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8-08 09:49:01

关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探讨

摘要:当前房屋建筑存在着诸多质量问题,严格防控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施工的注意事项,尤其是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控制技术,认真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房屋工程施工

一)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固定端柱筋的定位应保证波纹管的顺利通过,张拉端柱筋的定位应保证能够安装锚垫板。在张拉端部,梁面、底筋的弯折方式需与锚具的位置相配合,箍筋的尺寸要按图制作以保证波纹管能够正常通过。在施工交底时要确定普通钢筋的位置,与波纹管的位置要错开,对妨碍波纹管、锚具位置的柱筋及梁筋作相应调整,以免施工时各种钢筋交叉冲突影响施工。

二)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梁模板安装及钢筋绑扎阶段的施工顺序为:安装梁模板,预应力梁边侧模先不装(以便穿预应力筋及设置张拉端),绑扎普通钢筋及穿预应力筋;安装张拉端锚垫板及间接钢筋,封梁边模板。

二、施工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预应力筋是预应力分项工程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预应力筋进场时,要求厂家提品合格证外,还应提供反映预应力筋主要性能的出厂检验报告,两者也可合并提供,但主要项目、内容应基本齐全。材料进场后应根据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批,进行外观检查并抽样进行复验,确认合格后方能使用。进场后应抽样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组装件试验,确认合格后方能使用。

二)预应力筋下料、制作

固定端锚具预应力筋切割成工程所需长度。下料完毕后,即制作固定端锚具,加工好后运到工地现场。钢绞线的下料长度等于钢绞线在结构内的长度、张拉端预留长度及下料误差三者之和。下好料的成品钢绞线不能有死弯及磨伤;下好料的钢绞线应按长度分类堆放;预应力筋下料完毕,及时检查其规格尺寸和数量。

三)预应力曲线放线

预应力筋(波纹管)在梁中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布置,曲线形状由反弯点及最低点、最高点等几个特征点控制,通常在梁非预应力钢筋(箍筋)上画出预应力筋详细的放线图,每间隔。0~1.5m左右设一个控制点。放线应由专人放线,并及时进行复核检查。

四)固定架的焊接

预应力筋在各控制点处由固定架支承,普通钢筋绑扎成型后,以波纹管管底标高,按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曲线矢高在控制点处箍筋上划线,将支架焊接在梁箍筋上,间距1000mm. 为防止在浇筑砼时变位,固定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承力,直径不小于10mm,为保证固定架位置的准确,宜由焊工及放线人员一起进行焊接固定架。

五)波纹管安设

普通钢筋绑扎成型及固定支架焊好后,就可进行铺管,铺管时先将固定端锚垫板安装就位,从张拉端处逐步套人波纹管。波纹管的连接采用同一形式大一号的管,长400mm,每边旋入150mm,对接后用胶带密封。波纹管与固定端钢绞线连接用棉丝封堵,再用胶带密封。整段波纹管在梁内应顺直,不得有明显弯折,水平允许偏差lOmm.

六)预应力筋穿束梁

普通钢筋绑扎完毕并焊接完固定架后,先铺放波纹管,然后将预应力筋穿人管内,全部铺完后将波纹管绑扎在固定架上。预应力筋穿柬采用人工单根穿束。穿柬端采用胶布或其他软布包缠好,以减少穿束过程预应力筋对波纹管造成破损现象的发生,预应力筋穿束过程中及完毕后,应对波纹管破损情况进行检查,如有破损应立即用防水胶带包缠。

七)预应力筋就位固定及留排气泌水孔

预应力筋的垂直位置由固定架控制,预应力筋的水平位置应保持顺直。在就位固定后,泌水孔应设置在波纹管最高点及两端部。先在波纹管上方开一直径20mm的圆孔,在开口上用带嘴的塑料压板和海绵覆盖,并用铁丝固定在波纹管上,接头周边用胶带封严,以防漏浆,在塑料压板的嘴上接上直径25mm的塑料管,向外延伸至梁面以上500mm,兼作泌水孔。

八)放置螺旋筋

在预应力张拉端部按设计要求放置加强螺旋筋,以承担预应力局部压力。

九)锚垫板的安装与固定

从波纹管端套入锚垫板,并将其稳固焊在柱筋上,固定端锚具必须伸人锚固构件厚度的一半以上。张拉端与固定端垫板均须与预应力筋保持垂直。本工程张拉端垫板缩人构件内固定,垫板前用泡沫塑料填充成孔。

十)混凝土浇筑及注意事项

预应力筋穿束完毕后,检查和调整铺设的各种管线的位置、规格和数量,检查和修补破损的波纹管,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振动棒不要直接接触波纹管。张拉端及梁柱节点等重点部位宜采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密实,以免出现蜂窝,造成张拉时发生事故。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预留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以便张拉时以其强度检测值作为预应力筋后张拉的依据。在浇完混凝土后要及时清理干净锚垫板的面上的混凝土,以确保锚具能顺利地安装。

十一)模板的拆除

预应力梁底模及支撑,必须在预应力筋张拉结束,方可拆除。

十二)预应力子道灌浆

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在24小时内灌浆,如情况特殊不能及时灌浆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保证锚固装置及钢绞线不被锈蚀,以防滑丝。孔道灌浆的质量在有粘结预应力施工中是非常关键的工序,压浆前对压浆机进行认真检查、标定,用压浆机向管道内注压清水,充分冲洗,润湿管道,至全部管道冲洗完后,方开始压浆。

三、房屋建筑工程问题的成因

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等,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

四.防治措施。

1)制订治理质量问题的方案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治理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制定了四个综合治理方案:

第一,开发商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加强对设计、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督促参建各方制定相关的通病防治方案和实施细则。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解决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合同规定,由开发商采购建筑材料,应保证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的要求,同时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住宅设计标准,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等,做好建筑工程结构实物质量抽样检测工作。

第二,在施工图设计时,设计单位应针对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技术防治措施,在工程开工前,将技术防治措施和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交代。在施工过程中,参与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并对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通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第三,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制定通病处理方案,编制合理的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开发商批准后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的检验工作;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应提供相应的合格证明书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还应进行必要检测;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和记录;做好涉及到重要使用功能的相关检查和检测工作。

最后,监理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通病防治方案,编制出防治监理实施细则。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通病防治工作;对容易产生问题的部位加强巡视和平行检查;定期召开防治工作例会,并对防治情况进行评估。

2)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

对于设计欠周方面的问题,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改进施工操作工艺,加强学习,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

研究推广新技术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

重点把关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严格检验、慎重使用、加强管理。

适当提高质量问题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虽然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

加强现场监理各监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参考文献:

黄昌铁。 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方法的研究[ J] . 山西建筑,2009, 35( 6) : 262263.

上一篇:关于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探讨 下一篇:水厂V型滤池在施工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