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宜作两家春

时间:2022-08-08 04:48:03

我国的民谚中有语:“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说的都是邻居的重要性。邻居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思想、情绪,更关系到后代的成长。古有孟母三迁择邻的故事,今有重点学校附近房价飙升的现象,都不能不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邻”能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

孟母三迁为择邻

古代孟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不惜三次搬家。第一次搬家刚好是在坟墓的旁边,常常就有很多的丧事,孟子就学习办起丧事。孟母一看不对劲,决定迁移。第二次孟母把家搬到一个小镇上,可隔壁的邻居是位屠夫,孟子又跟着那位屠夫学起卖肉来。孟母看到后,说:“这里仍不是教养我儿子的好地方,还是再搬一次家吧!”最后他们搬到学校的附近,孟子天天看学生读书,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就学起学生互相礼让,认真读书的模样。他的母亲看见了,很高兴地说:“这里才是我们永久居住的好地方!”于是才安心居住下来。

假如没有孟母去选择一个好的环境给孟子,那么我国可能就少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所以一个人的学问道德成就,跟他的父母、老师、所居住的生活环境确确实实有直接的关系。孟母三易其家,为的是使自己的儿子有个好环境,安心读书,长大有出息,这种肯为子女做出巨大牺牲的精神,使人们心生崇敬。

现――

傅雷母亲

提到择邻而居的问题,还有一个人是必须要说的,她就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母亲。

据说,傅雷的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乡下女人,她甚至不温柔,脾气极为暴躁。她的丈夫去世得早,留下她和儿子。孤儿寡母的,住在落后闭塞的山村里。儿子开始认字时,她在一种直觉驱使下,带着儿子搬到一个较为繁华开放的镇子上。在那里,她为儿子的学业做出了安排,请私塾老师教他,并亲自监督。当儿子表现出比一般孩子更为聪颖好学时,她又一次带着儿子搬家,搬到了当时中国文明程度最高,也最繁华的大上海,让儿子在那里读了一所条件很好的中学,使儿子的天赋得以发挥。再后来,当儿子想出国留学时,她仍然表现出难得的大度和明智,支持儿子完成了这人生的第三次跨越。

多少年后,人们在谈到傅雷的成长道路时,普遍都认为傅雷母亲的眼光和主见,对傅雷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她并不懂得地理位置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她只是凭直觉,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该待在小地方,应该一级级地往上跳。但就是靠着这种直觉,她为我们培养出了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今――

李先生55岁公司经理

我小的时候,家就在现在太原街这个位置,当时也是沈阳市最繁华的地带。当时我家住在一座二层小楼里,左邻右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解放前的、有的是小偷,还有修鞋的、说书的,干什么的都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的母亲也非常担心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事实也印证了母亲的担忧确实不是空穴来风。有一段时间,由于我每天接触的玩伴都是这些鱼龙混杂的人的孩子,渐渐地也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幸好我的母亲能够当机立断,发现了我有不好的苗头之后,就把我送回了山东老家,在那里待了一年。等我再回到沈阳时,虽然家没有搬,还是原来的房子、原来的邻居,但是我已经度过了成长过程中那个随波逐流的阶段,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自然就再也不会被人“带坏”了。

回想我的这段经历,我觉得“择邻而居”也应该分正反两面来看。还是以我为例,如果当年母亲不是及时的把我送走,而是听之任之的顺其自然,估计我也就不是现在的我了,沿着那条路走下去,会发生什么事不太好设想;但反过来,由于我在少年时,在那个本来还接触不到社会阴暗面的年龄,看到了社会上一些阴暗的东西,因此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比其他同龄人要强,这也算是因祸得福。

王女士教师33岁

每天送女儿上幼儿园的路上,她都会一路数着马路两旁的店铺,“这是按摩的、这个是美容院、这个是夜总会、这个是酒吧……”每天都是这样津津有味的自娱自乐,我也从未在意过。直到有一天,恰巧一个老同学和我们同路,听到女儿了如指掌的这些内容,笑着说:“这小家伙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啊!”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相对于她还不到三岁的年龄,这些东西会在她的脑海里划下什么样的痕迹?

我家住在比较繁华的地区,周围各种各样的商业网点自然比较多。从那以后,我会尽量避开一些类似夜总会、酒吧之类的商业网点,但却逃不开女儿的问题,“妈妈,酒吧哪去了?”

到了夏季,小区里光着膀子打麻将、下棋的人越来越多,女儿的问题又出来了:“妈妈,他们干什么呢?他们怎么不回家呢?”

真是无处可逃。

前几天回了一次大学校园,看着那里的环境氛围,感觉是真的不一样。冲动之下,我对老公说:“咱把家搬这来吧!”老公笑笑对我说:“现在可不是孟母择邻而居的时代了,整个地球都快变成村了,你能搬哪去啊!”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就算是我们做家长的,能够把孩子的成长环境暂时封闭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空间里,但他总要有面对社会、面对现实的那一天。比较而言,搞好家教,大概比择邻而居更重要。

择邻而居,择什么?

如今的房地产商也都打起了“择邻而居”的招牌,有的广告中,不仅将其建筑工程周边的环境描述了一番,还特别强调其周围的学校,如果是重点小学或中学,那么其销售额就更是如虎添翼了;还有的打出“白领公寓”的旗号,无形中预示着,进出本楼盘的人都是有档次、高素质的。那么对于家长来说,为孩子择邻,究竟择什么,避免什么?

我们说,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要尽量避免以下几种环境:

一:闹市区。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段,交通、购物都相对十分方便,但是生活在这里的孩子精力很容易就被五光十色的事物所分散。

二:避免一个误区――并非有钱人就是高素质的人。把家安设在高档住宅区,也许是生活条件提升了,但周围有钱人的某些恶习他也同样看在眼里,对于分辨是非能力差的孩子来讲,这也许反倒成为一种潜在危机。

三:根据孩子的爱好做选择。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生活在“辽歌”院里的孩子,基本都熟知一门乐器;如果你问生活在美术学院住宅区的孩子以后的愿望是什么,他们多数会回答――画画或者雕刻……可见环境也具有鼓舞和引导作用。

四:如果你家楼下都是些成天打麻将的人……这一点要因孩子而异,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苗头不对时,最好趁早带他离开。

五:是非之地不易久留。夜总会、酒吧……当这些形形的夜生活场所围绕你家时,你有必要为孩子考虑换一个生活环境了。你只要随便想一下,在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与成天穿梭在消费场所的孩子会一点差别都没有吗,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尖叫――择邻之过犹不及篇

家长们都知道,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可以,任何一位家长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保障。

但是,过多的庇护也会使家长无意间走上极端。比如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择邻原则,有的家长特别关心自己的孩子所在托儿所其他孩子的出身;特别关心与自己孩子同班邻坐的情况;甚至孩子放学后,将他大部分时间留在家里“不许和那几个野孩子疯去”等等。当然,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样的考虑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寻找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但是这样的行为却有点过激。

谁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费尽所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出一个真空的环境,试想一下,处于这种被排除所有变量环境中的孩子将会怎样?他们没有了挑战,没有了困难和挫折,所接触的朋友也都是好上加好,他们接触不到真实的社会,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将会打下一个十分危险的伏笔吧。

所以说,邻居依然要“择”,但要有一个度,怎样去把握这个准绳,各位家长多听、多看、多参考、多思索吧。

逆向思维――

“孟母择邻”与“邻择孟母”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当我们在为孩子忙于“孟母择邻”的同时,您是否想过要“邻择孟母”呢?如果我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成为孟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成为她人所要选择的“优邻”呢?

这则“邻择孟母”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姓张的中年母亲,她是一名医生,有个10岁的儿子。其邻居有一个与儿子同龄的男孩胖胖,十分贪玩,学习不好,每天晚上都到她家,缠着她的儿子去玩电子游戏。张母想,要使自己的儿子不受干扰,只有把胖胖教育过来。于是,她每天晚上带着儿子和胖胖一块学习。天长日久,胖胖的学习兴趣浓了,成绩也上去了。家长知道后,十分感谢。以后张家搬家,胖胖父母宁可把分配较好的房子换成较差的房子,也要去和张家做邻居。

从“孟母择邻”到“邻择孟母”,虽然只是字面上的差异,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历史上的孟母,虽然也是富于牺牲精神的人,但孟母三迁,想到的只是自己家的儿子,没有想着帮助别人。而现代的张母,面对邻里贪玩的孩子,没有搬家,反而耐心地把邻里小孩教育过来,让他与自己的儿子共同进步。这是多么崇高的举动!要是与那些以邻为壑,视邻如仇的邻居相比,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和事老:

白居易有诗曰:“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这样融洽的邻里关系多么让人羡慕。“择邻”是为了孩子,“择孟母”亦是为了孩子。当我们为了孩子而搬迁移居时,别忘了给你周围的人也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生活的走向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但生活的美好氛围,是需要每个人用心去维护,是“境由心生”的。

上一篇:暑假:玩要选择最高等级 下一篇:人口不增 耕地不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