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人员按比例配置方案研究

时间:2022-08-08 12:31:52

厨房人员按比例配置方案研究

【摘要】厨房人员的配置向来都不是固定的,每家新开张的饭店都有自己的人员配备模式,有时甚至是同一家开张的连锁饭店人员配置也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准确的人员配置数据相对较难。

【关键词】烹饪;厨房人员;比例配置

中图分类号:TS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94-01

按比例确定是人们通常采用的比较简便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确定的方式,一是按岗位比例确定;另一个是按餐位比例确定。为了能够保证菜肴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不加大劳动力成本,通常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来大略地框定。首先按岗位比例确定。为了使厨房人数的配置相对准确,这种确定法一般要核定两个比例数,一是通过确定餐厅的餐位数来确定厨房后锅(炉灶)岗位生产人员的人数。二是通过确定后锅人员数来确定其他岗位人数。

众所周知,餐饮运作是烹调、销售、服务三位一体的,厨房后锅的多少表明了厨房的生产能力的大小,而餐厅餐位数量的多少表明了餐厅的接待能力的大小,只有将厨房后锅生产能力和餐厅服务的接待能力相协调,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运作。由于任何新开张的饭店无法预测未来餐厅餐位的翻台率,所以每一个后锅(一个后锅一个烹调师)可以对应一次生产任务所能承担的餐位数。以珠江三角洲餐饮业资料测算,一般一个后锅出品负责60~100个餐位的供应,即6~10桌。其中1:60~80被认为是零点餐厅的最佳选择。因为零点餐厅面对突发、弹性的需求较多,顾客就餐的随意性较大,把后锅的比例确定在1:60~80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把1:100的比例认为是宴会厨房的最佳选择,由于宴会的预定较多,餐桌的周转率相对较低,厨房人员生产的准备期较充分,比现来、突发而至的零点顾客容易应付,可以加大后锅的承受力。当然,如果设备、布局、人员素质都占优势的话,这种比例关系还可以调整,为此人员配备的比例只是一个相对的数字,一定要灵活掌握。

确定了后锅与餐位的关系后,就可以确定后锅与其他岗位的关系。传统的厨房人员配置比例:后锅1、打荷1、砧板1、上什(负责蒸笼或煲灶的人员)0.5、水台0.5、冷菜0.5、面点1、杂工0.5。

可以看出一个后锅,要配置5个相关人员。按这个比例,在厨房生意淡季时,会显得人工成本过高。

现在,一些餐饮管理者认为,1个后锅配置4个相关生产人员比较合适,即后锅与其他岗位人员(含加工、切配、打荷等)的比例是1:4。这种比例配置也是在现有的包厨制经营中,常使用的方法。因为这种比例是最小人员的配置方案。人员中的杂工可以让水台的厨师客串;上什可以让打荷厨师客串。也就是说缩减同一类工种的人数,可以替代的尽可能替代。

流行的厨房人员配置比例:后锅1、打荷1、砧板0.7、上什0.5、水台杂工0.7、冷菜0.7、面点0.5。

当然由于厨房的种类不同,在人员配置时可采用的形式很多。有时尽管人员比较紧,但合理的排班,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比如将人员上班的时间交错,既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又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员工。

其次按餐位比例确定。按餐位比例就是按供餐者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厨房生产人员的多少。这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宴会、团队厨房及一些招待所厨房。按比例测算厨房人数比较简单,但需要有一定的经验。见表。

有时候用餐位数也可以直接这样确定,一般13~15个餐位配1名生产人员。

不过使用按比例方式进行测算时需要注意,所有计算的人数只是生产人员,比例中的人员都应该为技术较好的人员,是厨房的骨干,一般的帮工或学徒不包含在其中。同时不包括实习工、勤杂工、清洁工,也不包括脱产的厨师长;由于该比例是按实际生产量所需的厨师人数而定的,其人员不包括长休假人员、两班制或多班制人员,因此实际测算时要略放宽或增加人数。

如以下的是某饭店厨房员工配备表

餐厅基本情况:进餐人数:共计348人;其中餐厅包间:10个,计100人;餐厅大厅:10人大圆桌18张,计180人,4人方桌17张,计68人;餐厅经营类型:主营――川菜,兼营粤菜;厨房人员配备(27人):厨师长:1人;炉灶厨师:4人;砧板厨师:4人;打荷厨师:4人;厨房厨工:4人;冷菜厨师:2人;冷菜厨工;2人;面点厨师:2人;面点厨工:2人;杂工:2人。

上一篇:试论治安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的规制 下一篇:中国外债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