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地区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分析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2-08-08 10:59:47

关于分地区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分析与解决方案

【摘 要】本研究调查关于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数据,对其数据进行分析来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采取数据分析法,对10年地方普通教育经费的支出进行分析,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其中的统一关系。着重选择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一个是个人支出部分,另一个是教育经费支出部分,从这两个方面发现其中的关系。另外选取3个地区来进行分析,为今后分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支出部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个人支出部分;教育经费支出部分;支出分析;解决方案

一、数据分析

这一数据反应了我国某些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有些许问题却让我们值得思考。首先,从总体进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教育结构的特征,个人经费的支出,与市场关系不是特别大。工资通常是平稳上涨的情况。事业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于整个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用于个人支出。其中有两组数据值得我们引起重视。一组数据是2011年个人支出比去年增长了16.7%,在整个年度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由2000年的39%上升到45%。究其原因可能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2011年我国北京已经成功获得奥运会的申办权,国家加大了公用部分的投入,在教育经费支出没有大的改变的同时,增加了部分的个人支出部分。这个方面或许有些许影响,但是可能影响并不明显。因为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上,并不是大多数的场馆在大学校内。而且个人部分的支出并不是随着市场关系的改变而改变。第二,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王善迈的论文《2008北京市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预测》

中看出,教职工工资在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逐年上涨。此外,一些政策性因素,如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变化,也会对生均事业费的变动产生影响。我们分析这可能与大量学生报考北京的大学有关。2001年北京申奥之后,北京的大学迎来了报考热,这很可能造成了整个学生的人数的增加,杜绝了部分考上而不去读的人员,可能使得整个北京地区的个人部分支出在增加。其次,在2005年当中,个人支出部分较去年相比有所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缺依然下降。这就是与2005年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中国2005年通货膨胀率为8%,2004年为3.9%。在2005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峰值,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这样就间接造成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再次,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于教育经费的支出产生的影响。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都在全国前列。湖南和广西在经济层面上来说都处于中级。那么我们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经济发展对于各地区的教育经费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最后,中国政府的政策也基本反应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中,从2004年1月6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及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报告中也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做了部署。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在教育经费当中的投入一直基本维持在4%的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是教育经费头人员必不可少的一个数据。伴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变化,我国教育经费的变化也基本上没有脱离4%这个圈子。

二、解决方案

第一,个人经费的支出与人口,规模以及地方财政的补贴有直接的关系。首先应该控制经济的稳定,如果经济像2005年通货膨胀如此严重的时候,那教育经费的支出必然受到相关联的影响。第二,当地政策的导向应该逐渐倾向于教育方面,高等教育带来的人才效应是不容忽视的。第三,如果想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很明显的一点是要发展当地的经济情况。因为经济的基础将影响教育的规模,这就可以看出经济所带来的作用。第四,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如今,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一般都维持在4%的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动辄8%、9%比较起来,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还相距甚远。伴随着我国制度的规范,我国的教育经费的政策也会做出调整。第五,地方政策的拨款及专项的经费投入应该加大。地方的发展依靠经济,但是更离不开教育。如果社会与学校加强科研,人力等方面的合作,不但可以增加我国的科研实力和个人的福利情况,而且,对于地方经济方面的增长也会提供相应的帮助。

参 考 文 献

[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国家统计局编辑.《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国家统计局编辑.《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国家统计局编辑.《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国家统计局编辑.《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上一篇:完善风险评价机制以加强内控管理 下一篇:电子商务下网购物流配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