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为例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时间:2022-08-08 08:26:29

以《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为例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摘要:本文以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启示,谈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还应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例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全国蓬勃展开。我以为,所谓“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下面结合《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谈谈我对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启示。为了让学生更多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活动中的实际作用,我设计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智慧游乐场》。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的游乐活动情景,并将相关的数学问题穿插其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步步闯过关卡,取得胜利。在课堂中,学生活跃起来,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协作解决问题。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 和 老师、同学经历、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不时还能提出较有创意的见解。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学常常处于尴尬境地的症结所在。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愉悦自己的过程,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上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自觉去钻研,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数学素材渗透于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可避免枯燥无味而且有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直观趣味和知识实用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奋的状态下进入学习的佳境,放下包袱,学有所得,而且能激励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孩子们在树下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话锋,进入主题:“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有效教学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如图,直线OC、BC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y=x和 y=-2x+6,动点P(a, 0)在OB上移动0< a

(1)求点C的坐标;

(2)设OBC中位于直线l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写出S与 a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a为何值时,直线平分BOC的面积?

点C的坐标易求出来,学生开始考直线l左恻部分面积怎么求,有些学生拿把尺移动并观察左边的图形的形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与兴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对有效学习这个话题,广大教师也会有各自的妙法,但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即是每个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教,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有没有管用的教学的良策和方法。教师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美好愿望,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却不能丢下一个人,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师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 王炳坤.发挥多媒体教学特性 实现有效数学教学——浅议新课程改革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23-24.

[2] 黄应刚.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农村(黑龙江),2011,(7):190.

[3] 严永东.坚持三个结合提升教学效能——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30):67.

[4] 钟秋生.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5):46.

上一篇:量词“只”与“头”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