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芬 女银匠梦里的月亮船

时间:2022-08-08 09:48:21

杨玉芬 女银匠梦里的月亮船

凡是女人,对美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愫,世界上爱美丽的女子都不愿错过任何能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在苗家,每逢重要的节日,热闹的芦笙场便是满身银装的女人们散发迷人魅力的“竞技场”。杨玉芬对银饰制作的痴迷与热爱,就始于芦笙场。

一场与美丽的约定出身银匠世家的杨玉芬,是家里五个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幺妹”,自然也是最被宠溺的孩子,所以能打制出精美银饰的父亲,更是用最美的银花来装扮这个小女儿。杨玉芬说, 从她记事起,自己的服饰总能在芦笙场上获得人们的赞美。而从七八岁起,受到家庭环境耳濡目染的她,便开始跟在父亲和哥哥身后,跟着学习如何制作银饰。但那时,好奇玩乐的成分居多,毕竟在苗家人眼里,纺织刺绣才是姑娘家正经的手工活儿。等杨玉芬长大成人,每逢盛装出行,芦笙场上投来的目光更有各种艳羡和好感,她对银饰的热爱也愈加强烈。从此,别人是逢年过节才穿盛装戴银饰,而杨玉芬是只要一有空,就把银饰翻出来穿在身上。久而久之,她那身银饰的磨损就比邻家姑娘来得快。于是,她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习自己修理银饰。很快,聪明的她就掌握了焊银和洗银的技术。从此,杨玉芬对银饰的爱好也转移到了设计加工上。

苗族传说中,有一个美丽的女神叫仰阿莎,她是金银的女儿。仰阿莎生出来的第一天就会笑,第二天就会说话,第三天就会唱歌,第四天就会织布、绣花。她的歌声在阴天里能驱云逐雾,把太阳唤出来;在冬天里能驱寒逐冷,唱得满山遍野开满鲜花。长到十八岁,仰阿莎一对眼睛像葡萄一样水灵,一张脸庞像白茶花似的白嫩,又细又长的眉毛像锦鸡的羽毛,又黑又亮的头发像乌亮的丝线。仰阿莎不仅美丽绝伦,而且心灵手巧;当她穿起自己绣的花衣服,蜜蜂会飞来采花蜜;当她穿上自己做的百褶裙,皱褶比菌子上的皱纹还美丽……

杨玉芬说,苗家女人天生爱美,也崇尚像仰阿莎那样心灵手巧。所以,从自己开始钻研银饰技艺起,就决心要打制出能和天上的银色月光一样美丽的银饰。

十年磨一剑,终成“苗岭之王”

回想自己的银饰学艺生涯,天性乐观开朗的杨玉芬并没有去诉说吃过多少苦,被炙热的炭火烫过多少次。她说,银匠打银要用力道,这是当时自己要克服的第一杨玉芬的老家在凯里边上的湾水岩寨,她家位于寨子较高的地方,而担水的水井则在寨子最下面。“人家都是用扁担担水,我就用双手提水,一桶水有40斤,两桶就是80斤,我提着水爬大坡回家,需爬30分钟,走1000米左右。”杨玉芬说得轻描淡写,我们却已经在想象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是如何用娇小的身躯,挥汗如雨地承担起两只沉重的水桶。那样的努力,只为用更快的时间接近心里所要实现的梦想。

为了使自己加工的银饰更美也更多样,杨玉芬走遍了附近银饰工艺最好的几个县,只要听说哪里有出名的银匠师傅,她一定会去登门求教。她还很爱开动脑筋,将母亲传授的刺绣图案设计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很快,她不仅掌握了银饰加工的全套技术,还在周边小有名气,开始有人上门找她来定制各种银首饰。

16岁,杨玉芬可以独立编丝完成一只美丽的银蝴蝶;20岁,她能打造篆刻出宇鸟纹样的银手镯和银项圈;26岁,她可以制作出难度非常大的盛装银花帽……

1995年,结婚后的杨玉芬来到凯里市小十字,成为黔东南第一条银饰街上最早的银饰店铺创办者之一。杨玉芬继续求索高超的银饰技艺,她制作的银饰大都是以锤碟为主,结合浇铸、錾刻、花丝工艺制作而成。2008年,由杨玉芬设计并打制的银花帽作品“苗岭之王”被评为60件全国奥运礼品之一,并被中华民族文化珍藏馆所珍藏。同年,“苗岭之王”又获得了贵州省“多彩贵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二等奖。为此,杨玉芬得意地把“二等奖奖金2000元”的字牌放在店里,这套银花簪也成为她的镇店之宝。

在杨玉芬的店里,我们看到“苗岭之王”的实物,一顶由上千朵银花和一只飞舞银白色凤凰作为主要装饰的半珠形、全封顶银花帽,重量达到8斤。杨玉芬告诉我们,这个花帽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没有模具的情况下,呈现出完美的半珠形,这是过去很多银匠制作这种类型银花帽的“瓶颈”。每一朵银花都是一锤一锤打的,绝对不掺半点机打痕迹。完成全部银帽配件制作要20天,组合成整体也需要两天。以凤凰为中心,插银花的时候不能有半点分心。”

而今,杨玉芬的作品屡屡在每年的“多彩贵州”能工巧匠比赛中获奖。2009年,土耳其国务部部长扎费尔恰拉扬还亲临杨玉芬的公司,与其建立了贸易关系。中马友好协会会长、马来西亚国家商品交易部部长、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菲律宾驻港大使,也对杨玉芬公司的民族服饰和手工银饰特别的喜爱,并把照片刊登在本国的杂志上。

在黔东南,杨玉芬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我们跟随杨玉芬采访时,在小十字银饰一条街附近的商铺老板,都会亲切地和她打招呼,晚辈们都会亲切地喊她的苗族名“满婊”。

拍摄杨玉芬的组照时,她站在空旷的凯里老建筑万寿宫里唱起了古老的苗歌,她说,只有把心静下来,手里的白银才能打造出最纯美无瑕的“仰阿莎”。

散发着动人的银光,一只载满梦想的“月亮船”,早已从杨玉芬心里扬帆,出发……

上一篇:山谷里的雏菊 下一篇:“这是一个通道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