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

时间:2022-08-08 11:13:00

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

[摘要]区域经济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落实高职教育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的目标,文章在分析行业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从岗位工作过程的研究出发,阐述行业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并就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条件及创新特色等方面内容作了进一步阐述,对促进高职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岗位工作过程 高职课程 建设

[作者简介]黄毅英(1981- ),女,广西平果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广西 南宁 53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校中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GB37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33-02

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需突出行业办学特色的专业设置,创新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背景

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专业必须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课程的建设也必须以产业的发展背景为依据。当前,广西在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三网融合、发展物流网、网络系统安全等基础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怎样进行农产品营销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信息流通,并将营销推广技术发展运用到广大农村,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肩负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命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也带来了相关专业发展的新机遇。为将高职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广西教育厅在《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服务新广西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工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结合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治区支柱产业,特别是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的广西现代化建设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求。这在政策纲领上为高职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指向性的目标,而各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又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专业及课程建设很难完全照搬操作性强的传统学科类专业建设模式及课程建设模式。因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实际,从高职专业定位入手,研究和探讨课程建设模式,对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岗位工作过程到课程体系构建实施过程

(一)与专业对应的产业行业工作岗位分析

高职的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相关,关于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行业发展的关系,可用原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文章《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中提出的观点来概括:“高职专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高职专业建设必须要跟随、服务,甚至个别专业要引领其所对接产业的发展。”关于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文章指出:在专业建设时,课程作为细胞,要从体系架构上来考虑左邻右舍,要讲究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各个环节之间要讲究逻辑联系,要讲究整体设计的大局观,如同要能串珍珠为项链。因此,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专业所服务产业的岗位需求为依据。岗位需求的解构,可通过企业走访调研、相关工作岗位毕业生回访、召开毕业生就业跟踪座谈会、召开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等方式进行。

(二)从工作岗位中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行业发展及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为基础,与行业单位、实体运营企业、具备职业技能鉴定资质的企业合作,紧密加强与产业典型建设项目的联系,针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以企业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对接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以主干课程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包含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综合素质选修、综合实训、专业技能证书考证课程七个模块,模块的设定可根据课程实施方式及校企合作需要等进行适当调整。

2.课程体系的组织形式。课程体系可按照专业相应职业岗位能力发展层次的递进关系,及专业知识体系的认知规律,吸取任务驱动的特点,以工作过程及主要工作任务为导向、围绕每一个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展开相对应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在整体课程组织上, 可参照以下形式贯穿四个阶段的递进关系,分阶段实施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教学:第一阶段为工作过程的感知阶段,主要包含专业基础的通识课程;第二阶段为专业技术的感知深化及单项技术训练阶段,主要包含专业技能的通用技术课程;第三阶段是专业核心技术的训练阶段,主要包含专业技能的核心技能训练课程;第四阶段是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技术技能的综合训练,是前阶段理论和技术的领会和内化,主要包含专业技能的综合实训课程。

3.实践教学内容的构建。实践教学内容是高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引进从事专业对应的产业和行业业务相关的企业入校工作,共建具有企业真实运营环境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供学生进行专项实训,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起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合作企业共建具有实际可操作的工作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对接实际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三)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条件

课程的实施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条件则是实现整个目标的基础。为实现和保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实施,需在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配套建设与改革。

1.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条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应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建成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全面技能开发,与行业需求、社会需求无缝对接,集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行业服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并进行实训基地配套的教学体系建设。依托生产性或经营性的实训基地,课程教学打破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淡化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界限,课程教学内容在生产或经营现场直接组织,使理论教学内容能很快得到实践的验证,加快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校企通融的师资队伍,是最基础的人力保障。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一方面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将企业运营经验应用到实训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中;另一方面加大引进行业、企业教师,全面对接校企师资交流渠道、形式,形成企业和校园共通的“双师、双栖、双岗”教学团队。

3.课程改革,是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在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的双重保障下,课程的实施有效性还需通过不断的改革进行认证与推进。一方面可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反馈性社会调研,构建紧贴市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从市场需求上实现专业人才与社会“零距离”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可推行实施“双证书”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模式改革。“双证书”教育的实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上岗准备。

三、创新与特色

依托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组织、实践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的方法与手段上,与传统学科式的课程建设相比,更能体现高职教育专业服务于产业及行业发展的特点,易于实现高职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

(一)课程内容的组织体现专业的职业化特点

依托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调课程内容的构建与企业联合,打破学科体系,按照职业岗位群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任职要求构建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工作真实任务安排教学项目,将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方式共同构建一个学习情境,使理论与技术应用在结构上“一体化”,相互关联,有利于融会贯通,构建出技术中心、多层次项目式课程体系雏形,强调以“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体现专业课程的职业化特点。

(二)实践教学设计体现社会化特点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指导下,在实施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上,以行业发展及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为基础,紧跟发展趋势,使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和实践活动的实施突出专业服务行业,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的问题相联系,教学服务于社会。

以企业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与合作企业共建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一方面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完成企业运营过程,解决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强调工学交替,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

依托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校企合作的形貌通过引进“校中企”,企业实体运营在校内进行,打破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职业核心技能主干课程所有实践教学均在“校中企”直接组织教学,解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机会不均等、受益学生面窄的问题,在教学形式上,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实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模式,一方面要实现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实现高职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如何将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仍需要在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过程中不断实践,继续探索。

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在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模式基础上,社会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仍需进一步扩大,随着高职课程建设理念的不断发展,课程建设有待不断开发和建设。

[参考文献]

[1]范唯.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N].中国青年报,2012-02-27.

[2]广西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Item/4575.aspx,2011-05-25.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20.

[4]邱凌,宋潇潇.解析《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EB/OL].http://.cn/staticpages/20100921/newgx4c98bbfd-3279830.shtml,2010-09-21.

[5]康兴娜,李勤道.“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1(3).

[6]刘志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5).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