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时间:2022-08-08 12:11:10

现浇箱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摘要】桥梁施工过程中,结构裂缝是最为常见的变化,对此我们可通过采取合理的控制技术和施工加固手段,将裂缝病害有效地控制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本文就现浇箱梁混凝土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预防和控制技术手段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浇箱梁;裂缝;原因;预防策略

在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病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则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现浇箱梁裂缝病害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现浇箱梁裂缝类型及成因

1.1荷载性裂缝

对于预应力现浇箱梁桥而言,因常规动、静荷载或者次应力产生的裂缝病害,称之为荷载性裂缝。就荷载裂缝而言,根据荷载作用位置、形式不同,呈现出差异性特点。通常情况下,该种裂缝病害多见于受拉区、局部应力集中区以及受剪区。根据结构受力情况,裂缝特征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中心受拉裂缝病害。该种裂缝贯穿于现浇箱梁横截面,而且间距大体相等,垂直于受力方向。对于受弯裂缝而言,弯矩截面附件最大从受拉区边缘起,与受拉方向垂直,形成裂缝,逐渐向中性轴发展。在此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螺纹钢筋,则裂缝间可见相对较短的次生裂缝。如果结构配筋非常的少,而且裂缝少而宽,则说明该结构曾经出现过脆性破坏。

1.2变形型裂缝

第一,温度应力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热胀冷缩时,结构内部温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混凝土发生变形。在此过程中,如果变形受到约束,则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应力作用,一旦超过抗拉强度,则产生裂缝病害。对于温变裂缝而言,其特征表现为随着温度的不断变化而扩张。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造成温度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年温差、日照以及骤然降温和水化热影响。

第二,收缩性裂缝。塑性收缩裂缝病害发生在施工时,浇筑后大约4至5个小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此时逐渐形成分子链;春、夏季节,室外温度高而湿度相对较低,此时浇筑混凝土则其表面会出现泌水或者水分急剧蒸发等问题,进而导致混凝土失水收缩,骨料下沉,因此时混凝土没有彻底硬化而出现塑性收缩问题。在现浇箱梁竖向变截面位置,尤其是腹板与底板、顶板交接处,如果硬化前没有振捣均匀,则很可能会出现表面顺腹板向裂缝病害。

1.3预应力张拉时间、混凝土收缩影响

张拉预应力筋需具备下述条件:混凝土的浇筑龄期应达到设计要求的14d龄期;箱梁混凝土同期养生试块应达到100%设计强度。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关措施,避免由于箱梁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要求导致的张拉裂缝。混凝土自由收缩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浆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骨料弹性模量越低。箱梁虽属于薄壁空腔结构,但由于体积因素导致其自身收缩量很大,因此在自身收缩与环境气温变化共同作用下易产生裂缝。

1.4支架不均匀沉降与拆除问题

根据设计要求本标段的现浇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支架的质量与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连续箱梁施工支架的地基强度不够,在箱梁混凝土浇注初期会由于支架不均匀下沉而导致箱梁产生裂缝,其中墩顶除箱梁的横隔板及横隔板两侧的腹板最易出现裂缝,当翼板纵向分布的钢筋间距布置不当时,则容易引起翼板的开裂。支架的拆除时间有时是按照混凝土标号达到设计标号的90%-100%控制,并不是按混凝土28d强度来控制拆架。因此,支架拆除后因混凝土的徐变使箱粱的挠度增加,使跨中正弯矩区粱底和支承处负弯矩区桥面产生裂缝。

2、现浇箱梁裂缝预防措施

基于以上对当前现浇箱梁裂缝病害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预防和治理现浇箱梁裂缝病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采取预应力主动加固措施

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布设在抗剪薄弱区的后加补强材料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从而构建一个预应力加固系统。比如,体外预应力加固以及锚固于被加固梁体的预应力筋,喷注高性能抗拉砂浆,然后将其与现浇箱梁梁体结合在一起。对现浇箱梁进行加固的目的在有效调整扭矩分配,适当增加结构承载力,并且改善应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结构耐久性。现浇箱梁加固方法如下表所示。

在加固设计结构计算过程中,结构受力分析时采用的是应力叠加法,逐阶段对其进行计算,并且对每一个工况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确保加固施工时箱梁受力的安全可靠性。参数计算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选取。

材料密度:现浇箱梁混凝土规格为C50 ,其重力密度( )为26KN / m;60毫米C40铺装重力密度( )为26KN / m;100毫米混凝土铺装重力密度( )为24KN / m。环境类别为一类,相对湿度为80%;收缩应变终值(ε)为2.1x10-3;徐变系数终值(Ψ)为2.0;

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值:L=6mm;管道摩阻、管道偏差以及钢束松弛系数分别为μ=0.225;κ=0.0015 1/m;ζ=0.3。地基与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20至25米梁按以5毫米为基准进行计算;30米的梁,则按照6毫米进行计算。

2.2荷载裂缝防控措施

实践中,对于荷载裂缝而言,首先应当分析现浇箱梁随着施工进程结构内力的基本变化规律,然后配置合适的纵横向钢筋。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结构抗剪、抗扭效果,避免结构出现弯曲或者受剪性裂缝病害。就预应力束锚固局部受压裂缝而言,建议配置普通钢筋网对其进行加固;梁横向弯矩引起的纵向裂缝病害,建议配置横向预应力钢筋对其进行加强,或者适当改善结构横向受力。在平面设计基础上,可从空间受力视角去准确把握结构各部位受力情况,以此作为科学合理的桥梁设计依据,避免出现因平面设计缺陷而产生的裂缝病害。

2.3变形裂缝防控措施

对于因变形而产生的裂缝病害而言,可根据桥梁结构拟建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因素以及施工工艺和砂石材料供应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对这类裂缝病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2.4其他类型的裂缝防控措施

在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以此来有效改善混凝土裂缝、以及对箱梁结构产生的影响。在箱梁混凝土施工实践中,建议取如下技术措施和方法:①振捣均匀,以免因局部过振出现砂浆集中现象,进而导致局部出现塑性收缩或者干燥收缩裂缝病害;②振捣抹压完成后,应当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从而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下快速硬化,避免因快速失水而产生裂缝病害;③严控拆模以及上人时间。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尤其是强度没有达表之前(一般为1.2MPa),不能在上面随意的踩踏或安支架;④预应力结构中预埋孔道尽量不要集中放置,而且间距应当在300至400毫米以上。如果条件允许,则建议在外表面增设一层钢丝网用来防裂。

结 语

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裂缝病害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产生裂缝病害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为了能确保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防止出现裂缝病害,必须立足实际,对于具体的裂缝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以及验算,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出裂缝病害的性质,才能现浇箱梁裂缝管控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马勇勇. 现浇连续箱梁的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13(05).

[2]何方君.浅谈连续箱梁现浇混凝土的早期裂缝[J].中国科技博览,2010(9).

[3]张剑锋.现浇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3,01(06).

[4]袁勇.混凝土早起裂缝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上一篇:关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的探讨 下一篇: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