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另一幅礼寿佳作

时间:2022-08-08 08:32:02

张大千《梨花鸠子图》作于“戊子九月”即1948年十月间。大约是这一年的九月底,张大干偕新婚夫人徐雯波在学生糜耕云的陪伴下从上海飞往北京,专程探望徐悲鸿、齐白石等老朋友,一直到“戊子十一月上句”才返回上海,所以这幅画应该是他在北京所作。画绘于九月,所绘却是春天景象,梨花初放,鸠栖枝上蓬松着羽毛在沐浴阳光,笔法则是工写并施,构图设色雅逸可爱。上题七言绝句一首,诗句清新,与画面般配合体。查张大千诗集未见此诗,检索相关资料后方知,这首诗乃元代画家、书画鉴赏家柯九思题同时代前辈大画家钱选的《梨花鸠子图》时所作。张大千视野开阔,自负无比,通常他作画题诗常常即兴口占而成,或者录一首自己的旧作,他记性好,录旧作往往不费力气,直接录古人诗作的情况并不多见,多见的是他将古人的诗稍事演化,嵌入自己的诗中作典故。但这首诗是直接录用,仅仅改动了一个字,即最后一句:原诗为“太真愁绝翠初颦”,张大千改“初”为“眉”,写作“太真愁绝翠眉颦”,都是对鸟的神态的描写,意思稍有不同,改得不露痕迹。钱选的《梨花鸠子图》我们今日不复有见,当年张大千或许曾经见过,这样的话,他绘《梨花鸠子图》就是描摹记忆中钱选的同名画作,而从这幅《梨花鸠子图》看,张大千确实是吸收了钱选花鸟画的养份的。

此画题材也好,赞扬中华美德。“鸠”是一种益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借用为尊老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年人用餐易噎,而鸠据说是不噎之鸟,所以在东汉的时候,老人年迈七十,政府便会授以杖头刻有鸠的玉杖,并铺之糜粥,以示尊重和关怀,而对八十、九十岁的老人,更是施礼有加。此俗流风久远,一直到今天都是中华民族守望的美德。由此审视张大千的绘画动机,此画作于农历九月或许并非偶然,那是九九重阳的月份,当年张大千作画常常依季节时令选择题材,因为他的大量作品是用于卖画或者送人,选择讨人喜欢的题材很重要,比如这幅《梨花鸠子图》,若有需要,只需在画上加个上款就是一幅贺寿礼了。

上一篇:“魔咒”:跨文化的游戏 下一篇:中世纪的手抄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