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mlquist指数的上市公司生产效率动态变化分析

时间:2022-08-08 10:58:21

基于Mamlquist指数的上市公司生产效率动态变化分析

一、研究背景

白酒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经过几千年酒文化的发展,白酒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白酒企业3万多家,骨干企业5400家,有20多万个白酒品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白酒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746.67亿元,实现利润571.59亿元,上交税金445.10亿元。除出货值外,各项经济指标数据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

白酒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较大的外部市场压力。一方面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与葡萄酒、啤酒、黄酒、果酒以及洋酒等酒类产品激烈竞争的局面。白酒行业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集中度不高、过度竞争、资本利用效率低等。白酒上市公司是众多白酒制造企业中的优秀代表,其经营管理状况为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起标杆榜样效用。本文以我国白酒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白酒类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1年生产效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其在发展中成功的经验和发现不足,有助于白酒上市企业向先进的同行标杆学习,对于我国白酒产业的今后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DEA 是一种线性规划方法,最初由Charnels 、Cooper和Rhodes (1978)基于Farrell(1957)生产效率的观点提出,用于评估非盈利公共部门的效率,后来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效率评估。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引申运用,主要用来衡量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生产力的变动情况。Fare(1994))采用Caves、Christensen、Diewert等人所定义的Malmquist指数衡量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的成长变化。此后,Malmquist指数成了测量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的专门指数。

(二)国内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白酒企业的文献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产业政策、营销战略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而在白酒企业的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很少。张若钦(2008)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白酒类上市企业2003至2007年运营绩效的变动进行了综合评估, 全面对比了12家上市公司五年间全要素生产力(TFP)水平的变动情况, 对技术、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变动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针对白酒行业各公司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他与白酒企业同属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的文献主要有:徐二明、高怀(2004)建立了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针对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根据企业价值效率和有效性分析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竞争力及其动态演变趋势。白雪洁、戴小辉(2006)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12 家主要的轿车生产企业2001~2004 年的生产经营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利用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对这些企业的效率变动进行了分析。徐文学(2009)从科技创新的视角、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对我国家电行业的企业生产效率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模型 本文使用Fare,Grosskopf,Lindgren和Ross(1992)定义的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简称MPI ) ,也就是Caves,Christensen 和Diewert (1982)所提出的第s期及第t 期的以产出为导向(output orientated,下标为O)的(同理如果是以投入为导向的(input orientated),就在下标为I)、规模报酬不变、投入要素强可处置条件下的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的几何平均数(M0(Xt,Yt,Xs,Ys))表示如下:

M0(Xt,Yt,Xs,Ys)=×0.5(1)

该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涉及两个单期的产出距离函数D0s(Xs,Ys)和D0t(Xt,Yt),同时也涉及两个跨期产出距离函数D0t(Xs,Ys)和D0s(Xt,Yt)。Xt为t时期的投入向量;Yt为t时期的产出向量。如果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M0(Xt,Yt,Xs,Ys)>1,表示受评估的DMU 生产力有改善;否则相反。而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Efficiency change,简称Effch)及技术变动(Technology change,简称Techch)的乘积,故(1)式可以改写为:

M0(Xt,Yt,Xs,Ys)=××0.5

(2)

其中:Effch=代表的效率变动,表示管理方法的优劣与管理阶层决策的正确与否对效率的影响,如果Effch > 1,表示正确的管理方法与决策使得效率改善;反之如果Effch< 1,表示错误或不当的管理方法与决策使得效率恶化。Techch=×0.5代表的表示技术进步与否,如果Techch > 1,代表技术进步, Techch

(二)指标与样本选择 依照本次研究DEA 模型要求,所选定的指标能够客观反映投入变化对于产出的影响,并能够反映本次评价的目的和内容。所以选择投入指标上,选取三个最基本的投入要素:年末总资产(X1),即企业年末资产的价值总和, 包括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劳动人数(X2),即每年年末的在册职工人数;主营业务成本(X3),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利润的多少。产出指标上包括:净利润(Y1),反映企业的总体盈利状况;主营业务收入(Y2),与投入指标主营业务成本相对应。

目前在我国证市场上公开上市的涉及白酒业务的企业共有17家,其中有13家企业将白酒业务作为唯一的主营业务,而其余4家企业(包括顺鑫农业、天音控股、凯乐科技、维维股份)的白酒营业只是各自企业的主营业务之一。鉴于本次研究的选定的投入产出指标原因,导致不能将顺鑫农业、天音控股、凯乐科技和维维股份这4家企业的白酒业务的投入、产出指标予以分别剥离(即为不能将这4家企业的白酒业务的资产、劳动人数以及利润等指标从财务报表中单列出来),所以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只是选择了单一白酒主营业务的13家上市企业,将这4家白酒类企业纳入到样本企业中。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分析从2008年到2011年白酒上市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力,以便深人地探讨白酒上市企业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表1提供了2008年至2011年年度的全要素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简称tfpch)。表2提供了13家白酒上市企业的2008年至2011年的平均全要素生产力指数表。按照前面的模型分析有:tfpch=effch×techch,effch=pech×sech。

其中,tfpch即为全要素生产力指数,effch为生产效率变化指数,techch为技术变化指数,pech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sech为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一)白酒上市企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年度分析 如表1所示,在2008年至2009年度白酒上市企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力指数为1.083,表明在该年度其生产率水平整体增加8.3%;生产效率变化指数为1.169,表明在该年度相对生产效率水平大幅度地上升16.9%;但是技术变化指数仅为0.927,表明2008年至2009年度内技术水平在下降,下降幅度为7.3%。从生产效率变化指数的分解来看,相对生产效率水平的上升来源于纯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水平的双双上升,分别上升了0.8%和15.9%,也就是说生产效率水平的上升主要源于规模效率的上升,而纯技术效率水平略微上升。

2009年至2010年度全要素生产力指数为1.015,表明在该年度其生产率水平整体上升1.5%;生产效率变化指数为0.968,表明在该年度相对生产效率水平下降3.2%;技术变化指数为1.048,表明该年度内技术水平上升4.8%。从生产效率变化指数的分解来看,其相对生产效率水平下降3.2%主要源于规模效率水平下降1.9%,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下降1.3%,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效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

2010年至2011年全要素生产力指数为1.123,则为在该年度其生产力水平整体上升12.3%。生产效率变化指数为1.069,表明在该年度相对生产效率水平上升6.9%;技术变化指数为1.050,表明该年度内技术水平上升5.0%。从生产效率变化指数的分解来看,相对生产效率水平上升6.9%源于一方面纯技术效率水平上升了0.6%,另一方面规模效率上升6.3%。

2008年至2001四年平均全要素生产力指数为1.073,表明白酒企业整体生产力水平年均增加7.3%,累积增加了21.9%。虽然各年度增长幅度不一,但全要素生产力指数表明在2008年至2011四年间白酒上市企业整体上的生产力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来说这种上升源于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的双双上升,但是白酒上市企业整体生产力水平上升主要源于而生产效率水平的上升,技术水平的上升贡献不大。其中生产效率的上升又主要源于规模效率水平的上升,平均来看这4年的纯技术效率持平。

(二)2008年至2011年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 首先进行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由表2可知13家白酒上市企业中,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增长的有12家;下降的只有洋河股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73,表明年均增长率为7.3%。在增长的12家中,超过平均增长率的为4家,分别是st皇台(39.6%)、酒鬼酒(11.7%)、老白干酒(19.7)和泸州老窖(17.3%)。总体而言呈现出以白酒上市企业为代表的我国白酒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态势,反映了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增强。

白酒行业的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增长源于技术变化指数和生产效率变化指数的同时增长。从技术变化指数来看,共有7家企业(贵州茅台、酒鬼酒、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水井坊、沱牌曲酒、五粮液)呈现增长;2家企业(st 皇台、伊力特)技术变化持平;4家企业出现下降(古井贡、金种子酒、老白干酒和洋河股份),平均而言增长率为0.7%。从生产效率变化指数看,共有8家企业(古井贡、st 皇台、金种子酒、酒鬼酒、老白干酒、沱牌舍得、五粮液、伊力特)增长,3家持平(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2家下降(水井坊、洋河股份),平均而言增长率为4.1%。

其次,进行生产效率变化指数的分析。由公式effch=pech×sech可知生产效率变化指数的大小同时又受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影响。13家白酒上市企业中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增长的有3家,分别是古井贡、老白干酒、沱牌舍得;3家企业纯技术效率变化下降,分别是金种子酒、酒鬼酒和伊力特。其余7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为1.0,表明这7家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持平,没有进步。而在13家白酒企业中8家企业的规模效率指数增长,分别是古井贡、st皇台、金种子酒、酒鬼酒、老白干酒、沱牌舍得、五粮液和伊力特;3家保持不变(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2家下降(水井坊和洋河股份)。

五、结论

本文运用Malmquist 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白酒类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1 年生产效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这四年期间13家白酒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随着年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针对上市白酒企业个体而言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之间差异较大。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变化增长,而技术进步变化不大。从技术效率变化的分解项来看,技术效率变化的增长主要源于规模效率变化的增长,而纯技术效率变化基本持平。

参考文献:

[1]中商情报网2012-7-23 http:///news/ 201207

/23/11917_41.shtml

[2]A. Charnels , W. W. Cooper and E. Rhodes Measuring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 J] 1978 (2 ):429~444.

[3]Farrel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 J] 1957(120): 253~ 281.

[4]Fare, R. , S. Grosskop ,f and C. A. L. Lovell ( 1994) , Production Fronti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张若钦:《白酒类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分析》,《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第11期。

[6]张若钦:《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白酒类上市公司效率分析》,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年第8期。

[7]徐二明、高怀:《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动态演变规律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2期。

[8]白雪洁、戴小辉:《基于DEA 模型的中国主要轿车企业生产效率分析》,《财经研究》2006年第10期。

[9]徐文学:《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我国家电上市公司企业效率

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10]Fare, R.Grosskopf, S,& Lovell, C. A. K. , 1992, Productivity Change in Swedish Pharmacies 1980 ) 1989: A Nonparametric MalmquistApproach0 ,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3:85~101.

[11]Caves D W, L R.. Christensen, W E Diewer t..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 f input, o ut put, and productivity [ J] Econometrica, 1982, 50:1393~ 1414..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川酒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规划项目“我国白酒业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编号:CJYB1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成长路径探讨 下一篇:如何设计高效课堂中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