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委婉语与合作原则

时间:2022-08-08 11:35:57

论委婉语与合作原则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具体语境下对合作原则的违背,推导出语句的真正含义,从而提出委婉语事实上是遵守合作原则的。

关键词: 委婉语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一、前言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这个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能多也不能少;

(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所说的话要贴切、有关联;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有条理,避免晦涩和歧义。

前三条与人们交谈时“说什么”有关,第四条与“怎么说”有关。这四条准则是保证会话正常而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而委婉语是违背合作原则各准则而产生的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

二、委婉语对合作原则的违背

(一)委婉语对数量准则的违背

对数量准则的违背意味着说话人未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是信息量不够或过多。很多委婉语都是故意减少信息量,避免禁忌话题。我们来看格莱斯(2002)提供的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学生正在申请一份工作,这个工作对哲学学历有一定的要求他就请以前的哲学教授给他写一封证明信,证明他在哲学方面的学历。

Dear Sir,

Mr.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yours,etc.

很明显,这位教授违背了数量准则,因为他只字不提该生哲学学习方面的情况,因而没有向收信人提供所期待的信息。这里写信人是故意不遵守合作原则的,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很可能他是在暗示该生的哲学学得很差,根本不能胜任该工作。但为了不太伤面子,他采取了这种比较委婉的方式。再看下一个例子:

Mother:Someone has broken the vase.

Child:It wasn’t me.

这是家长和孩子之见的对话,母亲没有直接责备孩子,而是用了一个不定代词“someone”,仅仅说“有人”打破了花瓶。这里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礼貌的需要,有意地违背了数量原则。

(二)委婉语对质量准则的违背

对质量准则的违背意味着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这种委婉语往往能营造出幽默气氛,鲜明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

南唐时,税繁重,京城地区又遭旱灾,人民叫苦连天。一日,烈祖宴饮群臣,对他们说:“外地都下雨了,只是都城却不下雨,怎么回事呢?”申渐应道:“雨不敢入城,是怕抽税而已。”烈祖大笑,马上下令除掉重税。显然,雨水只是种自然现象,不可能怕抽税。而申渐以此为原因巧妙地回了烈祖,委婉地提出了除掉重税的建议,烘托了诙谐幽默的气氛,并使得建议立即生效。

(三)委婉语对关系准则的违背

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非常重要,会话双方所说的话应该有关联,否则,前后脱节,“牛头不对马嘴”。但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说话人故意采用一些与话主题不相关的词语或表达形式,迂回地、间接地及话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Douglas在一场舞台剧中担任男主角。这是他的第一场演出,所以他急切地想知道朋友们对他的演出评价如何。

Douglas:How about it?

Friend:Oh,you guy can dance! We didn’t know it before!

朋友的回答并不是Douglas理想中的答案,因为他事实上并未就他的演技发表任何评论。我们据此不难推测出朋友对其演技并不认可,但出于礼貌,保护朋友面子,他避而不答,转而扯到了他的舞蹈。

(四)委婉语对方式准则的违背

方式准则规定了我们说话要简明扼要,有条有理,避免使用晦涩的、语义含糊的产生歧义的词语,避免冗词赘句。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有时说话人出于某种目的或为了避免直言带来的尴尬,或为了表示礼貌、同情、幽默,常会说一些违反这一准则的话。而在某些特殊场合,人们故意不用语言本身为我们提供的间接的,通常使用的方式说话,而是拐弯抹角、咬文嚼字地去说,使听话人感到其中必定有缘故。我们一起来看下一条例子:

Father:Let’s get the kids something to eat.

Mother:Okay,but I veto C-H-O-C-O-L-A-T-E.

这段对话中,父亲想给孩子弄点吃的,母亲同意,但故意用晦涩的语句,使父亲推导出她的条件:不许给孩子们吃巧克力。母亲在句子中使用了一个拉丁语源的书面词veto(=be against),足以使孩子们摸不清母亲想要说什么;再加上按字母念出“巧克力”这个单词来增加解码难度,更使孩子们无法联想起熟悉的chocolate。这种有意使用晦涩、含糊词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父亲当然是心领神会的。对话中母亲的话语可被看作是她为了维持对话的进行而有意违反“方式”准则。类似的还有把“fuck”念成“F-U-C-K”等。

我们再来看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Miss X produced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e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 Home,Sweet home.”说话人饶了半天弯子,粗看之下,不知所云。其实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X小姐唱那首“甜蜜的家”唱得很糟糕。

三、委婉语与会话含义

以上委婉语都是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但是这种违背并没有因此给语言交流造成任何障碍,并没有引起听话人的误解,或者是交际的中断,相反可以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话语变得意味深长,从而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有会话含义的存在。说话人有意无意违反某条或几条准则,并且让听话人知道这一点时,听话人会假设说话人是遵守合作原则的,从而谋求对方偏离准则要传达出的含义,这就是会话含义。例如:

A:“Where is Bill?”

B:“There is a yellow BW outside Sue’s house”

在这段对话里,A的回答似乎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且答非所问,违反了数量准则和关系准则,但A会B是愿意合作的,所以他会试图在自己的问题与B的回答之间建立联系,根据他们的共有知识和常识,即Bill有一辆黄色的BW车,且到别人家去总得把车停在那家门外,由此A推断出:B是在告诉他Bill在Sue的家里。

事实上,在上面所有的例子中,第二个说话人的答话都是对第一个说话人的话所作出的恰如其分的反应。乍一听似乎有些问题,但想想之后谁都不会觉得这些对话有什么不连贯或异常,因此,当我们说某人违反了会话准则时,只是说他在字面上违反了准则,但在更深的层次上,通过会话含义的传递,他仍然遵守了会话原则,通过会话含义隐晦地表达出了他想要传递的信息。因此,违反准则也是遵守合作原则的一种表现、一种方式。

四、结语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剂”。它婉转含蓄、转弯抹角,取代了会使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话语,鲜明地表达了说话人的立场、情感和态度,加强了表达效果。因此,社会交往需要委婉语,它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委婉语的使用和理解往往离不开语境,谈话双方依照合作原则进行交际,在理解过程中,借助语境,对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及准则的话语进行推理,推断出其中的隐含意义。

参考文献:

[1]John I.Saeed.Semantics.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51-166.

[3]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1989.3.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上一篇:换元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创新,其实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