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适用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08 06:03:38

简易程序适用问题探讨

【摘 要】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进行了重大调整,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适用该程序,需要针对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简易程序;适用问题

一、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的转化问题

简易程序是一项相对于普通程序而存在的诉讼程序,在适用过程中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对于不具备简易程序适用条件或属于禁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设置了救济措施,i就可能向普通程序转化。而向普通程序的转化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立法很难予以详释。为了保障简易程序的顺利适用,减少转为普通程序的随意性及引起的资源浪费、效率降低,有必要在转化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被告人对部分事实或对罪名提出异议时,不应一律转化程序。在庭审中被告人对部分事实或证据提出异议时,有的法院认为这是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存有异议,因而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ii根据现行的司法解释,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实际上只要求对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对此,只要其能够对大部分或者说基本的犯罪事实无异议,不影响追究刑事责任的,仍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另外,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是不是要求被告人必须承认指控的罪名?这一问题是有争议的。我们认为,可在法庭辩论阶段对罪名的认定问题引导控辩双方进行有效辩论,如果被告人通过辩论认可了指控的罪名,那么可以继续按简易程序审理,如果被告人坚持自己对罪名的辩解意见,那么还是应当中止简易程序的适用,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为宜。若被告人审前系羁押的,为防止羁押时间过长,可以变更强制措施,防止羁押期限决定刑期的矛盾。

2、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本身有异议的、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如何转化。因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无异议是简易程序启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若开庭过程中被告人不同意适用简易程序,那么应当中止审理转为普通,而且被告人在庭审中任何阶段都可提出程序异议,以充分保障其异议权。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应当区分究竟是属于否认犯罪事实还是合理辩解。如果被告人的意见将影响是否有罪的认定,比如故意与过失、手段与后果等,应当转为普通程序审理;若并不涉及是否构成犯罪,而仅仅是对量刑有影响的辩解,应当被作为其合理辩解,并依法予以保障,无需转化程序。

3、简易程序中发现被告人有自首、立功或者累犯情节的或者是公诉机关对上述情节的认定存在疑问时,要区分情况是否转化程序。若是承办法官在庭前阅卷时发现对于被告人可能存在自首、立功或者累犯等情节,或者是公诉机关对上述情节予以不当认定或未予认定,承办人可先行与承办检察官沟通解决并及时补充材料。解决后可继续依照简易程序审理。若需要在庭审中进一步核实或者是在庭审中发现被告人可能存在上述情节或者公诉机关对上述情节的认定有误,能当庭认定的,可以在质证后予以当庭认定。需要补证的,法院可要求检察院在3日内补送,仍可以简易程序审理。

4、处理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的漏罪或者新罪时,应区别情况对待。在对漏罪或者新罪进行审理时,应当以该漏罪或者新罪是否符合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和条件进行审查,并据此判断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理由是已经宣判的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无论其是适用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审理做出的判决,都无需再行审查,法庭仅需对新发现的罪做出审查,并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作出判决。这一点意见适用于在缓刑、假释以及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发现的漏罪或新罪的审理。

二、特殊案件情形的简易程序适用问题

1、有关刑事自诉人能否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问题。刑诉法只规定公诉案件中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对于自诉人并没有涉及。我们认为,从司法公正及诉讼效率出发,可以赋予自诉人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权利,但此时也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并征得被告人的同意。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何适用简易程序的问题。简易程序中刑事附带民事问题一直是实践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因为简易程序审限较短,附带民事诉讼又常常涉及调解或者民事损害问题较为复杂的情况。我们认为,附带民事部分的审理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区别情况进行处理。如果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等相关条件,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全案,为防止刑事部分超审限也可对刑事部分先行判决。对于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较清楚,符合简易程序审理条件,但是若民事损害部分较为复杂,责任主体关系错综等情况,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其民事部分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那么全案应当转为普通程序审理为宜。

3、对于未成年人适用简易程序的问题。由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因此适用简易程序还应当有些特别的规定。在适用条件上,未成年被告人能够自愿认罪并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还要征求其法定人、辩护人的意见,其法定人和辩护人认可检察机关的指控并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才可以适用。如果未成年被告人没有聘请律师,那么检察机关或者法院应当为其指定法律援助的律师进行帮助。程序简化方面,对未成年人的法庭教育也不能省略,若当庭宣判,可以将法庭教育放在当庭宣判之后立即进行;在不当庭宣判的简易程序中,还是坚持庭审教育与判后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既注重在庭审中结合证据情况和案件情节发挥庭审教育的效果,又注重在判决宣告后结合法律法规等做好判后教育工作。

4、对共同犯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因有未成年人或者部分被告人未到案等因素而分案的情况下。新刑诉法规定,共同犯罪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不适用简易程序。那么分案的案件之间则存在着难以了解其他分案部分被告人是否认罪或有异议的情况,甚至,由检察院诉到法院的时间有先后、甚至抓获不同被告人的时间相差数年,在时间较靠前的分案的部分被告人审理过程中,根本无从得知其他被告人是否认罪、是否对适用程序有异议。共同犯罪的认定应当基于实际犯罪过程中是否为二人以上的故意犯罪,对于分案、分案审理只是案件处理上的方式,并不会影响该案件是否为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这一点明确以后,我们认为,对于这类分案的案件的程序适用问题,应当本着节约资源、方便处理的原则,以审判时的情况来确定适用的程序,若分案以后的案件中被告人认罪并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符合简易程序其他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注释:

i 张璐.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J].法学杂志,2012(10).

ii 杨雄,刘宏武.论统一的刑事简易程序[J].法学杂志,2012(12).

作者简介:卢建雯,女,河北人,新疆伊宁市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法学。

上一篇:市政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应用 下一篇:数控螺纹复合循环指令车削梯形螺纹