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法律性质

时间:2022-08-09 08:09:51

论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法律性质

[摘 要] 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和创造财富主要依靠经营者实现,企业的运营结果主要取决于经营者的素质和行为趋向,而经营者的素质和行为趋向则通常受企业内部机制影响,企业如果不能形成一套合理的内部机制,“委托―”矛盾将会深化,企业就会因此而付出较大的代价。正是为了解决“委托―”的矛盾,西方国家较早地发明了一种有效地激励约束办法―激励性股票期权制度。但对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法律性质却是众说纷纭,笔者拟就此问题略书管见,求教于法学界同仁。

[关键词] 期权 股票期权 激励性股票期权

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制度引入企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公司开始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经理人员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自于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收益在经理人员的整体薪酬中的比例逐步上升。而且此时出现了有利于激励性股票期权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条件,即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价飞速上扬。随着股价的上升,激励性股票期权给经理人员带来很大的收益,成为薪酬结构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一、激励性股票期权的内涵及其特征

激励性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或企业授予一定范围内的员工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或某一时间点上享有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行权价)和条件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某种股票的权利。由于激励性股票期权是期权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与期权具有相同的法律性质,即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并且激励性股票期权是一种看涨期权。持有这种权利的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期权合约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的股票。行权后,可以自行决定出售行权所得股票;也可以放弃行使该项股票购买权。但期权本身不得转让,且不得用于担保或偿还债务。

1.激励性股票期权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1)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激励性股票期权是公司授予受益人的一种权利,受益人得以固定的行权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在行权期内,受益人没有一定要购买的义务,是否行权 ,他享有完全的自由,公司无权干涉。

(2)股票期权一般是无偿授予的。企业中的期权激励,是受股票市场上的期权的启发。金融市场上一般采取期权交易(买卖期权和约)的方式,进行有价买卖。而企业中的激励性股票期权一般采取无偿赠与的方式,而不是有偿买卖。

(3)股票期权的实现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虽然期权是无偿获得的,但期权受益人要实现期权必须按规定支付行权价。在期权和约中,行权价是固定的,一般是公司每股净资产价格或股票的市场价格。

(4)激励性股票期权是面向未来的。持有人通过期权获得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从而预示着高收益可能性。因此,具有极为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但同时由于不可预测性使得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期权可能一文不值。

二、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法律性质

激励性股票期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 ,在民事权利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民事理论未能做出明确的界定,我国学术界对此观点不一,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形成权。所谓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其单方的意思表示,使其成立的法律关系的效力产生、变更和消灭。 形成权的重要特征是无需对方合作即能改变法律状态 ,法律行为因一方意思表示而告成立,乃私人效果之行为 。这种观点认为激励性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公司所有者赋予员工的一种特有的权利。在期权的有效期内,期权受益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决定是否行权,公司不得干预,权利人有自主选择的自由。因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只有权利人向公司做出行使权利的意思表示,方才产生公司向其支付股份的义务,激励性股票期权是否行权与授予公司无关。

第二种观点是期待权。 期待权是民法学说上的概念,与既得权相对应,最早出现于德国民法理论。台湾学者王泽鉴指出,“期待权系取得权利之权利”。“可自两方面观察之:自消极方面而言,要求取得权利之过程尚未完成,权利还没有发生;自积极方面而言,权利取得虽未完成,但已进入完成的过程,当事人已有所期待。” 台湾现行民法对于期待权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判例学说都予以承认,主要有基于附条件或期限法律行为的法律地位、遗失物拾得人之地位和继承开始前继承人之地位三种情形。 这种观点认为激励性股票期权是一种双务法律行为。在授予期权时仅相当于公司向受益人发出一个具有选择性的要约,受益人在要约有效期内可以按照期权协议的要求向公司做出承诺,此时双方的合同关系成立,但为一附条件的合同,只有待到受益人完成协议规定的持续劳务时,激励性股票期权协议才能生效,即受益人根据协议确定地获得了所授予的期权。至于是否行权则由受益人自己决定。

第三种观点是合同债权说。所谓合同债权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请求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这种观点认为公司是以公司章程这一契约化的载体为中介组合而成的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以及股东与公司之间以及股东(公司)与政府之间的一系列契约。激励性股票期权协议是一系列契约中的当然内容。期权协议中的权利义务是双方约定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除特殊情况外(如遗嘱或法定继承)该权利不得转让。公司与期权拥有人之间互为权利义务,公司一方享有的权利是受益人提供的持续劳务及劳务所创造的价值和购买股票的价金;而受益人拥有的权利就是选择是否支付行权价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即所授予的激励性股票期权。

笔者认为,把激励性股票期权这一特殊的权利形态应当放在期权计划实施的动态过程中,随着所依附的基础法律关系的不断变化,其权利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应加以区别分析。从激励性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包括授予、授权、行权、和处置四个阶段。在授予阶段,公司向股票期权受益人寄送授予协议书(一式两份),受益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份已经签章的授予协议寄回公司,此视为激励性股票期权协议的要约、承诺过程,此时期权合同成立。一份激励性股票期权计划在期权授予后,并不是马上就能够获得相应的期权股票,而是必须等到行权日才能够真正获得这一权利。从授予到授权,这一期间属于附期限合同中期限未到阶段。授权日为到期日,至授权日期限届满,期权协议方才生效,对双方当事人产生合同拘束力。此时,期权受益人应根据已生效的期权合同履行义务,享有权利,即期权受益人应履行提供持续性劳务至行权日的义务,并享有至行权日是否行权的权利。行权日到来,激励性股票期权得以实现。

从上述对激励性股票期权计划实施过程来看,该期权合同成立于授予阶段,生效于授权日。在授予阶段,该合同是一附期限合同。由于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权利,属于典型的期待权, 因此,在此阶段受益人根据期权合同所获得的期权的性质是一种期待权。在授权日后,期权合同已生效,双方应根据合同规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受益人只有在授予期内持续受聘,才能获得激励性股票期权。在授权日至行权日这一阶段,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具体来看,期权合同又包含着两个相对独立的子合同:第一个是期权受益人根据期权合同履行义务,至行权日享有选择是否行权的合同,此合同在授权日即生效;另一个合同则是根据受益人的选择,是否进行股票买卖的合同。由于激励性股票期权其激励性的实现必须通过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实现,但是期权受益人是否购买股票的决定权在于其本人的意志,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期权受益人选择行权的这一条件,股票买卖合同才能得以生效履行。同时股票买卖合同必须是在行权日到来时才能生效履行,因此这一合同应是一个既附期限又附条件的股票买卖合同,即只有期限届满、条件成就两项同时具备,该合同才能生效。当然第二个子合同是以第一个子合同为基础的,如果第一个子合同不生效或没有完全履行,第二个子合同则没有存在的可能。但第二个子合同的是否生效,不会影响第一个子合同的生效履行。前文已有论述,激励性股票期权是由期权衍生出来的,其本质还是一种期权,因此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本质也如同期权一样是一种选择权。所以,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激励性股票期权只依附于期权合同中的第一个子合同,而第二个子合同只不过是一个以行权为条件的具体买卖合同,也就是说,第二个子合同是在激励性股票期权实现后的一个后续合同。而第一个子合同子在授权日已生效,因此,这一阶段受益人所享有的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性质是一种债权。

综上分析,激励性股票期权协议是一个双务合同。形成权说仅仅侧重于激励性股票期权外在表现和特征,即把激励性股票期权合同标的具有选择性的特征作为该权利的本质属性。而单纯把股票期权认为是期待权或是债权的观点,则是静态的、孤立的看待其性质,缺乏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载于《会计研究》,2000年第一期

[2]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3]著:《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5页

[4]颜延著:《企业改制中的经理人员股票期权的方案设计》.载于《公司法律报告》(蒋大兴主编).2003年第一卷

[5]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5页

[6]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上一篇:试论劳务派遣法律制度 下一篇:论国有股权资产评估中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