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5 02:29:24

浅议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知识既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的关键点和难点,应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不断的探求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思维度,让学生积极思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

例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有一道例题是这样的:摆一摆

我先有顺序地贴上图形,再引导学生观察:你能找到规律接下去摆吗?一个小朋友非常有把握地站起来大声说:“应该摆圆柱体。”其他学生也是一片附和的声音。这个时候我没有及时地否定他,而是慢慢地贴上了一个绿色圆柱体,问道:“是这样吗?”这时已经有学生发现了颜色的错误,又连忙喊道:“是橘色的。”我又换上了一个橘色长方体,这时大部分学生都反应过来了,齐声说道:“要摆橘色圆柱体。”在学生一再出错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进行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这组图形的排列既有颜色的规律,也有形状的规律。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纠错,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我纠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我经常根据班里具体情况及培养目标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例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以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设计了这样的两道练习题:(1)根据规律,你能猜出第20个图形是什么颜色吗?

(2)谁的个数多?

引导学生先找到规律,再观察最后一个图形就可以了。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少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最后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质疑错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

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顺利完成了基础练习,接下来我随手出了一道练习(770+70)÷7,目的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用乘法分配律都是简便的。这时有一个学生叫了起来,“老师你写错了,那个应该是乘号。”又有一个学生叫:“老师我能很快计算出这道题来!”然后急切的跑上来在黑板上写出这道题的过程:(770+ 70)÷6= 770÷7 +70÷7= 110 + 10= 120。

经过激烈讨论和交流,有同学终于发现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相同,最后得出结论:“除法分配律”是有的,但是有个条件:除数必须相同。就因为我的这次错误,让学生发现了他们所谓的“除法分配律”。我知道学生这时候所认识的“除法分配律”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引导。于是我顺势又出了两道题目,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就出错了,但这次也是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从而对除法分配律产生怀疑,接着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错误在交流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生成,出错的学生也获得正确的思考方法。这时又有学生质疑有没有加法分配律和减法分配律,看来由错误引起的知识延伸还不止于此。这次难能可贵的是我没有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而是引领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出错、思错,让他们透过表象来揭示真理。学生的思维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

4、说理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学习中,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概念更清晰,算理更清楚,知识的内在联系更明确,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有关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确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运算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我检查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是,学生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说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口头语言的表达,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制定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敏捷灵活、积极、主动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20分钟——够吗 下一篇:小学儿童教学特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