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早期与西学的接触

时间:2022-08-08 07:29:07

康有为早期与西学的接触

[摘要]康有为与西学的接触始于1874年,十七岁的康有为初次接触《瀛环志略》、《地球图》等书,从此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1879年游玩香港和1882年途径上海,使他感受到了西方城市文明,思想开始转向西学。此后,进行了一系列宣传西学的活动:1891年创办万木草堂;1895年创办北京、上海强学会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并结合西学进行变法理论研究。

[关键词]康有为;西学;接触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19-02

一、对西学的初步认知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七岁的康有为涉猎群书时接触到了《瀛环志略》、《地球图》,第一次“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后来他又阅读了江南制造总局发印的《西国近事汇编》及李圭的《环球地球新录》,被书中有关西方文明的描述所吸引,后来于光绪五年(1879)年第一次游玩了香港,香港欣欣向荣的影像刺激了康有为,让他感受到了西方近代城市文明的魅力,成为他转向西学的开始。从香港回来后,康有为重读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西书,并收购《地球图》等西书,作为其后来讲授西学的教材。光绪八年(1882年)顺天乡试归途中康有为经过上海,再一次觉得西人治理城市有一套,“道经上海之繁盛,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于是“舟车行路,大购西书以归讲求焉。”“自是大讲西学,始尽释故见”。(12-13)光绪九年(1883年),二十六岁的康有为“购《万国公报》,大攻西学书,声、光、化、电、重学及各国史志、诸人游记皆涉焉。于时欲辑《万国文献通考》,并及乐律、韵学、地图学,是时绝意试事,专精问学,新识深思,妙悟精理,俯读仰思考,日新大进。”这表明康有为通过阅读西学书籍,思想发生了转变。

二、一系列宣传西学的活动

(一)聚徒讲学

光绪十七年(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万木草堂,向学生传播西方思想,吸引了一批有志之士前来学习。“始开堂于长兴里讲学,著《长兴学记》,以为学规。与诸子日夕讲业,大业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来学多志士,若韩文举、梁朝杰、曹泰、多有成者,既明而起,讲贯至夜深,王觉任、麦孟华皆来学。”现今留下的关于康有为长兴里讲学的记录主要有《长兴学记》、《万木草堂口说》。

《长兴学记》写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不仅记录了康有为的治学之道,也展现了其学习西学主张。“康子提出了通学思想。他认为学与时异,‘周人有‘六艺’之学,为公学;有专官之学,为私学;皆经世之学也。汉人皆经学,六朝、隋、唐多词学。宋、明人多义理学。国朝多考据学。’因而他视义理之学、经世之学、考据之学和辞章以及礼乐、书、数图、枪的知识学习为通学学科。”‘糠有为治学主张博通古今,学贯中西,认为治学不仅要学习义理治学,经世之学,考据之学等传统之学也要学习数图、枪等西学知识。

《万木草堂口说》是康有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学生们所作的笔记。“据他的学生张草溪回忆:‘先生之讲学也,亦以穷理创义为要旨,广罗英才而教育之,求广大之思想,脱前人之巢臼,辟独得之新理,寻一贯之真谛。各省学子,千里负岌,闻风相从,前后达三千人。’可见,《口说》正是康氏为了在学术上追求超越前人而采纳了西方的新理和新法。正如《口说》指出:‘中国人向来穷理俱虚测,今西人(俱)实测。’”“《口说》还把进化的观念同传统‘变易’思想结合,开创了‘中西结合’的新的思想方法。他借助孔子‘变易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提出‘三世’演进的新内容。”(87)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要求学生不拘泥于窠臼,鼓励学生学习西学知识,并结合西方进化论思想改造了公羊“三世说”。

除了长兴里讲学,康有为曾分别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次到桂林讲学,相关记录有《桂林答问》。“首次是一八九四年,他进京会试不第,遭乡人乘机以非议孔圣弹劫,难以立足故里,便同当时经德返桂,后来成为《广仁报》主编之一的龙泽厚(即龙积之)携手西行,于十二月抵桂林,讲学于叠彩山景风阁。”“十一月游广西,住风洞,刻记于党人碑,搜得康岩素洞,自名而刻石焉。桂中诸士王浚中颖初、况仕任,黎文翰来学。”“寓桂林凡四十日,往来在山水窟中亦四十日,日日搜岩剔壑,及赴官绅燕会,若经年矣。”光绪二十年(1894年)康有为进京会试未中再加上因讲学时提倡西学而遭到乡邻诽谤,此时遇到回桂林老家的龙泽厚,遂接受其邀请去桂林讲学并撰写了《桂林答问》,讲学之余,游山玩水,题诗作赋等,该书主张中西兼顾,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康有为再游桂林,讲学达半年之久。“正月十日到桂林,再寓风洞”,“与唐维卿、岑云阶议开圣学会”。第二次桂林讲学时长半年,与地方绅士组织发起了圣学会,创办了《广仁报》,设立了广仁学堂,力主维新。

(二)利用学会和报刊宣传西学

报刊是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思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重要宣传工具之一,康有为“从1895年创办《万国公报》开始到1917年复刊《不忍》则只为止,一直持续报业活动23年。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而受他控制和智慧的报刊则又数十种之多。”下面介绍一些与他关系密切的报刊和相关学会。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康有为沿用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之名,创办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此报内容多为摘抄、翻译刊登国内外新闻,宣传西方文化,也探讨国家强弱的原因,主张格物致知,同时宣传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文章分为学校军政各类,形式与官府邸报相仿。报纸的稿件除转录其他报刊外,每期都有论说一篇,在这些文章里,作者大谈变法维新,宣传“富国”“养民”“教民”之法,同时也不乏对于开矿、铸银、制机器、造轮船、筑铁路、办邮政、立学堂、设报馆等新鲜事业的论述。”

上一篇:少数民族的保护 下一篇: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