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现代农业催生田园新希望

时间:2022-08-08 06:46:49

陆良现代农业催生田园新希望

“小猪也睡上了‘空调房’,喝上自来水,这样的养法过去连听都没听说过!”望着国事养殖场现代化的养殖设施,过去自认为养猪“有一手”的农民们也发生了啧啧的赞叹。

当同样自认为种幕也“有一手”的农民们走进香港田园蔬菜公司的生产车间,才真正体会到了“工厂化”生产的“神奇”:每天都有田耕运作表,统一施有机肥,统一喷撒低毒农药,统一浇灌,收获前统一取样检测农残留,并实行“身份证”式管理,每批、每棵菜都有据可壹,35d左右就可以收割,每亩(1亩=1/15hg)地年纯收入是传统种植的3倍。再也不是过去那种一家一户“一亩三分田”的小打小闹了。

走进被称为“滇东粮仓”的云南省“第一坝子”陆良县,映入眼帘的是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随着一个个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生产技术与设施的农业龙头企业正拔地而起,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农业,过去“田园牧歌”式的传统种养模式,正在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所取代。

产业化推动标准化 标准化保证生态化

“做梦都没想到,我种出的菜疙瘩,能卖到香港,每亩地能净赚6000元”。进入夏季以来,云南陆良县芳华镇芳华村委会农民王朝刚的腰包鼓鼓的,常常这么感慨。芳华镇农民与龙头企业香港田园蔬菜公司签订合同,在菜地间实行工厂化生产。全镇计划将现在已有的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扩大到1万亩,使3万农民人均年蔬菜收入突破3 000元。芳华镇无公害蔬菜基地是陆良县走“生态路、标准路”的一个缩影。

陆良县以产业化推动标准化,以标准化保证产业的生态化,在生产、加工、销售中坚持以绿色为主线,建设外向型、品牌型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科学布局、精细种植、无害加工,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该县从政策、资金、技术、环境和服务上,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产业档次高、带动功能强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以标准创品牌,靠无公害产品开拓市场,立足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生丝、马铃薯、优质大米、蔬菜、水果、生猪等优势农产品品牌。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率先执行HACCP、ISO9000等国家认证体系,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进行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加工,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奖励10万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奖励5万元,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奖励2万元。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协会为农产品注册商标并支持其争创品牌,以品牌来推动农产品的无公害化。位于陆良的云南蕻芋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国际食品出口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在魔芋种植、生产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公司生产的2个魔芋产品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4个魔芋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一举成为国内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

近年来该县还大力调整农作物布局,着力培育优质、高效、特色产业集群。在城郊,建立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坝区,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广种植优质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山区,积极发展秋冬马铃薯、无公害蔬菜等作物。积极发展“粮经型、粮粮型、粮饲型、粮肥型”等多种专业化的种植模式,重点培育优质稻、优质烟叶、高产桑园、专用玉米、无公害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60%以上,力争把陆良建成云南省乃全国知名的标准化肉猪生产基地、秋冬马铃薯生产基地、蚕桑生产基地和曲靖市重要的优质稻、种子、蔬菜、林果生产基地。

目前,陆良县已建成15万亩优质稻基地、25万亩马铃薯基地、12万亩蚕桑基地、17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5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3万亩魔芋基地、2万亩大蒜基地、90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累计培育“高原水乡”、“南盘江”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0多个,蕻芋、千佛被评为云南省品牌产品,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8.6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7.6万亩,全县无公害蔬菜产品出口合格率达85%以上。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51%,农产品商品率达60%以上。今年上半年,陆良县农业总产值达13.4亿元,同比增长66.9%。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754元,同比增长18.2%。

“三个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陆良县结合县情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陆良地理环境、交通区位、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出了“三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即率先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率先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县,率先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该县重点围绕“全县农民群众人均有1亩年产500kg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人均有2亩特色高效经济林果和特色经济作物,人均年出栏3头以上以肥猪为主的家畜,户均转移输出劳动力1人以上”的目标,大力培育优质、高效、特色产业群集,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产品区域布局,实现布局区域化、种植连片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集约化。

去年秋天陆良县三岔河镇的水稻大丰收,使10万农民乐滋滋的。目前,该县种植的16.7万亩水稻就有16万亩采用市场上吃香的新品种,平均每千克稻谷单价比传统品种多卖0.2元,全县仅此一项农民就可以增收410万元,实现了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该县还把“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的“866”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头戏,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一体两翼”战略,对全县12个贫困村委会每村投入不低于400万元的扶贫资金,力争到2009年一次性全面、系统、稳定地解决8918户33 357名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目前,陆良县29个市、县级重点扶持村试点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了工业拉动型村4个、产业依托型村8个、自然生态型村5个、集镇带动型村2个。

农业机械助推规模化大生产

今年春耕期间,陆良县大莫古镇农民李刚说:“过去我们用牛耕地,现在农村富裕了,买了拖拉机来耕地,不但省事多了,种出的庄稼也长得更好了。”一位普通农民的朴实心里话,充分说明了该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也说明了农业机械在该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该县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106个,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力度,深入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活动,提高机械的利用率。抓好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力量的培训工作,每年举办拖拉机驾驶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8期,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6万多人,切实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和

操作能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逐步转向玉米、水稻、烤烟等作物生产的机械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发挥农业机械“五节、三省、三改”的优势,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装备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的实施力度,重点抓好玉米、水稻生产、烤烟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示范推广工作,实施农业部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1个,带动农民购机投入183.8万元。

为增强发展后劲,该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发展农机化,努力提高整体装备水平。财政、金融等部门各负其责,依法制定具体的资金扶持政策和措施,对农民个人、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进行扶持,并连年争取到中央、省级财政农机补贴资金,从2005年至2007年财政购机补贴资金达200.56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706.23多万元,购置补贴机具211台(套)。2007年在中央购机补贴的引导下,农民戚自全和史建英购进了2台收割机,填补了该县农民无收割机的空白,2008年,该县又争取到250万元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必将进一步提高农民经营农机的积极性,刺激该县农机化的发展。

今年春耕期间,全县1000多名县乡干部、600名科技辅导人员和270余台(套)大型农用机械全部进入田间地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35期,培训农民达4万余人次,完成机耕面积17万亩、机耙面积11万亩。2007年末,该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3 128.4万瓦特,各类农业机械30442台。其中拖拉机7 338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501台,排灌机械5 889台,脱粒机械9 512台,收获机械36台,其它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5 116台。2007年完成耕耙面积45万亩,机播1.5万亩,机收1.5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达1.3亿元。农村运输、农副产品加工、植保、排灌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耕耙机械化程度达80%,农业机械作业已承担了全县农村劳动总量的56%,成为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九五”期末的47.8%,上升了26.5个百分点。

“四个转变”促进农业产业化

陆良县“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针对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农产品流通体系尚需完善、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尚需提高等问题,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四抓”力争实现“四个转变”。即推进农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产品型增长向商品型增长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半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由单一的结构调整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转变。

今年一整个夏天,陆良县板桥镇左里堡村农民李石昆都乐呵呵的,他小小的4亩桑园今年收入9000多元钱。目前,陆良县10万亩蚕桑基地所带来的产值已达2亿多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00多元。陆良县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集中资金和技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大、有特色、有品质、区域性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粮油种子、畜牧、茧丝绸、蔬菜和洋芋、经济林果、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走“基地+农户+企业”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双六”工程和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力争把该县建成云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标准化肉猪生产基地、秋冬马铃薯生产基地、蚕桑生产基地和全市重要的优质稻、种子、蔬菜、林果生产基地。从今年起,该县围绕龙头企业的生产和加工需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评活动为载体,每个乡镇都选择1-2个特色产业,每个村委会和自然村都确定1-2个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扶持发展,努力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大力实施“品牌兴农”、“品牌兴企”战略,努力做大做强蚕丝绸、马铃薯、优质大米、蔬菜、水果、生猪等优势农产品品牌。目前,陆良县已培育农产品注册商标16件,其中蔬菜商标“高原水乡”、水果商标“南盘江”畅销省内外,特别是“高原水乡”农产品萝卜丝畅销沿海地区,今年共销售1 200万千克,给广大农民带来近2000万元收入。该县还全力做大做强“陆烟”品牌,通过40万亩基地烟(农)田的建设,进一步优化烤烟生产布局,加大科技含量,推行和完善QTP管理模式等措施,计划到2010年实现产值3.5亿元的目标。还以现有知名品牌“千佛”为中心,继续提高生丝知名品牌力度,重点搞好千佛茧丝绸集团公司新产品开发创新,大力建设“第一车间”,计划到2010年发展桑园15万亩,实现工农业产值4.9亿。

陆良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各乡镇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培育发展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让农民既避让了自然灾害等风险,又增加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让农民从中受益。

2007年陆良县把香港百利高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引进到芳华镇投资落户,创办了田园蔬菜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起了700亩优质、生态和无公害外销型蔬菜基地。今年,像陆良田园蔬菜有限公司这样的“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陆良县又引进了云南河口顺商贸有限公司人驻。通过“公司联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形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这两个市场主体的功能,引导农户走产业化、集约化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道路。从2006年起该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配套和表彰奖惩。充分发挥贴息贷款、小额信贷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对规模养殖户,按其实际贷款数额当年内给予1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补助。

目前,该县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305个,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7个、中介组织106,全县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0个,上亿的2个,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5个,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7 000多人,累计带动农户18万余户,2007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户均增收50-400元。全县依托爨乡米业、全绿食品、千佛丝绸、大东制药、银河纸业等大型龙头企业,已建成15万亩优质稻基地、25万亩马铃薯基地、12万亩蚕桑基地、17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5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3万亩魔芋基地、2万亩大蒜基地、90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

上一篇:夏秋之交应防病 下一篇:驴病的特点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