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途》――重现五四新文学的经典内涵

时间:2022-08-08 05:51:37

《暗途》――重现五四新文学的经典内涵

摘要:本文以散文家许地山的作品《暗途》为例,深入揭示五四新文学对现实生活和人生的启发意义,也希望能借此文更深入地帮助读者去感受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中的冷静与睿智,体悟五四新文学的经典内涵。

关键词:五四时期 新文学 经典 内涵

发生在上世纪初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涌现出了大量有着这种意义和价值的经典作品。不幸的是,至今存在有人绝对地否定五四新文学作品价值的看法。五四新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五四的时代特征,还包含更深刻的哲理和经典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著名散文家许地山的作品《暗途》,来浅显地揭示五四新文学这方面的部分内容。

一、吸收传统文化精华,运用于现实生活

《暗途》是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中的一篇重要作品。其文字平易,故事简单,每每却发人深省。故事写的是吾威在夜间走山路回家关于要不要带灯的一番讨论。朋友考虑到路途崎岖,山高路险瞎灯摸黑地,“难保没有危险”,硬要吾威带上灯走,吾威却坚辞不受。还说:“满山都没有光”,“这一点的光可以把那照不着的地方越显得危险,越能使我害怕”。“不如我空着手走,初时觉得有些妨碍,不多一会,什么都可以在幽暗中辨别一点。”因此,吾威在密林的暗夜里前行,不仅没有一点恐慌,反而有一丝喜悦。结果是,那天晚上他没有跌倒,也没有看见毒蛇野兽,安然到家。全文看似平淡,思想内涵却耐人寻味,值得人琢磨个中深意,其思想内涵几乎涵盖了禅、道家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关于“禅”的部分。禅的本质是一种启发人“自识本心”的生命哲学,是完全以一种超然的审美态度面对人生与世界。它要求人摆脱功利计较,进入生命的本来面目,追求精神的彻底自由,达到寂照圆融的境界。《暗途》中,争论的焦点的是“灯”这一意象。佛教有所谓的“传灯”之说,指的是师徒之间传播衣钵。《暗途》所体现出来的佛教思想,其中的禅意,完全是从这一件生活小事体现出来的。吾威不点灯,他的理由是“满山都没有光,若是我提着灯走,也不过照得三两步远;且要累得满山底昆虫不安,”干脆不如不点灯,“没有灯”的累赘,初时觉得有些妨碍,不多一会,什么可在黑暗中辨别一点,“不仅没有一点恐慌,反而有一丝喜悦”。抛弃累赘,溶入黑暗之中,吾威倒是安然到家,在走暗夜的过程中,吾威反而是有一丝喜悦与惬意。这里,可以看到五四新文学中的作家,并不视宗教文化为糟粕,而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着其中的菁华,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这一点上来说,体现出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式的接收,而不是全盘否定旧文化、旧文学。

二、耳目一新的对话体形式,创造性发现人生路上的哲理

《暗途》篇幅不长,全文总共600多字。“灯”、“吾威”、“均哥”、“路途”、“飞虫”、“野兽”、“长蛇”这一些意象含义丰富,需要读者一一品味。在众多意象之中,“灯”始终是一个令人好奇而又迷惑的意象。茅盾对于“灯”的评论,可以借此理解“路途”为人生之途,“灯”可理解为“知识”,“毒蛇、野兽”可理解为“人生途中的障碍”。人出发之前的惶惑、不安、忧虑,家人、朋友的担心,朋友执意要提灯,以防危险。出发后的紧张、小心、快乐,或惊或忧或恐或惧……百种滋味,谁又能占卜前程呢?那盏意味着“知识”“理性”“经验”的灯,起着照明、导航作用的灯,人走暗途,如人走江湖社会,其中的风险,或遇毒蛇、猛虎……无奇不有,遇到这些隐患,又如何以一种新的姿态、心态去面对这些呢?吾威的做法,宁可直面承受险态、黑暗,也不惧险恶、黑暗,鼓起勇气,放平心态,反而能见到没有灯时的美丽、自在。

走暗途,似预示着人生,人生的命运……或仅仅是轻描淡写,也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深刻。而这一些,足可以印证五四新文学对于人的发现对人的肯定对人的探讨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对于人的生活极其细微的触动,人情人态自然真切。

而且,《暗途》在形式上,设喻方式,“对话体”的形式,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新的创新与尝试。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能用白话文写好,就已经很不错。散文家许地山,却用比喻的方式设问,对话体的形式,用这么一次走暗路的内容隐喻人生路上行走者的心情,旁观者的关切和担忧,人生路上可能遭遇的挫折、困难、危险。人在途中,黑暗之中,文中的吾威拒绝提灯,一个人行走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开始时高高低低不习惯,走久了,也就渐渐习惯了黑暗和崎岖不平的山路,黑暗之中,野兽毒蛇可能随时出没,没有灯的吾威,反而没有担忧,黑暗反而保护了行走夜路的吾威。全文以吾威与均哥的对话为主,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告诉读者一个深刻寓意的人生路上的哲理。那就是人生途中,要紧的是放平心态,抛弃心灵中不必要的负累,反而容易做成常人眼中似乎很难做成的事情……

在提倡白话文的时代,《暗途》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给读者全新的感受,许地山散文大家很好地诠释了五四这代人在继承、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开拓、创新的努力和尝试。

三、张扬人性的自由,人在途中“爱”的闪耀

五四时期,张扬“民主”、“自由”。在许地山的《暗途》中,不但闪现着“自由”的光辉,而且闪耀着人在途中的“爱”的美丽。作品中的吾威,要回家,“因为我底父亲和妻子都在那边等着我呢”,朋友均哥要给他点灯,吾威哈哈大笑,“……男子,又何必呢?不用张罗,我空手回去罢……在半途中,灯一熄灭,那就更不好办了。不如我空着手走,初时虽觉得有些妨碍,不多一会,什么都可以在幽暗中辨别一点”。一心想回家的吾威,尽管在黑暗中前进,人在暗途,心中有了家人的牵挂和关爱,即使在黑暗中可能遭遇野兽的危险,也没有刚走夜路时的畏惧。最后,他安然到家。

在散文家许地山的笔下,他的散文作品《七宝池上的乡思》还描写了真挚的人间情爱。相比之下,而在这篇短短的几百字的《暗途》中的爱,显得分外美丽。人在暗途之中,吾威的思想不受当时人事的束缚,个人行走路上精神上的自由,有了家人的牵挂与关爱,再黑的路再不平的小路也能安然抵达。这些都契合五四时期五四那代人主张的自由和对人性的自由的呼唤,也暗合道家思想中“自然无为”和佛家的“自识本心”的生存智慧。

总之,《暗途》,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其对话体形式,设喻的方式,耳目一新的人生如走暗途的新意,思想融注了佛、道家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些都足可以印证五四新文学不可低估的继承传统、开创创新、呼唤自由和爱的经典内涵。《暗途》可以说是理解五四新文学经典内涵的一个小小的窗口,也可以帮助我们感悟那个时代的很多。

参考文献:

[1]郑振铎.文艺丛谈[J].小说月报,1921.

[2]刘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许地山.许地山作品精编[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4.

[4]宋益乔.追求终极的灵魂――许地山传[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

上一篇:贯彻《规划纲要》,打造“三个后勤” 下一篇: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