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

时间:2022-08-08 09:29:31

探析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

摘 要: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央视以及热门卫视和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利用说话来进行创造,或者说是在工作。这些媒介任务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对社会各个阶层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播音主持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作者从自身工作入手,探析主持人说话的实质。

关键词:播音本质;播音腔;情感表达;策略

播音语言在广播电视创作传播中有其独特的语言样态和魅力,在《主持人语言艺术》中王朝彦阐述道:“电视节目主持人已出现在观众面前就要说话,话语的形象、话语的风格是吸引观众的最重要的条件。主持人的语言不是一种单纯的字、词、句的组合,而是蕴含丰富,用心灵才能感受到的高于生活的存在。”归根结底,播音主持的本质就是说话。

由于近几年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和改革层出不穷,业内外人士对播音主持人的说话风格和用词的质疑和探讨也随之增多,对传统字正腔圆的“播音腔”的理解和研究也各执一词,这对广播电视传播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从广播电视语言的特色和播音主持语言样态的角度研究播音主持语言,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一、坚持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原则

今天的播音主持语言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嗓音使用上不再要求众人一声。经典播音创作对于声音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求声音“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凡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声音都很难纳入到播音创作的范畴。然而随着时代观念的演进,人们对于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有了新的要求,即便以往被认为是沙哑、干瘪的不良音色,在特定的播出环境下也被认为是合适的。人们对于嗓音的评价标准已经降低,更脱离了纯音色的价值评判标准。观众认同的是音色与节目内容、表达效果相一致。但凡是符合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特质的声音,都是美的。然而,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并没有因为对嗓音音色的降低而大打折扣,而是保持着应有的规范性。基于此,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都要遵循汉语普通话对于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的要求。有人把规范性和“不自然”“、不生活”划上了等号,那是有失公允的。目前,推广普通话仍旧是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更是一项具有国家意识、战略性意义的政府行为,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普通话的形象代言人更是须臾不得懈怠。讲好普通话不是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性的全部内容,它还包括思维清晰、语感顺畅、逻辑的钳扣力和艺术的表现力等。

二、播音主持交际与情感表达的策略

播音主持是一项语言活动,是说给人听的,其本质是说话。魏南江的《节目主持艺术学》写道:“节目主持人是以说话的方式完成媒介与大众沟通的社会角色,是一个靠‘舌耕’来完成任务的职业语言工作者,节目主持艺术就是一门‘学会沟通’的艺术。”在播音主持的二度创作中,有声语言是传播的主要形式,文字语言经过再度创作后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了,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用有声语言将文字中的感情、态度和观点生动地转述出来,才能做到真正与受众交流,从而感染受众。否则,机械的传声筒式的播读稿件不能把文字语言激活起来。总的来说,“播音是一种语言活动,而在‘听’、‘说’、‘读’(指阅读)、‘写’等语言活动中, 播音又是一种‘说给人听’的语言活动。说白了,播音本质上就是说话,是以广播电视传媒的代言人(播音员)或主持人身份在‘话筒前’说话。虽说这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特定环境下言语发声及表达的特点、规律,但无论如何,在本质上,播音属于‘说话’似乎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1、融生活于播音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播音与主持工作也是这样,好的播音员一定是善于体察生活的有心人,好的播音作品也一定不是脱离生活而高高在上的。当然,播音也有一定的技巧,讲究字正腔圆,讲究用气发声,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技巧的层面上,如果播音只注重技巧只会弄巧成拙。能最大程度地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是播音员进行二度创作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富有感染力,抓住受众的心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心中有“生活”,播音员、主持人是把有声语言传送出去给人听的,不是对空发言,不是自言自语,更不是自我欣赏。只有体味了生活,情感才会真实,播出的声音才会打动人心。作为一个播音员,要更多地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作者、感受受众、感受生活。只有以受众的视角去了解受众想知道的,以作者的视角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有了这样的心理积淀,我们再走到话筒前、镜头前的时候,就会少一些“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态,少一些“我是播音员”的心态,多一些服务意识,多一些自然亲和,变“我在播”为“我在对你说”,变“叫我告诉你”为“我要告诉你”,变被动为主动。受众接受了,我们的播音才有意思、有意义,才能在语言的交流中产生美感。

2、准确把握新闻内涵

播音员主持人不是播音机器和主持招牌,除了对新闻串词内容的理解外,还要尽可能地了解整档新闻的内容,特别需要正确理解并尊重记者的采访意图,加深对该则新闻的认知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对自身知识的储备,特别是新闻敏感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借用播音大师齐越的播音体会:“要从整体把握,因为整体把握的逻辑性是播音员的‘杀手锏’,是播音员通过大量的新闻性和政论性稿件练出来的看家本领,它也是播音员区别于其它语言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有些主持人只重视新闻串词,以为只需将串联词和后评理解透、念通顺就行了,致使表情和语言情绪往往与新闻内容游离,形成两张皮。单一的播音主持是没有出息的。既然从事了新闻播报工作,不兼容新闻采编业务断断不行,努力向记者型主持人方向发展才是硬道理。

3、对情感的运用要适度

不管新闻事件属于什么类型,播音员都应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只不过这些情感在表达时寓于对事实本来面目的叙述之中,是含蓄概括的。情感一定要运用得恰当、有分寸。不能热情有余而深度不足、情感太现而内容游离、语言动听而又失去新闻播报的庄重与严肃。2008年5月12曰,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立即中断原先的播出计划,转变成全天24小时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主持人赵普在直播新闻时,因为连续直播灾情,不间断看到灾区的惨状,面对直播镜头,忍不住潸然泪下。我们看到了赵普的眼泪与电视主持人的底线,看到了职业操守与个人情感并不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只要处理得好,可以相得益彰。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一种发表性的传播者,依附于大众传播媒介,通常负有较高的准备责任和说话责任,真实的表达情感、理智的分析问题是传播的正确方向,做到分寸感、真诚、有情趣,而不是滥情、矫情、煽情,这样情感表达才能上升到美的层面。在新闻主持中还要注意协调个体与总体的关系,一条新闻的基调必须融合在整个新闻节目中,局部必须服从于整体,而不能使感情基调飘忽不定。新闻节目中常常有数十条涉及不同领域的新闻稿,主持人根据稿件的内容不同来采取不同方式播报。试想,播音员在播报我国奥运健儿喜获奖牌的消息和播报一条某矿井塌陷的消息时,如果语气、态度、感情没有变化,完全一样,那将产生多么恶劣的传播效果!

三、结束语:一个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需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心理素质和临场操控能力,更应该正确把握自己的心态。对于播音主持而言,语言交际和情感表达能力是其最重要能力,本文对提升播音主持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水平的策略做了相应的分析,旨在能够使其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地加强,使播音主持人员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岗位,彰显出自己的价值。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真诚地情感投入赋予了电视这一无生命的机器人格化,与观众建立起一种亲人般的情感联系,抓住重点,泛而不滥,并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观众的情感体验,以其创造性的主持活动为节目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杜亚男.浅谈播音主持过程中情感表达的四个原则[J].华章,2009,(19).

[2]贾宁 李浩;.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论“播音腔”的含义[J].今传媒,2013,(08).

[3] 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析日语非转折意义接续方式的分类 下一篇:汽车广告语中的认知象似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