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药膳食疗(三)

时间:2022-08-08 01:13:35

常见病药膳食疗(三)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中医学称之为“痄腮”。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易于流行。多发于3岁以上儿童,2岁以下婴幼儿少见。

初病时可有发热,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疼痛感。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食疗原则:

此病药膳原则为在药物等治疗的基础上,以清热解毒为主,如绿豆、鲜黄花菜、蚯蚓、金银花等。其中绿豆有清热解毒之效;鲜黄花菜清热,消肿,利尿,养血平肝;蚯蚓则可散热止痛,消肿解毒;金银花为清热解毒常用之品。

白菜根方

白菜根2个,1个煎水内服,1个捣烂外敷,每日更换一次,5~7天为一疗程。可起到清热化瘀的作用。

金银花凉茶

鲜金银花50~100克(干品30~50克)。将金银花浸洗后,加水适量煎汤,煎沸后,再稍煎3~5分钟,然后去渣取汤约250毫升,待凉后放入冰箱内冷藏。以上为1日量,作冷饮或凉茶,分2~3次饮用,连服3~5天。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也可用于防治小儿痱疖。

湿疹

湿疹是一种冬春季节和黄梅季节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点状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疱疹,伴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矿色或黄色痂皮。痂皮脱疹后露出红色潮湿表皮,剧烈搔痒,易发生感染。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面颈、手足背、阴囊,常对称分布,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湿疹常急性发作,呈多形性,边界不清楚,搔痒剧烈可有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结痂等临床表现;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皮疹表现为皮肤变厚、粗糙、革化、脱屑、色素沉着、皮疹边界清楚,自觉剧痒,常反复发作。治疗要注意寻找致病的过敏因素,如某些食物可能诱发湿疹的则需忌食。对局部要避免搔抓、沸水烫、肥皂及液体洗涤剂等。

食疗原则:

饮食宜清淡,食用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马铃薯、鸡肉、牛肝、肾脏、香蕉等。核桃仁、葵花籽、香榧子、西瓜等含锌和亚油酸的食物也可经常吃,茶叶、苹果、胡萝卜、蛋类等常吃有益。

绿豆甘草汤

绿豆100克,甘草10克。绿豆加水煮烂,加入甘草液50毫升(事先煎煮好备用),同煮5分钟即可分次服用。可清暑热,利水湿,止痒。

芦根米仁汤

鲜芦根100克,米仁25克。鲜芦根洗净,切段,与米仁加水煎煮取汁,分次服用,米仁也可食用。可健脾除湿,清热生津,除烦。

(本栏目由上海药膳协会供稿)

上一篇:正大广场“包罗万香” 下一篇:三亚“候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