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院前健康知识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08 08:31:23

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院前健康知识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肠道门诊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家长院前相关健康知识情况。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来肠道门诊就诊的感染性腹泻小儿的家长共200例,进行腹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存在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下、滥用抗生素、滥用止泻药、缺乏液体疗法及饮食管理方面知识等问题。结论:应加强小儿腹泻相关知识的教育及管理。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腹泻;健康知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99-01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在肠道门诊发现相当多的家长对感染性腹泻认识不够,院前家长自行给药情况相当普遍,用药上存在着滥用抗生素、滥用止泻药、缺乏液体疗法等众多用药误区。我们对本院肠道门诊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家长200例进行相关院前健康知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来肠道门诊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200例。年龄23~55岁,文化程度:小学50例、初中102例、高中30例、大专以上18例。200例家长诊断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1](GBl7012-1997):1)有相应流行病学资料。2)腹泻、大便每日大于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粘液便、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3)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4)粪便常规检查: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粘液便、血便。镜检可有较多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根据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关健康知识情况:感染性腹泻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发病时首选救治行为、相关用药情况主要为抗菌素、止泻药物;液体疗法;饮食管理;健康知识来源。

2结果

2.1小儿感染性腹泻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知道病从口入即进食不洁饮食引发的20例占10%,认为受凉引起的52例占26%,不知道原因的占128例占64%。

2.2发病时首选就治行为:家属自行购药治疗92例,占46%;村、街道医务室治疗的56例,占28%;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治疗的44例,占22%;认为腹泻不需治疗的8例,占4%。

2.3肠道门诊治疗前相关用药情况:滥用抗生素较普遍,认为腹泻就提示有炎症,得用抗生素的162例,占81%,就诊前已使用了148例,占74%,且在村、街道医务室百分之百使用了抗生素。使用头孢类、青霉素176例,不清楚所用抗菌药物名称24例。滥用止泻药也相当突出,认为拉肚子了,就应当立即使用止泻药的152例,占76%;已经使用了84例,占42%。其中药店建议使用56例,村、街道医务室建议使用有28例。

2.4液体疗法:145例家长认为腹泻后应多补液体,但大多数家长主张用开水或用饮料补充,仅36例知道应用糖盐水补给,但均不知道如何配制。知道并使用ORS液的仅20例,占l0%;在村、街道治疗的56例中给足液体的仅5例。给予ORS液口服的仅4例。其他不了解45例。

2.5饮食管理:有46例家长认为“越吃越拉,应减少进食或短时问内禁食”,以减少腹泻的次数,占23%;有52例“吃归吃,拉归拉”,仍然不注意饮食卫生,占26%;有68例家长认为“可以继续饮食,但需要有所选择的如忌油脂食物等”,占34%;有32例家长知道进食流质,但往往加糖食用而不用盐,占16%。

2.6健康知识来源:来源于书刊、杂志的56例,占28%;来源于墙报、宣传资料以及科普资料50例,占25%;来源于广播、电脑等媒体30例,占15%;来源于长辈、同事、他人或自己感悟的64例,占32%。

3讨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是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引起感染性腹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治疗强调尽早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脱水征的识别、补锌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推荐应用新ORS配方。本次调查发现:1)家长卫生知识淡薄:多数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没有把好病从口入关,不注意饮食和手卫生,患儿使用的奶瓶没有每天消毒,给患儿准备食物前,没及时洗手。 2)不及时就医:自行不合理用药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其一,滥用抗菌素,滥用主要表现为盲目用药、给药次数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病程超过1天时使用率明显增加,本调查中24例不知道所服何药情况下服用了抗菌素,可见盲目用药的比例不低;同时相当一部分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不需要用抗菌素[2],只要正确的饮食指导,调理肠道、采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物调节剂及液体法即可获痊愈,并且不恰当的抗菌素治疗可使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吸收及消化功能障碍致腹泻迁延不愈。其二。滥用止泻药物,其实一般的感染性腹泻均不需要使用止泻药,因为使用止泻药和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3],会使肠道内的食物滞留时间延长,助长毒素的吸收,患儿使用后常出现腹泻暂停,腹胀痛。呕吐加剧,更有甚者出现高热,加剧原有病情。盲目给予止泻药非但无效[4],反而会影响腹泻对机体保护的一面,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3)对液体疗法知识缺乏认识,虽然大部分家长知道需要补液.但往往只知道多饮开水。其实患儿大量饮用低张或无张性液体,再加上患儿本身上吐下泻,使得大量电解质丢失,常合并低钠低钾出现,常表现为乏力、四肢酸软。同时.相当一部分村、街道医务工作者对液体疗法知道甚少,表现在补液不足,没有常规给予ORS液治疗。4)饮食管理还远没有被家长接受,相当一部分家长仍然采用传统腹泻饮食疗法即控制饮食,甚至短时禁食,还有一部分家长仍然不注意饮食。其实,实验已经证实,感染性腹泻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仍可被有效吸收。合理饮食可阻止肠粘膜双糖酶活性下降,促使肠粘膜的再生修复,只是,感染性腹泻期间应给予低脂流质饮食嘲,少食多餐,病情好转后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5]。5)家长获得健康知识来源比较单一。本组资料调查显示:家长对感染性腹泻相关知识认识缺乏、模糊,相关就治行为存在众多误区,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为此,各卫生防疫机构应通过广播、电台、网络或利用宣传单、书刊等方式进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村、街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我国卫生部制订并了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6],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止泻药物,推广新ORS液的应用,正确的饮食指导,鼓励医务工作者面对面向家长进行腹泻相关健康知识宣教,缩短腹泻病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手册[C],2004,82

[2]张兰.腹泻病患儿家长健康知识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64

[3]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肠道门诊培训教材[C],2005,15

[4]王吉耀主编.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67

[5]姚蕴任主编.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60

[6]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防急发(93)第37号

上一篇: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晚孕引产临床观察 下一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肾栓塞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