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排惑解难

时间:2022-08-08 05:08:19

地理课程改革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它以原课程体系为依托去粗取精,并逐步与国际先进教学方略接轨。然而,对于长期沿用原教材的教师在新课改实验中,正经历着一个“困惑――反思――超越”的过程。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与问题,发现问题本身就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一项任务,思考并解决了一项任务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困惑一:新课程地理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将正文分为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两部分,内容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变相的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同时,活动课内容的增加,使大量的知识点分散到活动性课外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就需要将它们挖掘出来。可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不具体,讲多少,讲多深,教师很难把握这个“度”。

应对策略: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样讲。同时应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如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水资源》时,就让学生去调查:自己学校附近河流水质怎样?有否被污染?是被什么污染的?体会水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困惑二:新教材设计的探索活动新颖灵活,但内容有点过多,又没有现成的答案,而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往往按要求把活动做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

应对策略:针对这一点,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的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升,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不同组之间的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困惑三:新课程地理教材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每周只有两节课,教学内容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应对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泛泛而谈,针对课时不足的现状,要求教师备课时,把握重点,以点带面。特别是活动题可采取分组分题或抓住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全力攻破,余下的学生相互交流。教学时一定要统筹安排好。同时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困惑四:由于在小学开设的《自然》和《社会》等有关地理方面的课程从来没有认真上过,,学生地理方面的起点太低,所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新教材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教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应对策略:地理教学教师一定要把直观性和趣味性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把一些陈述性的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曾记得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长处。如地理成绩可能差一点的学生,地图绘得较好,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意义。在教学中,把课程标准分解,要求放低,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另外初一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要能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就不难了。

总之,改革决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困惑,努力寻找对策。紧跟时代的步伐,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上一篇:如何指导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下一篇:课堂:学生在这里扬起自信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