samuel Cunard)抓住这一时机,成立了自己的蒸汽船运输公司,凭借自己极具竞争力的蒸汽船,以及通过将皇家邮件运送到各境外港口而与政府建立起的强力联系,迅速在移民客运和贸易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1868年1月18日,白星邮轮渐成强弩之末,托马斯・亨利・伊斯梅(Thomas Henry Ismay)以1000英镑收购了白星邮轮的全部资产,并打算添购大型船只,运营北大西洋航线。伊斯梅将新公司的总部设在利物浦培根大厦(Albion House,也称白星大厦)。收购完成后,伊斯梅立即将老旧且行驶缓慢的三桅飞剪船出售,并采用白星邮轮创立初期的做法――租赁和包租船只进行远洋运输,之后逐渐积累资本。在伊斯梅的带领下,白星邮轮公司迎来

了其最成功且最辉煌的一段时光。

OSNC的成立

伊斯梅在一次打台球时遇到了利物浦著名商人古斯塔夫・克里斯蒂安・施华贝(Gustav Christian Schwabe)和其侄子古斯塔夫・威尔海姆・伍尔夫(Gustav Wilhelm Wolff)。古斯塔夫・威尔海姆・伍尔夫和爱德华・哈兰德合伙经营一家造船厂――哈兰德&伍尔夫造船厂施华贝持有该船厂大部分股份。1869年,伊斯梅向施华贝提议新建一家远洋轮船运输公司,即1869年9月6日注册成立的大洋洲远洋运输公司(Oceanic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简称OSNC)。期间还建议,新公司订造的邮轮都由哈兰德&伍尔夫造船厂按照自己的标准建造,且不惜成本,最后以在建造成本上增加一定百分比作为船只造价(cost-plus basis)。此后,哈兰德&伍尔夫造船厂不得再为白星邮轮的竞争对手建造船只,同时白星邮轮也不得向其他造船厂订船。至此白星邮轮和哈兰德&伍尔夫造船厂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初步建立。

OSNC的注册资本为40万英镑,每股价值1000英镑,伊斯梅持有50%的股份,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而施华贝持有12%的股份,其他股东包括爱德华・哈兰德、古斯塔夫・伍尔夫、乔治・H・弗莱彻(George H.Fletcher)、詹姆斯・K・比伯(James K.Bibby)、约翰・杜达尔(John Dugdale)以及小威廉・伊姆瑞(William Imrie Jr.)。小威廉・伊姆瑞(William Imrie Jr.)于1870年加入董事会。他是伊斯梅的好友,将从父亲处继承的运输公司与伊斯梅远洋运输公司(T.H Ismay&Company)合并,成立了伊斯梅一伊姆瑞远洋运输公司(Ismay,lmrie&Co),作为OSNC旗下的子公司。伊斯梅负责运营白星邮轮旗下的蒸汽船,而伊姆瑞则负责运营西北运输公司(North West Shipping Company)旗下的帆船。

蒸汽船队

许多远洋运输公司在为船只命名时都遵循自己的主题,这已成了惯例。白星邮轮公司的船名都以“-iC”作为单词结尾,如“泰坦尼克”号(Titanic),船只以主干为米色而顶端为黑色的烟囱作为标志,公司旗则采用长三角形燕尾旗,旗面背景色为红色,点缀一颗白色的五角星。OSNC成立后首批订造的四艘新船分别为“大洋州”号(Oceanic)、“大西洋”号(Atlantic)、“波罗的海”号(Baltic)以及“共和”号(Republic),其中“大西洋”号于1873年在哈利法克斯附近搁浅,致500人丧生。

1870年8月20日,白星邮轮公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邮轮“大洋洲”号(Oceanic)下水,并于1871年正式服役,另外三艘姐妹船也相继完工。人们原本以为这四艘船将用于澳大利亚航线的远洋运输,但令人们大跌眼镜的是,伊斯梅宣布它们将运营利物浦――纽约航线。起初,效果并不理想,许多远洋运输公司都选择北大西洋航线,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弥补新开通的苏伊土运河航线的损失,这四艘船转航印度。1872年,白星邮轮公司“亚得里亚海”号(Adriatic)从库纳德邮轮公司“斯科舍”号(Scotia)手中赢得了“蓝缎带”奖杯(Blue Riband,专为表彰穿越大西洋最快的客轮而设的奖项;由于不同船只所走的航线不同,因此此奖的基准是穿越大西洋的平均速度而不是所用时间)。此后,白星邮轮公司实力大增,逐渐成为远洋运输行业的霸主。也是在这一年,白星邮轮展开了南美航线的贸易运输,只是好景不长,1874年就停止了。1875年,白星邮轮成功开通太平洋航线远洋运输。接下来的15年中,“穿越大西洋最快的船只”这一头衔几经易手,白星邮轮旗下船只“波罗的海”号、“日耳曼”号(Germanic)、“不列颠”号、“麦吉斯蒂克”号和“条顿”号(Tuetonic)都曾先后名列其中。1891年,“条顿”号在穿越大西洋的旅程中打破了航行速度纪录而获得了“蓝缎带”奖。与同级别其他船只将头等舱布置在船尾不同,“条顿”号邮轮的头等舱位于船体中部,避开了船尾烦人的发动机噪音和振动。与此同时,船上新增设了宽敞的餐厅和过道,客舱甚至还提供自来水和电。

1899年,19世纪最靓丽的蒸汽船――“大洋洲Ⅱ”号服役。这是当时第一艘在长度上超过“伟大东方”号(Great Eastern)的船只(但在总吨上不如后者,1901年“凯尔特”号成为第一艘在总吨上超过它的船只)。它迅速因为其庞大的载客量和优美的外观而声名大噪,尤以船上两个巨大的烟囱最为有名。“大洋洲”号的造价为75万英镑,1914年9月8日在雪特兰群岛(Shetlands)福拉岛以东的霍迪岩搁浅。

此船的建造标志着白星邮轮公司结束了与对手在速度上一较高下的日子。此后,白星邮轮公司专注于船只的舒适性和运营经济性。19世纪晚期,造船业内人士发现,当船只的航行速度超过20节时,发动机功率呈对数比例增长,即速度每增加一定的量,发动机功率和燃油消耗也相应增加,且速度增加得越多,发动机功率和燃油消耗的增加值也越大。在使用燃煤为驱动力的往复式蒸汽机时代,速度超过24节需要极高的功率和燃油消耗。比如,白星邮轮公司“凯尔特”号的巡航速度为16节,发动机功率14000马力,而库纳德邮轮的“毛里塔尼亚”号巡航速度为24节,发动机功率高达68000马力。

当然,提高船只舒适度也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涌向美国和加拿大的数百万移民有关。以前由于船速慢,舒适性不高,船只的住宿条件极其糟糕,乘客常常觉得旅程似乎永远到不了终点。大多数船只都以运载牲畜为主,回程时只简单地用软管冲洗一下就搭载移民上船,因此这些船都有一个外号叫“cattle boat”(专门运载牲畜的货船)。为了提高竞争力,吸引移民搭乘,白星邮轮公司采用了各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如在餐厅使用亚麻织品和银器;点餐卡可用作明信片,方便移民给家人写信,向他们讲述旅行见闻。白星邮轮不仅提高了船只和船舱的舒适性,还广泛展开宣传,并发动价格攻势吸引乘客。当时,库纳德邮轮公司的运输船以速度快著称,而白星邮轮公司则将眼光转向提高船舱的舒适性,采用中等豪华的三等舱设计,这不失为在移民潮时代与库纳德竞争的明智之举。1870年白星邮轮公司开始运营时,其移民业务主要集中在大不列颠,其中爱尔兰移民是其主要收入源。也有许多移民业务来自欧洲,特别是挪威和瑞典。虽然已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供考证,但据估计白星邮轮运送的移民

多达200万人。

IMM收购

1895年,爱德华・哈兰德公爵(Sir Edward Harland)逝世。1899年11月23日,托马斯・亨利・伊斯梅死于心脏疾病,身后留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30年间船队规模扩张了近21万总吨,其子约瑟夫・布鲁斯・伊斯梅(Joseph Bruce Ismay)接替父亲的位置担任白星邮轮的总裁。布鲁斯・伊斯梅、新的哈兰德家族掌门人以及伍尔夫家族W・J・皮利爵士(W.J.Pirrie)之间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白星邮轮公司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管理风格。新官上任不久就遇到了危机。1902年,白星邮轮公司遇到内忧外患,内有股东施压,外有摩根大通威胁要与其打价格战(rate war)。美国金融家和富豪约翰・皮蓬・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旗下产业遍及铁路、煤和钢铁,对投资大西洋远洋运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成立了国际商船运输公司(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IMM),打算将包括白星邮轮在内的多家远洋运输公司置于其下,统一运价。

OSNC与JP Morgan就并入旗下国际商船运输公司(IMM)一事展开了谈判,股本价值为1.2亿美元。1902年末,白星邮轮与IMM签定了最终收购协议。并购达成后,IMM旗下囊括了白星邮轮、大西洋远洋运输公司(Atlantic Transport Company)、多米宁邮轮、红星邮轮以及莱兰德邮轮等众多远洋运输公司。摩根在与白星邮轮公司签定的补充协议中声明,白星邮轮所造船只继续为英国海军保留,必要时可征用,收购后的船只仍保留在英国的注册身份和原有船员,避开了美国征收的高额港口税和州际商务委员会(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lOn)的监管,也避免了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Sherman Act,它的颁布比IMM成立早10年,是一部有关反垄断和反托拉斯的法律,曾判决摩根此前成立的“JD洛克菲勒”石油公司和“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垄断法)。布鲁斯・伊斯梅依然担任白星邮轮的执行董事和主席,不久后摩根说服他兼任IMM的总裁。当然,皮利爵士对收购案的成功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哈兰德&伍尔夫造船厂将遵照先前与白星邮轮签定的造船协议,为IMM旗下的所有邮轮公司建造船只。

英国的远洋运输公司从IMM的成立中感到了威胁,并促使库纳德邮轮公司迅速采取措施,从而催生了库纳德邮轮史上最伟大的两项成就――“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邮轮的建造。这两艘船是当时世上最大、最快的船只。“卢西塔尼亚”迅速从白星邮轮公司的“条顿”号手中抢走了“蓝缎带”奖杯,创造了新的穿越大西洋航速纪录。这为白星邮轮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1907年,为解除库纳德邮轮公司两艘超级邮轮带来的不利局面,伊斯梅和皮利爵士决定建造三艘“奥林匹克”号级别邮轮――“奥林匹克”号(Olympic)、“泰坦尼克”号和“巨人”号(Gigantic,在“泰坦尼克”号遇难后更名为“不列颠”号)。这种新级别邮轮可以搭载更多乘客,运输更多货物。它的主要特色是豪华,而不再着重于速度。在此之前,白星邮轮公司还于1901-1907年间推出了“四大超级邮轮”(Big Four)――“凯尔特”号(Celtic)、“锡德里克”号(Cedric)、“波罗的海”号(Baltic)和“亚得里亚海”号(Ad riatic),均在24000总吨左右。这四大邮轮(Big Four)不仅可搭乘的乘员数众多,还具有极高的货物运载能力,总运载量达17000吨,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商务客船的定义。

三艘“奥林匹克”号邮轮和四大邮轮(Big Four)的建造成为了白星邮轮公司的转折点,帮助它持续了数年的辉煌。遗憾的是,和许多其他殒落的邮轮公司一样,未来激烈的竞争和即将来临的战争给白星邮轮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损害。IMM也于1932年解体。

上一篇:第九届航博会成果丰硕 下一篇:中国海南“三亚”号扬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