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

时间:2022-08-09 06:00:36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

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会发现血管性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以下两类。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促使痴呆的主要病理损害就是导致血管的动脉硬化。对已有VaD伴高血压病者,其收缩压控制在135~155mmHg可改善认知状态,低于此水平则症状恶化。VaD初期较高的收缩压可以发挥保护效应,将收缩压控制过低则易发生痴呆。

糖尿病糖尿病是VaD可干预的又一个重要的血管性危险因素。

VaD患者中有糖尿病者占15%左右。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很重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心脏病心脏病(冠心病房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肯定的脑血管的危险因素,VaD患者中有心肌梗死史者明显高于非VaD者:心房颤动极易发生卒中及卒中后痴呆,房颤或心律失常本身就可能引发痴呆;心功能不全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吸烟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升高50%,并随每天吸烟量的增高而危险性增加。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60%~90%颈动脉狭窄患者每年脑卒中发病率为3,2%。 低教育受教育程度越低,VaD的发病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VaD的发病率越低;较高的教育程度被认为是痴呆的一个保护因素。

酗酒大量无度饮酒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酗酒控制目标,男性每天白酒≤50ml,啤酒≤640ml,葡萄酒≤200m1,女性需减半。

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m2为肥胖,肥胖是年轻男性和老年女性脑梗死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腹部肥胖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度是2.33。

体力活动减少 与脑卒中的发病有阶梯样的关系,重体力活动降低脑卒中发病中作用最大,中等体力活动起中等度的保护作用。

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与血液黏度等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系。

药物滥用 如苯丙胺、可卡因和海洛因等可增加卒中的危险性7倍。

其他社会心理因素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良生活事件,抑郁。不能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越大危险性越高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1倍。

性别 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男性174/10万,女性122/10万,而卒中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

种族中国和日本均有较高的脑卒中发病率。

家族 父亲患过脑卒中人群脑卒中危险性升高2.4倍,母亲患过脑卒中人群脑卒中危险性升高1.4倍,单卵双胎发生率是双卵双胎的5倍。

血管性痴呆的预防

一级预防 主要是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干预,而已知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需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脑血管病急性期,控制脑水肿,应用脑代谢激活剂等,尽量减少神经细胞损伤对防止痴呆极为重要。

外源性雌激素或雌激素与孕激素联合应用,均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外源性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有效的。除采取药物治疗外,对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均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培养兴趣。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这些均对痴呆的预防起到药物所不能起的作用,可延缓痴呆的发生、发展,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级预防主要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特别是在患者出现脑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时,及早进行对症治疗,可防止血管性痴呆症状的出现和加重。

三级预防是对痴呆病人的康复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包括心理治疗、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均应有计划进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肯定会有所改善,大部分病人均可望好转。

护理

Va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随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而加重,一般说来,轻度痴呆多不太影响日常生活,中度痴呆需要少许照顾和监护,重度痴呆则必需要经常照顾和监护。

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纸、电视,使患者与周围环境人一定接触,减缓精神衰退。对中、重度痴呆老人,家属或护理人员要花~定时间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如厕,并要求其按时起床,家人或照料者陪伴患者外出,认路、认家门;带领患者干些家务,如擦桌子、扫地:晚饭后可让患者看会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可以基本自理。当病人出现每一个好的转变时应给予鼓励,培养自理能力。

注意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与病人要保持融洽关系,切忌言行生硬,方能取得病人信任,使病人有安全感。VaD病人早期动作迟钝,故需护理人员多注意配合老人的节奏,病床周围要设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注意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对一些完全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形成。并协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痴呆老人反应迟钝,不知冷暖及危险,很容易发生躯体疾病,患病后不能主诉身体不适。所以对老年期痴呆患者要密切观察,注意其饮食起居、二便的变化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未及时发现而致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因合并躯体疾病而死亡。

注意心理调护 对痴呆老人除耐心以外,还应注意尊重病人的人格和自尊,不要以为病人已痴呆了,就对他斥责、讥笑,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对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属或护理人员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血管性痴呆的预后

脑血管性痴呆的病情多呈波动性进展,其预后取决于脑血管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如脑血管病控制良好即可延缓甚至部分逆转痴呆的进程,故其预后相对较好。但脑血管性痴呆一旦发生,即表明已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坏死,这种坏死是不可逆转的,且脑血管病还可反复发作:所以,脑血管性痴呆亦是不能完全治愈的,最终多死于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或痴呆的严重并发症。

上一篇: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下一篇:小青龙汤临床新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