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会一导”,实现写作教学步步高

时间:2022-08-08 10:10:46

运用“三会一导”,实现写作教学步步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想学生作文老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使学生经常处于主动的地位,岂不更好?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世易时兀变法宜矣。 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学生也变了,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更是变了。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因此也必须从其教学全过程进行优化和组合,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叶老这段精辟的论述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将写作,修改的自还给学生,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写作的真正的主人。于是我在教学中通过“教会审题、教会批改、教会技法、分层指导”让学生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实现了班级作文整体水平“步步高”。

一、教会审题,踏出关键的第一步

意在笔先。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审题立意。它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遗憾的局面。作文基础参差不齐,偏题离题现象经常出现,是理解能力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审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布置完作文题之后,不是让学生独自审题,而是先把作文的审题立意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摆出来,让学生集体讨论,以求集思广益之效。这样经过阶段性的训练,原先常常审题失误的同学就会越来越少,而审题立意能力较强的同学更能从其他的同学中获得新的思路。

在指导的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思路进行:

首先读题。要求学生将题目及其要求放声诵读,以建立第一印象。接着,要求孩子们在题目中圈点出题目关键词语,以明确写作范围或重点。接着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思想换取别人的思想,以实现智慧的交换。最后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审题,写出写作提纲。

这种方法的运用很受学生喜欢,且效果十分明显。

在我教的班级中有个叫李文娟的学生,每次作文不是偏题就是离题,我找了他数次谈话,就是屡不见效。我为此伤透的脑筋,但自从采用了这种方法后,这位同学的审题效果好多了,她的作文《为你喝彩---中国》在“成功文学社”中还获了奖。

二、教会批改,跨好第二步

我认为语文教师工作量太大,如果我们把精力集中用在作文的详批详改上,那么我们就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学以及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写作,更没有时间去读书充电。而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是上不好语文课的。

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成效,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必须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学会解放自己。

叶老曾经说过,假如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这就使学生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更好?养成了自己动手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的能力,而且把老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

我是这样让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

首先交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让他们会读文章,会发现问题,会使用修改符号。接着给足修改的时间,至少一节课,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品评去思考。然后再自评的基础上,与同学们讨论,交流。最后让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写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语言。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自批自改的作文训练之后,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创作给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学生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写作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这一事件对我的启发很大。他告诉我们,必须用整体的观念去引领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断探索、结与创新,这样才能在新的时代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打好写作的底子。

同时就作文训练来说,“言为心声”,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过程,应该能服从于并表现出他的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发展轨迹。我们教师也必须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观,通过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为修改文章奠定好思想基础。

再说现实一点,学生作文修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文的优劣。教师必须要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去发掘素材,有了真实的感受,学生才能在修改中真正进入改的角色。

三、教会技法,跃出第三步

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需要针对课标的哪一点要求,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日复一日,这种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为改变这一弊端,我尝试实施“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就是把中学作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写有所获。

如在初一阶段,我尝试让学生以“随笔形式”写作,不求成文,但求文笔生动,书写规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打好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

初二阶段,我重点让学生练习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注重记叙文的情节构思结构安排等,力求实现“结构完整,意境深远”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创新,富有个性,这也是整个作文教学的重心所在。

初三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和应用文写作,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做好作文考前的指导,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冲刺中考”。

在力求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我特别重视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

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一段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技巧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采的文章来。

四、分类指导,实现整体步步高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不可否认,由于遗传p家庭环境及其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水平等的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

就作文而言,具体表现为感知能力p理解能力p分析能力p想象能力等的个性差异。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大面积提高整个班级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分类定标,区别辅导,分层批改”的措施。“分类定标”就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在保持教学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

“区别辅导”就是在辅导中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譬如,有的学生书写潦草,则重点训练其书写;有的学生语言枯燥,则有意识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分层批改”就是对写作能力高的学生,多言其不足,多提要求,让学生能更上一层楼。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多肯定其成功与进步之处,使学生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扬长补短,主动进取。实践证明注重差异p分类指导是写作教学中提高协作效率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总之,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我们必须用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在写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们就能看见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实现作文步步高。

上一篇:浅析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与方法 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