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09 01:58:59

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动机、人格、认知风格、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诉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精心设疑,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设情境,触发学生创新灵感;引导比较,实现学生求异创新;延伸教学,提供学生创新条件;倾注爱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13-0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呢?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合作关系

教育和引导教育打破传统的角色定位,树立一种合作、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观念,如何在师生关系中把握平等、合作关系。首先,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成为对话交流和知识创新的活动,这样,师生之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关系,而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与交流的平等关系。因此,教师应考虑几个问题:(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一节课里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他的课就功了一半。(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创新的先决条件,这一点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是远远不够的,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意识。4、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知识要多样化,不要太传统观念的教法,知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慢慢积累。

2.鼓励学生质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回答问题是思维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形成了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质疑。怀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促成创造,真正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落到实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3.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想象。如《锄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图,画的是一个除草的农民,在烈日下擦着汗,抬头望着太阳。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这位农民当时又累又渴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这首古诗时,能够通过想象化难为易。教学"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时,可以先准确,生动地描叙情景,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犹如亲眼看见,李白送好友后呆立江边不肯离去,若有所失的神情。学生展开想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了李白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4.加强课外活动,强化创新思维

行知结合,强化创新思维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知识局限在课堂上和教材上,很少走出课堂,结合生活实际,从而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句话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话说得没有错,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把它改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就是缺乏动手的能力。因此,只有行知结合,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课外活动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创新,培养动手能力。而且适应了小学生童心未泯、活跃,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搬到课外去进行,如当要指导学生写春天这一题材时,可以组织学生出外,观察春天到了,自然界的变化,城市的变化以及人的变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也可以在学生学完一课后,带学生去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也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实验一下他们创新的想法在现实中到底可不可行。也可以演课本剧,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语文,让他们自主完成,从道具、服装到排练演出都是由学生一手包办,让有表演天分的学生担当演员,比较内秀的学生担当导演或其他工作。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总之,老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的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勇敢地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思想模式,设立小组合作,质疑解难,巧妙提问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建成,使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社会生活,自主学习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覃章俊;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专家论坛;2011

[2] 谷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育;2012,(2)

[3] 周正喜、丁传军;怎样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

上一篇:浅谈农村双语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思... 下一篇:知识块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