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进展及对策

时间:2022-08-08 10:05:38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进展及对策

【摘 要】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作为刻板印象的一种形式,一旦形成则不易改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建设者,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本文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方法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刻板解释偏差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04-02

一 引言

在职业多元化的今天,虽然社会各界都提倡职业性别平等,但社会上依然存在一种职业性别的隔离现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不尽相同,社会地位也存在明显差异。人们习惯于把技术类职业和男性相联系,而把服务类职业与女性相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影响,尤其影响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随着问题的突显,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二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occupational sex stereotype)是指人们依据性别将职业分类后形成的关于男女从事某些职业的固定印象,它直接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认知、归因、动机、行为以及职业的选择。作为刻板印象的一种形式,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则不易改变。在传统的专业定向中,人们普遍认为女性适合学习人文学科,而男性适合学习理工科,如果大学生选择和学习了与自己性别不一致的专业,他们在成就的获得上则会承受更大的阻力,在未来的求职道路上也会受到更多职业性别隔离现象的影响。

过去,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常常被用来评价工作好坏,那些收入高和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容易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尊重。这种观念经过长期的累积和沉淀,内隐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也经过了长期的累积和沉淀。过去女性社会地位低,只能从事无多少技术含量的服务类行业,而服务类行业的工作性质又与人们对女性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一致,于是就形成了女性适合从事服务类行业的刻板印象。

三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进展

早期对于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采用外显的直接测量方法,例如St.Pierre、Kulik等人就曾采用问卷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调查研究。但由于人们往往迫于社会评价的压力,不愿承认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外显测量所得的结果很难反映出人们的真实态度。而随着20世纪末内隐认知研究方法的引入,不少心理学家认为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内隐社会的认知有关,于是将内隐认知的系列研究方法引入到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中,以期得到相对真实的结论。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可借鉴的内隐研究方法主要有判断潜伏期程序及其技术、投射测量、内隐联想测验、词语补全、虚假声望法等。在众多方法之中,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由于信效度较高,可重复测量,可以用来测量与积极和消极没有直接联系的想法和态度,因此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用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之中。国外学者White以及国内学者于泳红、佟丽君等人都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

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内隐联想测验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Karpinski和Hilto在2001年研究发现,内隐联想测验的测量结果并不能显著地预测那些和内隐态度相关的行为。虽然有许多研究数据支持内隐联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但是这些操作指标并没有对其运作机制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内隐联想测验也逐渐受到质疑。而当内隐联想测验被用于研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而受到广泛质疑时,刻板解释偏差(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SEB)这一种新兴的方法开始用于研究内隐社会认知。刻板解释偏差方法建立在Hastie提出的解释偏差(Explanatory Bias)基础之上,Hastie认为个体在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的情境中会做出更多的归因或解释行为,从而使不一致的情境得到合理的解释。深圳大学的江亚丹和张丹丹等人曾采用刻板解释偏差方法分别对研究生和初中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与内隐联想测验相比,刻板解释偏差方法具有结合情境、可自然反映内隐态度、外部效度高、预测性良好等优点,因而非常适合用来研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然而,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科学家发现许多神经结构与社会认知和行为相关,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作为社会认知的一种形式,可能会受到神经结构的影响。目前采用较多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主要是事件相关电位(ERPs),暨南大学的张成荫和黄俊伟等人采用了事件相关电位方法分别对研究生和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

从以上对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进展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从外显测量到内隐测量,再到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的发展道路,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随着研究的进展而逐渐显现出缺点,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四 针对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主体,其就业问题对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具有内隐性和深刻性,同时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以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针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做好学校教育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逐渐改变男生应该学理工科并从事相关职业,女生应该学文科并从事另一些相关职业的传统看法,更新学生的职业性别观念。其次,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性别平等活动,让男女大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成长和进步,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最后,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改变用人单位的聘用观念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应该消除女性不如男性的传统观念,改变根据性别来选择人才的聘用规则。除了一些特殊工作环境的岗位外,各种社会岗位都应该对女性开放。同时,用人单位应该客观地评价一个人成败的因素。在员工取得较好的成绩时,无论男女都应该给予奖励和表扬,而不是把女性的成功归因为外部或偶然因素。在员工失败时,要引导员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不正确的归因,只会导致员工积极性的降低,从而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员工的流失。

3.营造积极的社会就业氛围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地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公正、平等的就业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利用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宣传报道,大力倡导男女平等。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职业,就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职业。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些关于男女平等就业的政策法规,对一些存在不合理职业性别歧视的单位给予警告或处罚,以促进职业性别平等。

4.调整大学生的自我职业认知

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情况、兴趣、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来选择职业,而不是根据性别来选择职业。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知调整,在选择职业时有意识地避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造成影响。女大学生要树立职业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像男性一样在各种工作中都有出色的表现,逐渐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男大学生也要注意克服对某些只适合女性职业的歧视,平等地看待女性的能力和各种职业。

参考文献

[1]朱鑫亚.大学生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1):47~52、93

[2]李艳娜.社会青年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6):469~470

[3]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科学,2003(4):672~675

[4]佟丽君、侯东辉.高中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9(1):141~143

[5]江亚丹、何丽、王晓钧.研究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7):109~113

[6]张丹丹、谢钰琪、张智勇.初中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0~36

[7]张成荫.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ERPs研究[D].暨南大学,2011

[8]黄俊伟.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研究:行为和ERPs证据[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浅谈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举措 下一篇:高校化学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