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接近生活

时间:2022-08-08 03:56:2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接近生活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注重提升小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了对小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构建知识、形成能力。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众多教师开始考虑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接近生活,即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这种举措的本质在于让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贴近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获得全面的提升和升华。

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接近生活议题进行了浅探,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小学综合实践互动的发展和进步。

二、从生活中取材

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前,需要教师制定合适的活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生活中取材,利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安排活动计划和方案。

例如,社会媒体报道了某地发生火灾的情况,并且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教师就可以以此为题材设计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以火灾为主题,让学生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避免火灾的措施以及火灾中正确的逃生手段等等。

此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并且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此次火灾经过媒体的报道,在学生家庭中已经引起了广大的反响,学生必定会受到家长的教育,并对火灾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实践活动

要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接近生活,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春天到来时发现春天的痕迹、了解春天的特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在其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此项主题就需要学生走进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痕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或者让学生家长带领学生进行踏春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春景,并且完成各种记录,最终得到春天在哪里的结果。

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地走进了生活,是在现实生活中完成此次实践活动。这就有机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贴近了生活,实现了生活化。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在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也就是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一个可持续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动手能力。

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进行实践,更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由此提出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依据学生的发现进行参考,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五、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需要谨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工作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做出更加符合学生素质和能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严格追踪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通过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得到大量的信息,并以此作为指定下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

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并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有部分实践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学生根本无法利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解决其中的问题。

而造成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安排时,教师往往从自己的认知出发或者参考网络上的资料。由此而制定的实践活动计划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此计划更加偏离学生的生活。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才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状况,甚至听取学生的意见。只有建立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的活动计划,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能力和基础,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六、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行的手段,其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提升素质,同时感受生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地成长。

要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就需要广大教师从生活中取材,以此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并且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完成实践活动。同时,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此制定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符合学生情况的实践活动计划。

上一篇: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必要性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巧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