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提升生产现场的作业效率

时间:2022-08-08 06:14:23

小议如何提升生产现场的作业效率

摘要:我国生产型企业与国外生产型企业相比,成本优势相对较小,因此,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取得胜利,只能对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发掘企业的内在潜力,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一切都要以提升生产现场效率为基础。文章介绍了生产型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阐述了提升现场作业效率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 生产现场 作业效率

1 背景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现场管理格外重要,如果生产现场的管理跟不上,企业的生产效率就低下,导致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最终阻碍企业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同时现在企业的竞争越来越由硬件的竞争发展为软实力的竞争,如何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合理安排生产人员、设备、厂房,整合与优化现场作业流程,提升员工作业效率,是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关键。

对于现在国内的大多数生产型企业来说,面临着种种困境: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员工费用与厂房租金大幅增加,同时生产员工对工作要求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使企业经营的难度越来越大。国内生产型企业相对于国外企业的相对成本优势越来越小,而国内企业又达不到国外企业高标准的生产效率,从而造成产品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这就迫切的要求企业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发掘企业的内在潜力,而这一切的实现又要以生产现场效率的提升为基础。

2 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也会遇到不同层面的许多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战略是成功的坚实基础,但是企业往往失败在战术方面。所谓战术失败,是指在生产现场的问题点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尤其是生产流程不顺畅,员工作业随意性大,没有规定的作业标准与时间计量,导致生产中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常见的生产中的浪费有以下几种,即动作浪费,不良品修正浪费,加工过剩浪费,搬运浪费,等待浪费,库存积压浪费,管理浪费等。其中动作浪费在生产企业的现场最容易忽视,也是浪费比重最大的一块,据统计50%以上的生产现场的浪费来源于此,我们就以生产现场中的动作浪费为主要研究的切入点,来实现现场作业效率的提升。

3 生产现场作业效率提升方法

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线中普遍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主要有以下12种: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的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以及重复动作和不必要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浪费造成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如何解决这些动作的浪费,首先要把握以下四个动作经济原则:

①缩短人手和零部件的距离。如果一些零部件放的位置,距离我们工作的位置非常近的话,即伸手就可以拿到,这样会节省我们很多的时间,因此需要把我们的工作台做成弧形的。②双手同时工作。双手同时工作,不是指一只手辅助另一只手,而是两只手同时在做两项工作。因此,这需要我们研发出用一只手就能进行组装的夹具,这样另一只手就可以同时在做另一项工作。如果两手在25厘米的距离内可以同时一起使用,就比原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长期如此,双手同时工作会越来越熟练,工作也越来越轻松,而且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③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动作。在工作的时候,有些动作是不必要的,而且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动作的浪费。常见的动作浪费有:临时放置、倒换左右手、过分谨慎地变换方向、担心会出现失误而心情过度紧张、目不转睛的盯着看等。这些动作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减少这些动作的浪费,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高效率的进行工作。④舒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心情很重要,身体舒服也重要。所以我们要保证工作姿势舒服和工作节奏合理,这样才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把握以上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制定作业标准,将最经济,最省力的操作流程固化下来,使之成为每个操作员工固定的作业形式,这样一方面能使大幅提高现场作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失误,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标准作业,即以人的动作为中心,安全且有效率的生产高品质产品的方法。标准作业有两个前提,一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二是实施反复循环的作业。而实施标准作业的目的有明确安全地、低成本地生产优良产品的制造方法,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和用作改善的工具。

制作标准作业,首先要把握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①节拍时间。所谓节拍时间,是指应该用多长时间、即几分几秒生产一个或一件产品的目标时间值。它是由市场销售情况决定的,与生产线的实际加工时间、设备能力、作业人数等无关。②作业顺序。作业顺序指作业者能够效率最好地生产合格品的生产作业顺序。它是实现高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好的作业顺序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作业顺序是指没有一些多余、无用的动作,也会使工作效率达到最高。这就需要我们详细的观察生产现场,仔细推敲作业中的每一个动作,分解手、足、眼的各个动作,然后做到以最少最简单的动作、最短的路线制定出好的作业顺序。③标准手持。标准手持,是指能够让标准作业顺利进行的最少的中间在制品数量。标准手持,一般而言,虽然与机器布置相同,但是依照加工工序作业时,附在各个机器上的东西,即足够使用,工程之间不必存货;但是,如以相反的工序作业时,在各个工序之间,均有必要存置一个(如果是两道工序时,就要存置两个)。

确定好了标准作业三要素,接下来就是标准作业的制定步骤:

①确定节拍时间。生产节拍不是测量出来的数据,而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

生产节拍=有效生产时间/顾客需求

节拍是由有效生产时间和顾客需求之比而计算得出,计算的关键就是所确定的有效生产时间和顾客需求这两个变量的值必须在同一个时间跨度之内。也就是说生产节拍是一个确定的期间内有效生产时间之和与顾客需求之和相除所得。

确定计算生产节拍的需求周期后,下一步就要确定在这个周期内可用的有效生产时间。有效生产时间的计算须考虑三个因素:运作模式(每天几班工作)、计划内停工、计划外停工。有效生产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有效生产时间=需求周期×运作模式(每天几班工作)-计划内停工-计划外停工

②观测时间(人的纯作业时间,设备加工时间)。观测时间就是员工纯生产作业时间,如果时间短就以秒,分钟,小时表示,如果工期长就以天,或者月年表示,这个时间就是表示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

观测时间进行步骤如下:

a仔细观察作业内容,掌握作业顺序,作业方法,决定作业项目。b确定观测位置,记忆观测点。(所谓观测点指改作业项目结束的瞬间)。c观测时间。d求出每个循环的时间。e求出各作业项目时间。f决定各作业项目时间。

③制定工序能力表。工序能力表是表示各工序加工零件的生产能力的表。表中填入手工作业时间、机械的自动加工时间以及工具安装和转换间隔,以及手动工作的时间。如下是一个工序能力示例:

使用什么样子的工序能力表要视生产企业的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人、机、料的实际安排而定,但制定工序能力表是提升企业工序能力的基础,帮助产品开发与设计人员优化流程,当不同的生产制程间有相互关系时,可以作为规划生产程序的参考。

④制定标准作业组和表。标准作业组合表定义是明确各工序的手工作业时间及步行时间,用于考察标准工时内一个作业者能够承担的工序范围是多大。另外,填入自动加工时间一起考察人和设备的组合是否可能。

标准作业组合表是现场改善,特别是流程和动作改善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标准作业组合表应该配合标准作业表和Layout共同使用,共同分析动作、等待、运输、工序等浪费。

⑤确定标准手持数。指维持正常工作进行的必要的库存量,其中包括即将消化的库存,即指按照作业顺序进行操作时,为了能使生产活动能够以相同的顺序、动作重复地持续下去,必须在工序内保持有最少极度的在制品(或待加工品)。

⑥制定标准作业表。标准作业表制定可以让管理者达到目视管理的方法,对于监督者来说,是为了发现生产制程中的问题,并且能更方便的指导下属合理进行工作。每个生产制程之间的联系是否合理,是否正常,是否符合安生生产的要求,都可以从表中反映出来,作为指导现场改善优化的依据。常见的标准作业表如下所示:

4 结束语

以上为针对现在生产型企业现场存在的动作浪费进行的方案制定。希望能为企业存在的生产现场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现在较为流行的现场管理为日本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日本的企业其实之所以能将自己的产品卖到全世界,不能不说精益的生产理念,先进的现场生产管理水平起了很积极与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企业由于起步相对于国外先进企业较晚,虽然随着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更多的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廉价的生产资料,优惠的国家政策,广大的市场空间,对于自己软实力的提升,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同时要转变依靠粗狂的生产方式,不惜代价的资源与环境浪费换取发展转变到科学合理的统筹生产资源,与自然环境做到和谐相处,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进行培训与教育,不断优化企业的软硬件环境,从而实现所谓的科学化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最终将自己的产品有资格,有信心,有优势地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东升.标准作业[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2]林海,杨靖.标准作业操作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3]彭频,邓亚伟.如何确定生产节拍[J].企业管理,2007.

[4]杜战其.论我国企业推行JIT的必要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上一篇: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变化及应对策略分... 下一篇:中小企业如何用好ISO质量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